縣教育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2W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縣組織由常務副縣長周大曙,分管教育副縣長馬志列掛帥的教育發展專題調研組,對全縣的教育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查。調查採取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了縣一中、二中、生源學校、西竺山中學等,召集部分公辦學校校長、民辦學校法人代表、教師、學生家長、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縣教育發展專題調研報告

一、我縣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縣轄30個鄉鎮(園),人口78萬,總面積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356所,其中縣屬學校7所,鄉鎮中學20所,中心國小21所,村小224所,教學點73個,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民辦學校6所。在校學生99648人,其中國小生50728人,國中學生35082人,普高學生11616人,職高學生2222人。共有教職工8260人,其中在職教職員工6426人,退(離)休教職工1834人。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全面落實“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斷加大。XX-XX年的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分別爲13595萬元、13563萬元、16620萬元,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分別爲1194元、1260元、1420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三年分別爲8820萬元、9137萬元、10199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分別爲65%、67%、63%,分別比上年增長3%、4%、8%,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財政總支出分別爲36%、32%、29%。

2、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全縣共有教職工8260人,其中在職教職員工6426人(含在崗教師5791人、未聘分流教師635人),退(離)休教職工1834人;在崗教職員工中,高中教師601人,國中教師2136人,國小教師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員349人,局機關幹部70人。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1148人,大專學歷2512人,中師學歷1708人。在職教師中35歲以下的1757人,36歲-45歲的1920人,46歲以上的1695人。中學高級職稱230人,中級職稱2623人,初級職稱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借鑑其他地區辦學改革的成功經驗,我縣先後對縣五中、城關五小(現生源學校)、縣二中、縣職業中專實行“國有民辦、校長領辦”辦學體制改革。實行“校長領辦”以來,幾所改制學校抓住發展機遇,大膽改革,銳意創新,強化管理,內活機制,均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一是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民辦生源學校由原來僅100多學生的國小發展到有國小、國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縣二中投入1000多萬元,三年學校淨增資產600多萬元,學生由改制前的XX多人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人;縣五中籌資近500萬元投入學校建設,學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現在3000多人。二是教師待遇不斷增加。幾所改制學校均採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在確保教師基本工資足額發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師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縣二中大學聯考成績三年三大步,上線人數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線爲113人。縣五中去年達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費不斷規範。堅持“標準不漲、範圍不超、項目不增、程序不減”的“四不原則”。每期開學前,縣電視臺均要公佈學校收費標準,同時各校懸掛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會和羣衆監督。嚴格執行“四個一律”的教育收費紀律,得到社會一致好評。

5、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我縣堅持把創建特色學校作爲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一條主要途徑。目前,我縣有“省示範性學校”1所,“省園林單位”6所,“省綠色學校”2所、“市名優學校”2所,“市級示範性學校”32所、“市綠色學校”21所,“市園林單位”15所,“市特色學校”7所,縣級綠色、園林、科普、體育、藝術、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特色學校32所。

6、教育質量不斷提高。XX年大學聯考錄取898人,其中本科錄取508人。XX年大學聯考錄取1346人,其中本科錄取590人。XX年大學聯考錄取1620人,錄取率列全市第三名。XX年大學聯考本一本二上線572人,上線率在全市九區縣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績全市第一。

二、當前教育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城鄉教育得到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必將阻礙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縣城區辦學條件的改善明顯滯後。**縣城區國小場地狹小,學生多、班額大,學位不足問題十分突出。調查中發現,城區國小班額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級達到了90人,在這樣大班額的條件下教學,教育質量是難以保證的。縣一中建設滯後,在校高中學生2080人,校園僅佔地131畝,規模明顯偏校二是我縣農村學校寄宿條件差。主要是在“兩基”達標時,重視主體工程的建設,忽視了配套工程建設。三是農村村級國小教師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設施條件較差。以上問題均牽涉到教育投入,但經過“兩基”達標後,憑縣裏有限的財力,根本無法改變這種滯後狀況。學校本身公用經費嚴重不足,平時運轉尚且捉襟見肘,維修和改造更是無能爲力。

2.學校負債嚴重。爲了迎接“兩基”驗收,我縣在學校建設上超前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截止到XX年底,全縣中國小校負債高達7258.5萬元。全縣7所縣屬學校、29個鄉鎮中心學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負債,其中,縣屬學校負債3031萬元,鄉鎮中國小負債4227萬元,負債面達100%。全縣負債200萬以上的學校有5個,負債10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12個,負債8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7個。在我縣鄉鎮教育債務構成中欠基建包工頭2102.9萬元,欠教師和社會個人2882.3萬元。“兩基”達標時,縣委、縣政府計劃用往後的農村教育費附加償還因“兩基”投入的資金缺口,但從1998年開始農村教育費附加全額用於發放教師工資,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債務償還失去來源。儘管我縣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我縣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漢

發[XX]10號文件)中對“兩基”負債作了明確規定:凡因“兩基”建設形成的債務按有關政策從學校剝離,納入縣、鄉消赤減債整體規劃。7000多萬元的債務,由縣、鄉政府和村級組織負擔,但從實際情況看,縣、鄉財政目前仍無良好的解決途徑。學校債務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教育發展,有的校長反映,一年到頭校長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籌集運轉資金。近幾年大部分學校的資金只能用於還債,無力投入建設,這也是學校發展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學校由於欠債多,債主(包工頭)經常到校討債,有的還封堵校門,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3.教師隊伍失衡。一是我縣國小教師隊伍出現年齡老化現象,社會流傳“爺爺奶奶教國小,叔叔伯伯教國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說法。全縣2635名國小教師中,46歲以上的教師有1179人,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502人,而這35歲以下的502名教師中,分佈在縣城的有128人、農村集鎮320人,在農村村小很難找到年輕教師。以我縣大南湖鄉中心學校爲例,全鄉67名教師,30歲以下的教師不到10人,村小教師基本是40歲-50歲的教師。這部分年齡偏大的教師基本上是以前轉正的民辦教師,他們在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等方面顯得很吃力,很難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學科教師緊缺。我縣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物理、化學等科目教師嚴重不足,部分學校甚至沒有一個師範院校畢業的英語等學科教師。每年到外面也很難招聘到這些學科的教師,很多學校不得不採取教師“中途改行”、“趕鴨子上架”等辦法來解決專職教師不專的問題。目前,全縣國中英語教師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師欠缺14人左右,化學教師欠缺13人左右;全縣國小英語教師欠缺25人左右,音樂教師欠缺10人左右,美術教師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師德水平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發展要求。受市場經濟大潮等因素的影響,極少數教師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出現了不敬業、不愛崗,只講報酬,不講奉獻;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打牌賭博等現象也嚴重影響教師的整體形象。

4.職業教育發展滯後。目前,我縣職業教育與當前市場需求間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一是師資配備上。由於多方面原因,我縣職業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很難有效對學生進行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教育。想改善職業教師隊伍結構,但苦於縣財力有限,無法保證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教師。二是辦學方向上。目前,我縣職業教育大體方向還基本停留在學歷教育階段,適應不了形勢發展需求,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爲‘三農’服務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調整專業設置,辦學方向對準市常而解決這一問題,根本是師資,關鍵是資金。三是基礎設施上。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如果沒有先進的設備設施,學生就無法接受到與社會和市場銜接的先進技術教育。近幾年,我縣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設備設施雖有更新,但由於資金投入上有限,遠遠跟不上發展需要。另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也很缺乏,學生如果侷限於關門學習,不多參加社會實踐,也很難掌握到適應市場需要的專業技能。

5.外部環境欠優。儘管我縣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我縣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漢發[XX]10號文件)中明確規定“未經黨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負責人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對學校進行檢查、收費、罰款,否則視爲“三亂”行爲。”但收效不明顯,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時學校周邊環境整治也還存在一定問題。

三、加快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爲全面貫徹《xx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和市“教育20條”精神,促進城鄉教育健康發展,特建議:

1、加大對農村教育轉移支付的力度。重點加大對經濟不發達縣(市)教育投入力度,解決農村學校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縮小與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差距。同時繼續落實財政保教師工資、轉移支付保危房改造、雜費保運轉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化解教育債務的辦法。農村教育債務不能無限期由學校承載下去,債務剝離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頭上,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是否可以考慮採勸國家投一點、地方拿一點、羣衆集一點”的辦法加以解決。

3、加大教育發展的規劃力度。組織專門力量對本地教育發展進行深入調研,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特別是要學校佈局調整上,要摸清生源情況,宏觀統籌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的協調發展。

4、理順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建議教師的招聘、職評、檔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主責。在教師招聘上,要以滿足教育發展的正常需要爲根本,及時足額補充的師資充實教師隊伍;在教師培養上,與地方高等院校採勸訂單培養”做法,解決優秀師資招不進來的問題;在教師培訓上,解決教師培訓經費不足,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編制部門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編制專門用於教師培訓提高。

5、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堅持把師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鼓勵教師自學,並出臺一定獎勵措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爲教師成長提供一個堅實平臺。同時,加強農村邊遠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在職稱評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適當傾斜,建立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服務制度,逐步解決教師佈局不均的問題。

6、鼓勵民辦教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條例,積極鼓勵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投資辦學,加強對民辦教育指導與交流,逐步建立公民辦師資合理流動機制,做大做強民辦學校。同時,着力規範民辦教育的發展,強化民辦學校內部管理,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質量,形成公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7、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力度。採勸政府送一程”的辦法,突出職業教育,在政策上傾斜,在資金上扶持,在就業上指導。同時,大力調整農村職業教育的科目設置,注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8、加大優化教育外部環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視涉及學校檢查收費的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制止職能部門對學校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給教育發展一個良好的空間。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網吧治理問題還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門要把好審批關,現有學校周邊的網吧,該取締的要堅決取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