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發展調研報告3篇大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3W
本文目錄2019年教育發展調研報告暑假實踐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義務教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

按照市政府的安排,5月9日至16日,**縣組織由常務副縣長周大曙,分管教育副縣長馬志列掛帥的教育發展專題調研組,對全縣的教育發展情況進行專題調查。調查採取實地考察和召開座談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實地調查了縣一中、二中、生源學校、西竺山中學等,召集部分公辦學校校長、民辦學校法人代表、教師、學生家長、部門負責人進行了座談。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教育發展調研報告3篇大綱

一、我縣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縣轄30個鄉鎮(園),人口78萬,總面積203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農業大縣。全縣現有各級各類公辦學校356所,其中縣屬學校7所,鄉鎮中學20所,中心國小21所,村小224所,教學點73個,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民辦學校6所。在校學生99648人,其中國小生50728人,國中學生35082人,普高學生11616人,職高學生2222人。共有教職工8260人,其中在職教職員工6426人,退(離)休教職工1834人。

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位置,全面落實“以縣爲主”的管理體制,積極籌措資金,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主要體現在如下六個方面:

1.教育投入不斷加大。XX-XX年的教育經費支出總額分別爲13595萬元、13563萬元、16620萬元,人均教育經費支出分別爲1194元、1260元、1420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三年分別爲8820萬元、9137萬元、10199萬元,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分別爲65%、67%、63%,分別比上年增長3%、4%、8%,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佔財政總支出分別爲36%、32%、29%。

2、隊伍建設不斷加強。全縣共有教職工8260人,其中在職教職員工6426人(含在崗教師5791人、未聘分流教師635人),退(離)休教職工1834人;在崗教職員工中,高中教師601人,國中教師2136人,國小教師2635人,行管及工勤人員349人,局機關幹部70人。研究生學歷4人、本科學歷1148人,大專學歷2512人,中師學歷1708人。在職教師中35歲以下的1757人,36歲-45歲的1920人,46歲以上的1695人。中學高級職稱230人,中級職稱2623人,初級職稱2519人。

3、教育改革不斷深化。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借鑑其他地區辦學改革的成功經驗,我縣先後對縣五中、城關五小(現生源學校)、縣二中、縣職業中專實行“國有民辦、校長領辦”辦學體制改革。實行“校長領辦”以來,幾所改制學校抓住發展機遇,大膽改革,銳意創新,強化管理,內活機制,均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績。一是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民辦生源學校由原來僅100多學生的國小發展到有國小、國中、高中近1600人的十二年一貫制學校。縣二中投入1000多萬元,三年學校淨增資產600多萬元,學生由改制前的XX多人增加到現在的3000多人;縣五中籌資近500萬元投入學校建設,學生由改制前的800多人增加到現在3000多人。二是教師待遇不斷增加。幾所改制學校均採取有效措施,調動教師積極性,在確保教師基本工資足額發放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了教師的福利待遇。三是教育質量明顯提高。縣二中大學聯考成績三年三大步,上線人數逐年增加,去年本二以上上線爲113人。縣五中去年達到了40多人。

4、教育收費不斷規範。堅持“標準不漲、範圍不超、項目不增、程序不減”的“四不原則”。每期開學前,縣電視臺均要公佈學校收費標準,同時各校懸掛永久性公示牌,接受社會和羣衆監督。嚴格執行“四個一律”的教育收費紀律,得到社會一致好評。

5、辦學水平不斷提升。我縣堅持把創建特色學校作爲提升學校辦學水平一條主要途徑。目前,我縣有“省示範性學校”1所,“省園林單位”6所,“省綠色學校”2所、“市名優學校”2所,“市級示範性學校”32所、“市綠色學校”21所,“市園林單位”15所,“市特色學校”7所,縣級綠色、園林、科普、體育、藝術、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國防教育特色學校32所。

6、教育質量不斷提高。XX年大學聯考錄取898人,其中本科錄取508人。XX年大學聯考錄取1346人,其中本科錄取590人。XX年大學聯考錄取1620人,錄取率列全市第三名。XX年大學聯考本一本二上線572人,上線率在全市九區縣中列第三,理科平均成績全市第一。

二、當前教育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城鄉教育得到一定的發展,同時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突出問題。這些問題若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必將阻礙教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1、教育投入不足。一是縣城區辦學條件的改善明顯滯後。**縣城區國小場地狹小,學生多、班額大,學位不足問題十分突出。調查中發現,城區國小班額大部分在70人以上,部分班級達到了90人,在這樣大班額的條件下教學,教育質量是難以保證的。縣一中建設滯後,在校高中學生2080人,校園僅佔地131畝,規模明顯偏校二是我縣農村學校寄宿條件差。主要是在“兩基”達標時,重視主體工程的建設,忽視了配套工程建設。三是農村村級國小教師配套用房及基本生活設施條件較差。以上問題均牽涉到教育投入,但經過“兩基”達標後,憑縣裏有限的財力,根本無法改變這種滯後狀況。學校本身公用經費嚴重不足,平時運轉尚且捉襟見肘,維修和改造更是無能爲力。

2.學校負債嚴重。爲了迎接“兩基”驗收,我縣在學校建設上超前投入,辦學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也因此背上沉重的債務包袱,截止到XX年底,全縣中國小校負債高達7258.5萬元。全縣7所縣屬學校、29個鄉鎮中心學校不同程度存在教育負債,其中,縣屬學校負債3031萬元,鄉鎮中國小負債4227萬元,負債面達100%。全縣負債200萬以上的學校有5個,負債10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12個,負債80萬元以上的學校有7個。在我縣鄉鎮教育債務構成中欠基建包工頭2102.9萬元,欠教師和社會個人2882.3萬元。“兩基”達標時,縣委、縣政府計劃用往後的農村教育費附加償還因“兩基”投入的資金缺口,但從1998年開始農村教育費附加全額用於發放教師工資,農村稅費改革後,取消了農村教育費附加,債務償還失去來源。儘管我縣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我縣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漢

發[XX]10號文件)中對“兩基”負債作了明確規定:凡因“兩基”建設形成的債務按有關政策從學校剝離,納入縣、鄉消赤減債整體規劃。7000多萬元的債務,由縣、鄉政府和村級組織負擔,但從實際情況看,縣、鄉財政目前仍無良好的解決途徑。學校債務的存在嚴重阻礙了教育發展,有的校長反映,一年到頭校長大部分精力就是忙着籌集運轉資金。近幾年大部分學校的資金只能用於還債,無力投入建設,這也是學校發展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原因;部分學校由於欠債多,債主(包工頭)經常到校討債,有的還封堵校門,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3.教師隊伍失衡。一是我縣國小教師隊伍出現年齡老化現象,社會流傳“爺爺奶奶教國小,叔叔伯伯教國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說法。全縣2635名國小教師中,46歲以上的教師有1179人,35歲以下的教師只有502人,而這35歲以下的502名教師中,分佈在縣城的有128人、農村集鎮320人,在農村村小很難找到年輕教師。以我縣大南湖鄉中心學校爲例,全鄉67名教師,30歲以下的教師不到10人,村小教師基本是40歲-50歲的教師。這部分年齡偏大的教師基本上是以前轉正的民辦教師,他們在轉變思想觀念、創新教學方法等方面顯得很吃力,很難適應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二是部分學科教師緊缺。我縣英語、音樂、體育、美術、物理、化學等科目教師嚴重不足,部分學校甚至沒有一個師範院校畢業的英語等學科教師。每年到外面也很難招聘到這些學科的教師,很多學校不得不採取教師“中途改行”、“趕鴨子上架”等辦法來解決專職教師不專的問題。目前,全縣國中英語教師欠缺23人左右、物理教師欠缺14人左右,化學教師欠缺13人左右;全縣國小英語教師欠缺25人左右,音樂教師欠缺10人左右,美術教師欠缺12人左右。三是師德水平難以適應素質教育發展要求。受市場經濟大潮等因素的影響,極少數教師受經濟利益的驅動,出現了不敬業、不愛崗,只講報酬,不講奉獻;體罰與變相體罰學生、打牌賭博等現象也嚴重影響教師的整體形象。

4.職業教育發展滯後。目前,我縣職業教育與當前市場需求間存在很多不適應的地方,主要表現在:一是師資配備上。由於多方面原因,我縣職業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很難有效對學生進行適應市場需求的技術教育。想改善職業教師隊伍結構,但苦於縣財力有限,無法保證引進高素質的專業教師。二是辦學方向上。目前,我縣職業教育大體方向還基本停留在學歷教育階段,適應不了形勢發展需求,不能滿足“職業教育爲‘三農’服務的方向”的要求。唯一出路是調整專業設置,辦學方向對準市常而解決這一問題,根本是師資,關鍵是資金。三是基礎設施上。開展職業技術教育,如果沒有先進的設備設施,學生就無法接受到與社會和市場銜接的先進技術教育。近幾年,我縣職業技術教育的基礎設備設施雖有更新,但由於資金投入上有限,遠遠跟不上發展需要。另外社會實踐基地建設也很缺乏,學生如果侷限於關門學習,不多參加社會實踐,也很難掌握到適應市場需要的專業技能。

5.外部環境欠優。儘管我縣出臺的《關於加快發展我縣教育事業的若干意見》(漢發[XX]10號文件)中明確規定“未經黨委、政府分管教育的負責人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準擅自對學校進行檢查、收費、罰款,否則視爲“三亂”行爲。”但收效不明顯,還需要進一步加大整治力度。同時學校周邊環境整治也還存在一定問題。

三、加快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爲全面貫徹《xx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和市“教育20條”精神,促進城鄉教育健康發展,特建議:

1、加大對農村教育轉移支付的力度。重點加大對經濟不發達縣(市)教育投入力度,解決農村學校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縮小與發達地區教育發展的差距。同時繼續落實財政保教師工資、轉移支付保危房改造、雜費保運轉的“三保政策”。

2、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化解教育債務的辦法。農村教育債務不能無限期由學校承載下去,債務剝離不能停留在文件和口頭上,要拿出切實可行的辦法解決,是否可以考慮採勸國家投一點、地方拿一點、羣衆集一點”的辦法加以解決。

3、加大教育發展的規劃力度。組織專門力量對本地教育發展進行深入調研,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地教育的近期、中期、長期發展規劃。特別是要學校佈局調整上,要摸清生源情況,宏觀統籌義務教育與高中教育、高中教育與職業教育、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農村教育與城鎮教育的協調發展。

4、理順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建議教師的招聘、職評、檔案管理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負主責。在教師招聘上,要以滿足教育發展的正常需要爲根本,及時足額補充的師資充實教師隊伍;在教師培養上,與地方高等院校採勸訂單培養”做法,解決優秀師資招不進來的問題;在教師培訓上,解決教師培訓經費不足,加強教師培訓機構建設,編制部門每年拿出一定數量的編制專門用於教師培訓提高。

5、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堅持把師德教育放在首位,着力打造一支業務精湛、作風優良的教師隊伍。加強教師繼續教育,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鼓勵教師自學,並出臺一定獎勵措施,充分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爲教師成長提供一個堅實平臺。同時,加強農村邊遠學校與薄弱學校的師資隊伍建設,在職稱評聘、工作待遇上予以適當傾斜,建立城鎮教師定期到農村服務制度,逐步解決教師佈局不均的問題。

6、鼓勵民辦教育發展。認真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及實施條例,積極鼓勵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投資辦學,加強對民辦教育指導與交流,逐步建立公民辦師資合理流動機制,做大做強民辦學校。同時,着力規範民辦教育的發展,強化民辦學校內部管理,擴大辦學規模,提升辦學質量,形成公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

7、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與改革力度。採勸政府送一程”的辦法,突出職業教育,在政策上傾斜,在資金上扶持,在就業上指導。同時,大力調整農村職業教育的科目設置,注重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實用性和科學性

8、加大優化教育外部環境的力度。要高度重視涉及學校檢查收費的問題,制定相關政策制止職能部門對學校的亂檢查、亂收費、亂罰款,給教育發展一個良好的空間。校園周邊環境的治理,特別是網吧治理問題還要加大力度,文化部門要把好審批關,現有學校周邊的網吧,該取締的要堅決取締。

暑假實踐關於民辦教育發展狀況調研報告範文2019年教育發展調研報告(2) | 返回目錄

民辦教育作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是由社會力量舉辦的各級各類學校和教育機構的統稱,它是由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者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經費,面向社會舉辦學校及其它教育機構的活動。

爲了更好地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區政協教科文衛委員會通過實地訪談、召開座談會、查閱資料等方式,對區內民辦學校的情況進行了一次比較全面的瞭解。現就區民辦教育發展現狀、存在問題,以及解決這些問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規範發展,提出幾點意見。

一、民辦教育興起的必然性和重要作用

(一)民辦教育的興起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發展民辦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具有深刻的歷史必然性。

首先,我們的基本國情之一,就是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條件下辦大教育。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後,國家財力十分有限,地區發展很不平衡,國家對發展教育事業的財政性支出受到國家總體經濟實力的限制;而對於擁有12億人口的大國,要實現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進步,就必須努力提高國民教育的普及水平,不斷提升教育層次,以求把沉重人口負擔轉化爲人力資源的優勢。因此,我們的教育就一定是"大教育"。而當前,僅靠政府的財政性教育投入,遠不能滿足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也辦不成真正的"大教育",要辦好大教育,不走多形式的路子,我們就別無選擇。因此,國家鼓勵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辦學,各個地區從當地的實際出發,制定有利於吸納社會資金辦教育、有利於社會力量參與發展教育的政策,是適合我國國情的發展教育事業的有效途徑。

其次,發展民辦教育,是推動教育自身深化改革的有效途徑。面對21世紀發展要求,我們的教育觀念、教育體制、教育結構、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明顯滯後,影響了青少年的全面發展,不能適應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從表面上看,鼓勵社會力量辦學,發展民辦教育,是一個辦學體制改革的問題。實際上,他所涉及併產生的影響,是從教育思想觀念到教育管理體制、學校內部運行機制,乃至人才培養模式等全方位的變革。由於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在教育管理中發揮了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民辦學校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和實施特色辦學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更大的靈活性、更強的緊迫感,突破了政府辦學面臨的種種障礙。

基於這種現實,政府辦學與社會力量辦學共同發展,兩條腿走路是我國教育發展的重要特色,也將是長期的教育發展格局。

(二)民辦教育在教育事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從我區乃至更大範圍的實際情況來看,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是打破了政府包攬辦學的傳統格局,在擴大教育規模、改善辦學條件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增強了教育的供給能力。

二是吸納了社會資金,補充政府教育經費之不足,一定程度上緩解教育事業發展需要和政府投入不足的矛盾,併爲增加教育資源總量、充分開發利用和優化配置現有教育資源起到了積極作用;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和擴大了居民教育消費,促進了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結合。

三是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的需求。由於民辦教育(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的民辦教育)在辦學上的特點和優勢,目前不少民辦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比較高,已經成爲優質教育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民辦學校的興起,彌補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對學校別無選擇的不足。

四是促進了教育思想觀念的更新,推進了辦學體制、教育模式和學校內部運行機制等教育改革的深化。

據統計,到年底,全國民辦教育機構達6.12萬多所,在校生總規模達1115.97萬人,辦學範圍覆蓋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各個領域,民辦教育已經成爲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區民辦教育的基本情況

我區民辦教育起步尚早,但發展是比較緩慢的。年實驗國際學校(國小)創辦,是我區第一所民辦學校,但因其規模較小,收費較高,更主要當時民辦學校在市尚不成氣候,普通百姓少有問津,因此影響並不大。

年黨中央、國務院在《中國教育改革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民辦教育發展方針。區民辦教育事業發展進入了新時期。年7月,師萃職業學校建立,年9月,中學建立,年前後,民辦外國語學校、大附屬實驗學校建立,年外國語學校分校正式開辦,同期一批民辦幼兒園也先後建立(有的是企業辦幼兒園通過改制成爲民辦性質的幼兒園)。

據統計,到年10月,我區有各級各類民辦學校和民辦教育機構28所。其中,幼兒園10所,國小3所,國中4所,高中2所,(大附屬實驗學校設國中部和高中部,外國語學校分校設國小、國中、高中部。),中等職業學校1所。佔全區幼兒園、中國小總數的13%(其中幼兒園、國小、國中、普通高中、中等職業學校分別爲16.9% 、 7.9%、17.4%、40%、25%);培訓機構11所。民辦教育在校生6107人(不含培訓機構),佔全區在校生總數12.34%(其中幼兒園、國小、國中、普通高中等職業學校分別爲21.70%、 6.48%、 14.99%、 23.57%、 10.26%)。

幾年來,我區民辦教育不僅在數量上有了明顯的增加,在辦學質量上也呈現不斷上升的勢頭。僅以年我區三所民辦國中(南外分校初建,沒有畢業生)會考文化成績爲例,總均分、總分合格率、優生率各項統計數據均超過市平均水平。其中中學、民辦外校在某新聞媒體刊登的會考排行榜上位居前20名。附校今年首批高中學生參加高校統一招生考試,除一部分學生被綜合類高等學校錄取外,有近20人被藝術、體育類學校錄取,反映出學校在抓學生綜合素質提高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成績。

民辦教育發展的社會效益也在不斷顯現出來。過去的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體不足,每年都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外流到其他地區,使得教育發展的步伐難以加大、加快。而近幾年,由於民辦學校的發展,優質教育資源的規模和總量不斷擴大,滿足了地區廣大人民羣衆對教育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而且還吸引了外地區一批優秀生源,改變了過去辦學體制下老百姓無選擇的局面。民辦教育的發展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比較明顯的是地區的變化,師範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和外國語學校分校的先後建立,對這一地區的建設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民辦教育事業的發展,使區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共同存在、共同發展,互相競爭、互相促進的辦學格局初步形成。

三、民辦教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困難

我區民辦教育事業雖然有了長足的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從全國的發展趨勢和國家對民辦教育發展要求來看,同一些民辦教育發展較快的地區比較,以及同我區教育改革發展的現實要求、社會各界對發展教育的期望相比較,目前,還存在不少問題,不少民辦學校在辦學過程中還面臨一些實際困難。根據調查、研究及分析,我們認爲,當前我區民辦學校主要面臨以下幾個方面的困難:

1、民辦教育的發展爲教育事業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由於思想解放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人們對民辦教育的認識還沒有完全到位,還常常有失於偏頗,因此出現種種看法也不足爲奇了。從人們的談論中,我們會時而聽到民辦教育"衝擊論"、"多餘論"、"贏利論"、"懷疑論"等。

2、基本建設困難重重。以中國小爲例,目前,部分民辦學校還沒有自己獨立的校舍,依靠租借場地辦學,由於受資金和場地的限制,學校只能長期處於小規模、低水平上運轉。對民辦學校的徵地優惠政策沒有落實,對學校資產屬性問題爭議較大,大部分學校靠自身的能力無法解決校舍等資金需求大的基本建設問題,基本建設困難已經成爲困擾着大多數民辦學校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學就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儘管做了多方面的的努力,其校舍建設問題至今得不到妥善解決。

3、辦學經費籌措渠道不暢。雖然民辦學校在經費籌措上出現了多種籌資方式,但是大多數學校的辦學經費還是依靠向學生收取學雜費。這種籌資方式只能以維持學校日常的運轉爲主,難以在短時期內有較大的積累用於改善辦學條件和擴大教育規模。而收費標準過高,又難以吸納更多的生源。有的學校每年要拿出一大筆資金用於租借校舍,增添了學校和學生在資金上的壓力,同時也客觀上導致了教育資源的流失。目前,不少企業和財團有投資辦學的願望,但是由於受到多方面的政策限制,特別是投資回報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他們投資辦學的積極性沒有發揮出來,對教育投資還顧慮重重。民辦學校難以吸納社會各界的投資,也難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快速發展。

4、幹部教師隊伍不穩定、年齡結構不合理、難以吸引中青年教師到校任教,是當前困擾廣大民辦學校發展又一個重要問題,可能也是一個最爲關鍵的問題。由於人們對民辦學校認識上的不全面,加之有些民辦學校對有關政策(如工齡、醫療養老保險等)落實不到位,所以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對民辦學校認識還心存疑慮,民辦學校只能是主要靠聘請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到校工作。在我們調查中發現,在一部分情況好一點的學校,退休人員和兼職人員佔到三分之一,在情況稍差一點的學校,竟佔到三分之二以上。而民辦學校教師的流動性更大,越是優秀教師,越是容易擇高枝而去。這種狀況,使得民辦學校難以建設一支相對穩定的、年齡結構合理的、高水平的幹部教師隊伍,這種狀況嚴重不適應民辦教育發展的需要,制約了大多數民辦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和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探索,影響了其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還增加了學校的教育成本。

5、招生方面無限制自主權和有限制自主權的矛盾。以前民辦學校招生一般是採取考試或變相考試的方法,進行生源的選擇,因此一些比較優秀的學生進了民辦學校。這種民辦學校在招生上享有無限自主權的做法在某種程度上挫傷了公辦學校辦好學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積極性,公辦學校一直很有意見。年根據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有關部門對民辦學校招生採取了電腦派位的做法(這種做法得到了公辦學校的普遍歡迎),儘管還有20%甚至更大幅度的擴招指標(這種做法又被公辦學校認爲是新政策實施不徹底的"留尾巴"之舉),但民辦學校還是認爲招生選擇的空間被大大地壓縮了,招生上的自主權沒有真正體現出來。今年民辦學校新生的質量比往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下降;更有的民辦學校由於自身的原因,出現招生數量不足,辦學規模偏小的狀況。如何既能體現教育均衡發展的原則,又把握好民辦學校招生自主權的度,還需要很好地探索。

四、民辦教育發展對策與建議

黨的xx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完善和規範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經費的教育投入體制,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爲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xx大精神,貫徹落實《民辦教育促進法》和一系列法規文件的有關精神,結合我區民辦教育的實際情況,更好地滿足社會教育需求,推動民辦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統一思想,營造有利於民辦教育發展繁榮的社會環境。

年10月在召開的全國民辦教育發展論壇會上提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滿足羣衆對教育提出的全面、優質、多樣化的需求,必須充分調動社會一切積極因素,採取更有力的政策支持,營造更寬鬆的社會環境,大力促進民辦教育可持續發展。

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多做工作,使全社會尤其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同志克服狹隘的教育觀,正確地認識民辦教育,認清民辦教育是我們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民辦還是公辦學校,都是爲社會與經濟發展培養人才。在培養人才社會活動的這一根本屬性上,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並無天然的本質區別;而在教育目的、教學內容與方法、教育質量標準及辦學實效方面更無不可逾越的鴻溝和界限。惟此,我們才能從政策及在社會地位角度,爲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寬鬆的環境,有利於民辦教育健康、順利發展。

2、加強對民辦教育的統籌規劃。

把發展民辦教育作爲推進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舉措之一。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在指定教育發展規劃、調整教育佈局時,對各級各類民辦學校的發展也要進行統籌規劃,制定民辦教育發展的長遠規劃和近期計劃,明確民辦教育發展思路、發展目標和重點,進一步完善民辦教育的辦學體系和管理體系,在發展民辦教育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用一段時間,基本形成以政府辦學爲主體、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教育新格局。

民辦教育屬於選擇性教育,發展民辦教育要從最大限度滿足人民羣衆多層次、多樣化教育需求出發,着力體現民辦教育的選擇性、特色性和開放性等特點。新時期民辦教育發展重點應該放在非義務教育階段(非義務教育主要包括學前教育、高中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尤其是高中階段和高等職業教育上;同時應該學歷教育與非學歷教育並舉,多種形式並舉。總體來講,民辦教育在發展方向上,應向開放性、職業性、多樣化方向發展;在結構上,向非義務教育尤其是高中階段教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發展。

學前教育通過"轉制"等多種形式,優化資源配置,基本走向民辦;義務教育是以政府辦學爲主,保證適齡兒童、少年均能就近接受九年義務教育的前提下,設立少量民辦中國小,使之辦成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的特色學校,爲社會提供選擇機會,並依社會的實際需求,通過舉辦民辦中國小解決流動人口子弟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問題;積極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高中階段的各類教育。

當前,大力發展民辦教育,主要不是依靠新建學校和增加學校的數量,而是首先要改善辦學條件,優化資源配置;要制定鼓勵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對民辦教育的投入,要認真研究、積極推進各級各類公辦學校的改制工作,特別是企業學校劃轉剝離後的改制工作,採取國有民辦或公辦民助的方式,探索公辦教育的多種實現形式。

3、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

爲促進民辦教育的健康發展,教育行政部門對民辦教育的管理應逐步做到科學化、規範化,要在加強宏觀指導,淡化直接管理,強化服務職能方面下大力氣改進。相對於政府對公辦學校的管理而言,對民辦學校的管理更應強調學校依法自主管理和社會參與管理的方式。

依法治教,加強對民辦教育的宏觀管理。首先要按照"屬地化"管理的原則,理順管理體系,健全管理機構,明確管理職責。教育行政部門的各業務科室要根據有關規定將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納入管理範疇,在保證民辦學校享有政策規定的辦學自主權的前提下,同樣給予服務指導,推動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共同發展。

對民辦教育要堅持依法管理,減少消極限制,給民辦教育留下發展的空間。不該管、管不好的不必去管,不要代替學校去做他們自己該做的事情,以使行政管理服務於民辦教育的發展。營造優良的發展環境,使民辦教育能邁出更大的步伐。

根據有關政策、原則,保障民辦學校享有真正意義上的招生自主權,以凸顯民辦學校的辦學特色。

4、促進民辦學校教師隊伍建設。

要根據國家法律及有關政策,促進民辦學校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指導和幫助民辦學校制定並實行教師的聘用和管理辦法,根據有關規定合理解決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一系列問題,逐步建立起民辦學校教師來源的正常渠道。

5、形成公辦、民辦教育良性競爭的局面,促進教育事業大發展。

國家明確指出:要逐步建立以政府辦學爲主體,社會各界共同辦學的體制,基本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格局。對此,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既要有數量上的共同發展,又要在教育質量方面共同提高,共同發展,還要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地共同發展。

通過良性競爭,促進和實現公辦、民辦教育共同發展,是我們的目標。在競爭日趨激烈的教育市場中,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應該比什麼?聯繫教育實際,我們以爲應該比如何適應市場挑戰,比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比多樣化和選擇性,比新型靈活的辦學機制。一旦真正實現了公辦教育與民辦教育的良性競爭、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共同發展的局面。教育就會展現出嶄新的面貌。

6、民辦學校要走有內涵、有特色的發展之路。

《民辦教育促進法》的頒佈,爲民辦學校的改革和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和環境,同時,也對民辦學校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如何在新的歷史條件和環境中發揮更大的功能,形成自己適當的定位、特色和發展走向,是影響民辦學校發展的重大戰略問題。

民辦學校在辦學的基本要求方面與公辦學校應該是一致的,而且,也必須遵循學校教育的基本規律。但是,民辦學校也應該具有自己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十年前,民辦學校的定位基本上是公辦學校的補充。它的存在和發展主要是爲了彌補在基本普及義務教育和爲人民羣衆提供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公辦學校力量和資源的不足,或者叫做"拾遺補缺"。從"拾遺補缺"的意義說,過去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主要體現和反映在數量方面,以及以教育的相對封閉爲背景,那麼,現在民辦學校的定位和價值則應該體現在辦學質量、辦學特色和功能上。即民辦學校應該認真地思考自己在辦學模式、教學質量、管理體制,以及社會服務等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換句話說,新形勢下民辦學校的發展應該重視自己的內涵,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只有這樣,民辦學校才能夠更好地發自己的作用,纔有利於自己更好地發展。否則,在民辦教育激烈競爭的形勢下,優勝劣汰也是必然的趨勢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辦教育促進法》已頒佈實施,國家大力發展民辦教育的方針政策進一步明確,爲民辦教育的發展開拓了廣闊的空間。民辦學校面臨着新的發展機遇,的民辦教育也正在不斷地壯大。我們將繼續關注民辦教育的發展,促進我區公辦教育、民辦教育共同發展,使教育不斷上臺階,在"富民強區"戰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義務教育發展現狀調研報告2019年教育發展調研報告(3) | 返回目錄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石,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教育公平的核心。在推動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同時,黨和政府積極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年,教育部專門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要求把義務教育的重心轉移到均衡發展上來。年修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將均衡發展納入法制化軌道。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0)的重大舉措,是我國義務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基本實現區域內均衡發展戰略目標的重要機制。爲大力促進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區人大常委會將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工作列入今年常委會的重要議題,區人大常委會教科委對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推進情況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近年來,我區加快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步伐,目前,接受了市教育督導團組織的“兩基”年檢覆查和區級教育工作督導評估,義務教育普及成果得到全面鞏固和提高。年秋季,國中學生8586人、國小生18614人,全區適齡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率達100%,在校生鞏固率國小達100%、國中達99.8%以上;國中畢業生升學率達98%以上;殘疾兒童、少年入學率達98%以上。

1、加大宏觀統籌力度,積極調整學校佈局

近年來,我區加大了義務教育規劃統籌力度,重新調整了一批中國小校,撤併了14所規模較小、用地面積不達標的國小和國中,高標準新建了華電中學、伯樂中學等學校,並將全區中國小布局調整規劃和義務教育規劃納入全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之中,納入各街道建設規劃之中,從政府政策層面和規劃用地等方面給予了良好保障。同時結合“區基礎教育學校內涵發展行動研究”項目的實施,每一所學校編制三年學校發展規劃,以適應人口變化的需要和學校建設標準的要求。通過調整佈局,減少了學校數,精簡了教師,教育資源得到整合,薄弱學校的建設得到加強,實現了結構、規模、質量、效益的協調發展。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近年來,全區累計投入資金3085萬元用於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不僅基本消除了d級危房,而且使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現了大跨越,並升級改造標準化實驗室和計算機教室,添置多媒體教學設備,建立局域網和校園網絡,班班多媒體覆蓋率達95%,校校通網絡達100%,大力提高了全區中國小教育技術裝備。與此同時,加大了音樂、體育、美術等學科教學設施的配備,促進辦學條件的整體改善,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

3、採取切實有力措施,提升薄弱學校水平

我區一直重視薄弱學校改造工作,每年選派近郊教育基礎較好、教學質量較高的學校的骨幹教師到邊遠地區的中心國小、八卦洲中心國小、營防中學、中橋中學開展爲期一學年的頂崗支教活動;邊遠地區學校也派出有培養潛力的年輕教師到區實驗國小、華電中學開展交流活動;在每一年度的新教師招聘中,向邊遠地區傾斜,安排部分新任教師到邊遠地區學校任教;安排邊遠地區中國小校長到蘇南經濟發達、教育成果顯著的重點學校掛職鍛鍊;定期組織區內名優骨幹教師、相關學科教研員針對邊遠地區學校的薄弱學科,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研討、聽課、觀摩、講座等活動,促進這些學校的學科提升,促進優質教師資源共享,促進名優骨幹教師示範作用、輻射作用和引領作用的發揮。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師資力量均衡配置

五年來,堅持“凡進必考”制度,全區中國小共錄用新教師216人,其中教育碩士11人,基本解決了數量不足、年齡老化、學歷偏低三大結構性問題。並建立了全員培訓以遠程培訓爲主、骨幹培訓以面授培訓爲主、個性化培訓以校本培訓爲主、聘請外教開展“引智培訓”的教師繼續教育新格局,健全教師的培養培訓體系,優化教師專業知識和學業技能結構,使全區教師隊伍素質有了明顯提高,高中、國中、國小專任教師學歷達標率分別達到94.5%、96.6%和99.2%,與年相比,高中教師本科學歷提高了7個百分點、研究生學歷提高了12.1個百分點;國中教師大專學歷提高了3.3個百分點、本科學歷提高了20個百分點;國小教師大專學歷提高了16.4個百分點、本科學歷提高了38.3個百分點,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師資保障。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學校佈局有待於進一步完善。隨着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發展與學校佈局規劃不同步,原有的學校佈局與城市化的進程不相適應,特別是馬羣、等地經濟適用房小區的大量增加,適齡兒童就學壓力大大增加,給每年的劃片招生帶來了較大的困難,也使就近的中國小就學壓力猛增,因此,調整學校佈局顯得較爲迫切。

2、師資力量有待於進一步加強。雖然目前我區教師整體素質較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全區名特優骨幹教師人數偏少,與師資力量雄厚的白下區、區等兄弟區相比,還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白下區有特級教師23名,我區一個都沒有;白下區有市級以上名特優骨幹教師179名,我區只有72名,且分佈不均衡,近郊學校的骨幹教師比遠郊學校的骨幹教師多,全區義務教育的師資力量配置還有待於進一步完善。

3、義務教育的投入有待於進一步加大。我區的南灣營目前是全市最大的經濟適用房小區,全市四大保障房項目中的花崗、保障房項目也在我區開工建設,隨着人口的大量增加,配建的中國小建成後將面臨着配套設備、設施建設、運營資金等方面的壓力,資金缺口較大。

三、幾點建議

教育寄託着家庭對美好生活的期盼,關係着民族素質和國家未來。爲促進我區義務教育更加均衡發展,特提出以下建議:

1、進一步規劃學校佈局。要根據城市建設的發展,着眼未來,結合新堯新城、新城的建設和燕子磯地區的改造,科學合理規範學校佈局,加快對中國小的撤併步伐,組建高標準中國小,提高辦學條件,緩解就學壓力。

2、進一步加強師資力量。要依託仙林大學城的優勢智力資源,加大對名特優教師的培養力度;積極爭取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選派骨幹教師到市名優中國小掛職鍛鍊;定期選派骨幹教師赴國外深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最好的環境、最優的政策、最佳的服務引進特級教師和市學科教學帶頭人,夯實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師基礎。

3、進一步加大經費投入。要建立教育財政撥款的增長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的機制,不斷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尤其加大對、等遠郊農村義務教育的支持,在財政撥款、學校建設和教師待遇等方面向農村傾斜,儘快形成城鄉同標準、一體化發展的格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