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4W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

一、教學目標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精選14篇)

1.初步理解設計的概念,設計與生活的密切關係,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利用所學掌握設計的技能。

2.在欣賞、分析、討論中熟知相關設計基礎知識,瞭解設計的形態、功能和原則。

3.體驗美術活動樂趣的過程中,提高對設計藝術的關注度,感受設計爲生活服務的精神,培養創新意識,進而提高對世界多元化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熟知設計形態、功能等相關基本知識,並掌握設計步驟。

【難點】

分析設計在形態與功能上的特點,獨立完成創新型設計作品。

三、教學用具

形式各樣的鉛筆、設計家作品圖片、多媒體演示設備等。

四、教學過程

活動一:導入新課

教師多媒體播放各種造型各異的椅子組成的一組圖片,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出問題:這些椅子和我們平時坐的椅子有什麼不同?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總結:設計感強、造型新奇、製作材料各式各樣、能滿足不同人的需要。設計充滿着我們生活,每天享受着設計提供給我們的舒適便捷、優美愉悅的生活,今天讓我們一起變身設計師,踏上設計的旅程吧!引出課題《設計與生活》。

活動二:直觀感知

1.教師展示丹麥設計師克里斯汀﹒維德爾作品圖片《可調節兒童椅》,引導學生觀看並提問:什麼是設計?這個兒童椅在造型上有什麼特點?爲什麼要這樣設計?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是人類創造性的活動,是把某種計劃、設想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視覺語言傳達出來的過程。圖片中可調節兒童椅構造簡單,符合人體結構特點,半圓形椅身的兩側有五個縫隙可以調節高度;這樣設計可以避免對幼兒的磕碰,而且節省材料,體現出“經濟、簡單、實用”的設計理念。

活動三:具體分析

1.教師播放一組形態各異的鉛筆圖片,提問:相信大家都用過這些鉛筆,誰能試着分析鉛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學生思考回答,教師總結:圓形——出棱——加橡皮——自動——筆頭扁平——橡膠鉛筆;可以看出鉛筆在發展過程中,從形態、功能、材料、色彩等方面都發生了變化。

2.教師繼續以鉛筆爲例,引導學生思考並提問:鉛筆爲什麼要發生這些變化?說明了什麼問題?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鉛筆的棱面可以防止手握時打滑;鉛筆頭添加橡皮,方便塗改;自動筆的特點是方便,還能避免鉛芯折斷;扁平的筆頭方便考試時填塗機讀卡;橡膠鉛筆中裝有軟筆芯,可以卷折,非常時尚有趣。鉛筆的發展給使用者帶來了更多的方便。

3.教師繼續提出問題:大屏幕中這款旅行用品組合套裝,是怎麼解決旅行中攜帶洗漱用品問題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在造型和結構設計上,將分裝不同洗漱用品的小瓶組裝成一個圓柱體,這樣的設計方便攜帶,同時還節省了空間;這個是來自我們生活隨處可見的設計,恰好反映出設計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需求的。這樣的設計最突出的特點就是方便實用、美觀大方、操作簡單。

4.教師講解:通過學習,我們發現設計就來源於生活,人們爲了生存與生活,會產生各種各樣的需求。需求是設計的源泉,設計正是通過設計功能來滿足人們的需求。接着提出問題:那設計的根本目的是什麼?一個好的設計,它的評價標準是什麼?

學生回答,教師總結:設計的根本目的是爲生活服務,爲人服務的,人類通過設計活動創造或改變事物,實現爲其所用的價值和目標。

一個好的設計主要從兩方面判斷: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只有將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高度統一,才能成就好的設計作品。

活動四:拓展階段

1.課堂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觀看書包發展歷程的視頻及設計步驟,並提出要求:以“燈”爲主題,進行設計創作。

2.展示講評

交流想法,師生共同評述賞析作品的優缺點,總結出存在的共性的問題,提出改進的建議和方法。評價方式以學生自評與教師總結評價爲主,評價標準以下列爲準:

①是否運用課上所學知識進行創作;

②設計上是否兼顧實用性和美觀性

③形式是否多樣、美觀大方、新穎獨特。

3.佈置課後作業:

收集自己最喜歡的生活設計作品圖片,並附上簡要的創意說明。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印象派產生的時期、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

2.通過作品欣賞、知識講解、筆法體驗等一系列活動,感悟印象派作品光與色的關係,嘗試運用豐富的筆觸表現景物的色彩變化。3.激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情與理想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編寫思路。

本課是“欣賞·評述"課,教學內容安排一課時來完成。教科書通過對印象派畫家及作品的介紹、分析,瞭解印象派的產生時間、背景,畫派的主要畫家及作品的特點。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四個層面:(1)印象派的概念;(2)印象派的主要畫家;(3)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感受;(4)印象派對自然光與色的表現技法。教學中,讓學生領略到印象派探索的原則和表現形式,分析光與色千變萬化的依據,以及各個藝術家的作品風格特色。

2.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印象派的繪畫風格,體會印象派作品對光與色的感受。

難點:掌握印象派的表現技法。

三、教學課時1課時

四、教學設計

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相關作品,準備好畫油畫的材料。

(教師)多媒體課件、印象派畫家的相關畫冊。

教學過程

1.嘗試表現,新課導入。

(1)今天天氣如何?(陰天,下雨?···)有沒有關注上學途中的景色?(太陽很好,朝霞很漂亮;陰天,暗沉沉.的;有霧,景色看不清)能不能用一分鐘時間把印象最深刻的一處景色用色彩表現來?展示學生的畫作,讓學生講講他看到的景色以及對色彩的感受

(2)l9世紀下半葉在法國有一批畫家,他們的繪畫也注重對景物光和色的視覺感受,你們知道這個畫派嗎?引出課題:《印象派的畫家們》。

2.引導欣賞,分析深人。

(1)出示莫奈《盧昂大教堂》系列作品,這幾幅畫在色調上有什麼變化?畫家畫的是同一座教堂嗎?那爲什麼色彩上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學生討論。

(2)出示三棱鏡的展示圖,師生分析,光通過三棱鏡後,由白光分解成彩色光譜。

(3)教師總結:

莫奈根據這一原理,研究出光線與色彩的關係。畫家爲了更真實地表現自然界中光與色的變化,探索了同一對象在不同時間、不同光線下所呈現的光色變化。

(4)出示作品《日出·印象》:你覺得這幅畫畫得好嗎?如果你是評論家,請你評一評這幅畫。教師從表現方法上進一步引導(這幅作品描繪的是什麼時間?天氣如何?你是怎麼看出來的?引導學生從作品的光與色的關係人手,瞭解作品對光與色的客觀表現。

(5)教師總結:《日出。印象》描繪的是法國北部勒阿佛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的印象,它採用速寫的方法,與傳統風景畫細膩的畫法顯然不同。當它公開展出時,當時的藝術批評家勒魯瓦發表文章,以這幅畫的名稱來諷刺與莫奈作品相同風格的繪畫爲“印象派"這一本意爲嘲諷的名稱,恰好符合立志革新的莫奈等畫家強調真實地表現客觀對象瞬間印象的藝術主張。

3.欣賞作品,加深體會。

(1)出示西斯萊的作品《馬利港的洪水》。作品描繪了什麼景色?給你什麼感受?畫家是如何表現的?

(2)出示德加的作品《舞臺上的舞女》。作品的光源來自哪裏?給畫面帶來了怎樣的色彩

感受?

(3)出示雷諾阿的作品《拿噴壺的女孩》。畫面中哪個地方最吸引你?畫家是怎樣表現的?(4)雪給你什麼感受?描述一下下雪時的情景。雪給印象派的畫家畢沙羅什麼感受呢?展示畢沙羅的作晶《歌劇院大街:清晨雪景》。請學生說說畫家是用了什麼色調來表現清晨雪景的,飄飄揚揚的雪又是如何表現的?(5)將幾幅作品的局部放大,,讓學生找找作品中用筆、用色的共同點,並進行總結。教師總結:印象派在色彩運用上採用了色彩並列的畫法,畫面中出現了明照的筆觸,欣賞印象派繪畫時需要在一定距離J't、去觀看,這樣才能將並列的色彩通過觀者的視覺融合,使色彩,短得和特麗明亮,-4.嘗試表現,技法體驗。(1)展示莫奈的《睡蓮》,讓學生分析畫中不同的筆觸,並說說這些筆觸用在了畫面的什麼地方?

學生討論。

師生總結:點的筆觸一一睡蓮;豎的筆觸——水面;橫。的筆觸——遠處蓮葉;醢線的筆觸——近處蓮葉。筆觸變化豐富,因表現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2)將課前對早晨印象習作進行再創作,嘗試運用不同的筆觸,表現出不同物體在光照下的色彩變化。

5.知識拓展

印象派作品欣賞。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3

課題:美術可以再現生活真實(第1課時)

學習領域:欣賞、評述

一、教學實施建議

1、課前準備

(1) 教師準備教具:校園場景線描寫生。色彩寫生各一幅;一組靜物及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2)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2、課堂教學

(1)引導階段

①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具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局部,進行必要的觀察提示。

②回到教室中繼續進行課堂教學。出示教師課前所作的校園寫生範畫,靜物線描及色彩範畫,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基本正確地表現出校園場景和靜物的藝術形象的。

(2)發展階段

①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真實場景視頻資料片及表現性美術作品,提示學生加以比較分析、討論。

②欣賞作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作品進行分析,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

(3)小結:師生共同用討論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對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傳達出創作者對所表現的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是美術創作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之一。

3、課後拓展

提示學生注意所能見到的美術作品,哪些屬於再現性的創作,欣賞、分析作品中突出再現的具體物象。

二、教學評價建議

通過對作品的欣賞分析,看學生是否基本瞭解了美術作品再現性創作的概念。

教案設計

課題:美術可以再現生活真實(第1課時)

一、基本理念:美術課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在教學中依據《美標》注意使學生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在學習過程中激發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美術。

二、設計思想:以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並且把學生在學習情緒和生活經驗納入課堂,創生知識,教學才更富吸引力。本課通過對各種不同表現形式的美術作品的欣賞,寫生和創作,體會其不同的創作規律,增強學生表現自然和生活的能力,增進學生熱愛自然和生活的意識。

三、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欣賞再現生活真實的美術作品,體驗其視覺感受,瞭解其源於生活真實,而又高於生活真實的美感特徵。

2、通過師生對作品藝術形象的分析,評述和討論,使學生了解再現性美術作品在造型要素,表現手段及藝術效果上所體現的主要特徵。

四、教學重點、難點:欣賞討論作品;藝術表現手段、特徵;

五、教師準備教具:一組靜物,範畫四幅,名畫家作品若干幅。

學生準備學具:名畫家作品資料若干幅。

六、教學過程:

1、導入:(提問)同學們在這所中學已經學習生活一年多了,請你說一說我們的校園最美的地方,或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地方。

2、新授:選擇在校園中開始進行教學。教師帶領學生遊覽校園環境,引導學生留心觀察校園中有美感特徵並最適合繪畫表現的局部,進行必要的觀賞提示。

3、回到教室中繼續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出示課前所作的校園寫生線描,色彩範畫;出示靜物(二至三件實物)及其線描寫生、色彩寫生教師範畫,引導學生欣賞並討論教師是怎樣表現景物的,哪些地方與真實面貌不同。

4、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生活真實場景資料片及表現性美術作品,指導學生加以比較分析、討論。

5、欣賞作品請學生回答:

(1)你對作品中的形象有什麼樣的視覺感受?

(2)說明作品中真實地再現出哪些具體的個別對象?

6、研究與討論:

(1)這些繪畫作品形象包含着哪些造型要素和表現手段?

(2)每一幅作品着重再現對象的什麼特徵?

7、小結:師生共同用討論的形式,以寫實的手法對歷史事件和現實生活進行客觀真實的反映,傳達出創作者對所表現的事物的認識和情感,是美術作品基本手段和方法。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4

一、設計思路

爲了更好的上好本課,我對本課的教材和學生的學情進行了深入分析。

1、教材分析

《唐代墓室壁畫》屬墓室壁畫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唐代墓室壁畫進入中學美術課堂對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對唐代豐富多彩的壁畫藝術表現形式的理解,以及對個人品味和審美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2、學情分析

在本節課前已經學習過了《敦煌莫高窟》,學生已經對壁畫藝術有了較爲系統的瞭解,並掌握了壁畫的製作方法,這些都爲學生學習唐代墓室壁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因爲大部分學生沒有接觸過墓室壁畫,所以我在課件中展示了多幅作品讓學生欣賞,引導學生了解和認識唐代墓室壁畫,開拓學生的眼界,激發其探索墓室壁畫的興趣。本課我採用對比分析法和小組合作探究法,通過比較分析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使學生對唐代壁畫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知。

3、教學目標

作品結合教學內容,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途徑、情感與評價、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等4個方面提出明確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瞭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有關基礎理論知識和藝術特徵;學會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方法與途徑:欣賞唐代墓室壁畫,瞭解唐代墓室壁畫的歷史和意義;在討論與交流過程中,瞭解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不同藝術特徵,能用線描的形式臨摹壁畫作品的局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與評價:感悟唐代墓室壁畫的藝術美,分析壁畫的不同表現形式,提升欣賞水平,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運用具體的,有針對性的評價用語,多激勵,多引導。

4、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唐代墓室壁畫,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分析評價唐代墓室壁畫的美。

教學難點:運用比較分析法探究唐代墓室壁畫和唐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

二、教學準備

參觀陝西省歷史博物館的唐代壁畫珍品館,撰寫觀後感。查閱唐墓室壁畫相關的文獻資料。研究總結唐代墓室壁畫中的題材、構圖、人物造型、色彩特點藝術特色。分析比較唐代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並結合壁畫圖片詳細列舉,將所需要的圖片配上簡要的文字資料製作成幻燈片在開課前循環播放。製作多媒體課件供詳細講解需要。

教學方法:欣賞法、對比分析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課時數:1課時

三、教學過程

【導入】用已學知識,引出課題(2-3分鐘)

1、課前循環播放敦煌莫高窟壁畫和唐代墓室壁畫經典代表作品。

2、提問: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裏的壁畫?

3、回顧敦煌莫高窟壁畫,引導學生說一說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特點,引導學生思考唐代壁畫除了莫高窟壁畫以外,你還知道哪些優秀的作品?引出唐代墓室壁畫。

【講授】欣賞感知,合作探究(8-10分鐘)

1、什麼是墓室壁畫?(課件展示)

墓室壁畫作爲中國傳統壁畫的重要一翼,它一般繪於墓室的四壁、頂部以及甬道兩側。墓室壁畫的內容多是反映死者生前的活動情況,也有神靈百物、神話傳說、歷史故事、日月星辰以及圖案裝飾,目的主要是說教和對亡者的紀念或者希望死者在冥間能過上好日子。

2、唐代墓室壁畫

(1)、唐墓壁畫簡介

唐墓壁畫是陝西曆史博物館獨具特色的珍貴藏品,共有20多座唐墓的壁畫精品近600幅,達1000多平方米。其中5件(組)18幅被國家定爲國寶級,69件(組)82幅被定爲一級品。唐墓壁畫以風格獨特的建築、簡約傳神的人物、特色鮮明的器物、簡潔明快的山水與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描繪了當時的儀禮規範、生活習俗、服飾特色、娛樂方式與建築風格,是研究唐代社會生活尤其是貴族生活和精神追求的重要形象資料。

陝西曆史博物館的唐墓壁畫包括章懷太子墓客使圖、馬球圖、狩獵出行圖,懿德太子墓闕樓圖、儀仗圖,永泰公主墓宮女圖在內的壁畫珍品97幅;以及輔助文物18件組,其中有些是上展壁畫墓出土,有些則與畫面內容有關。爲了便於觀衆比較唐墓壁畫和唐代傳世繪畫,還專門選出唐代前後的傳世名畫複製品作爲輔助展品。

(2)、欣賞永泰公主墓壁畫

永泰公主墓,李仙蕙(684-701年)中宗李顯的第七女,諡永泰公主。其墓爲高宗乾陵陪葬墓,長87.5米,由墓道、過洞、天井、前後甬道、前後墓室組成。出土隨葬品1300遇見。壁畫題材有青龍、白虎、建築、儀仗、列戟、宮女等。

《永泰公主墓宮女圖》是陝西省乾縣唐永泰公主李仙蕙墓前室東壁南側出土的畫,現藏陝西曆史博物館。高176釐米,寬196.5釐米。李仙蕙是唐中宗第七女,初封永泰郡主,後贈永泰公主。此圖場面宏大,保存較好,畫中人物爲九位風姿綽約的宮女,頭梳高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個個體態豐盈,婀娜多姿。她們手捧方盒、酒杯、拂塵、如意、團扇、蠟燭等,在爲首女官的引領下款款徐行,或低語、或回顧、或凝神,神態被描繪得細緻入微,生動傳神。體現了大唐喜好秀麗豐滿、華貴豔媚的女子的風尚,真實的展示出唐代皇室貴族奢靡生活的一瞬間。整體構圖既注意到各顯人物特點,又顧及到畫面和諧統一,色彩豐富,線條流暢,人物的裝束、服飾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精美的畫面又有極高的藝術性。畫師着重通過人物的正、側、背、轉各種微妙的變化,使單調排列的宮女神情相應,構成一個完美的整體,是唐墓壁畫中的精品,達到了藝術效果與歷史價值的高度統一。

(3)、總結永泰公主墓壁畫中的人物造型與色彩特點

充滿氣勢的構圖、樸拙生動的造型、流動飛揚的線條、豐富熱烈的色彩

3、自學探究章懷太子墓壁畫、懿德太子墓壁畫

(1)、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2)、小組合作思考、討論章懷太子墓壁畫中人物的造型與色彩特點。

(3)、小組派代表總結髮言

【練習】小組合作探究(15-18分鐘)

小組合作運用對比分析法分析比較唐墓室壁畫與敦煌莫高窟壁畫的異同,將討論結果寫到黑板上。(8-10分鐘)

老師總結(4分鐘)

相同點:

1、社會背景相同。盡顯唐朝的繁榮文化、當時所盛行的厚葬文化和牆繪畫風氣的流行。

2、相同的材料與繪畫思維方式。運用毛筆蘸墨在牆上勾勒出人物,山水、花鳥的形體,然後賦予應有的理想色彩,其用色方法、繪畫技巧、構圖方法和文化習慣,都透漏出中國人的審美和人生哲學,與西方美學相異。

3、都是心靈的寄託。論兩者的產生原因,都是源於心靈的寄託。唐莫屬壁畫所服務的是皇親國戚、貴族後裔,表達他們希望自己在死後或轉世人能享受榮華富貴、權利、地位等。莫高窟壁畫則是貧苦老百姓、商戶、官員的心理願望,祝福祖先在另外一個極樂世界幸福,寄託自己在外經商平安,脫離塵世的痛苦,來生可以投胎到富貴權勢人家,過得比今生更好。

不同點:

1、題材的選定各有不同。唐墓室壁畫是貴族皇室流行厚葬所產生的繪畫作品,大體表現自己奢華的生活和歷史事件。主要有儀仗出行、外交、狩獵、宮女、樂舞等,希望死後仍能享受今世的快樂。取材關注自己的生活,作品富有生活化、真實化的特點。敦煌莫高窟壁畫則是寄託百姓所想,題材大都選自佛經故事、佛教教義、佛教歷史畫、西方淨土等,經變畫是這時期的重點內容,供養人也漸漸進入了畫面,繪畫題材與百姓的生活逐漸融合起來。

2、構圖處理手法相異。兩者共有長方形構圖和長卷式構圖,三聯式構圖和立體藻井構圖是盛唐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獨特的。

3、藝術語言各有追求。唐墓室壁畫,構圖簡約,形象生動,故事情節簡練,追求自然生動、生活氣息濃郁的真實感受;用筆用色虛實相生,具有中國畫的寫意屬性;設色爲工筆淡彩但又不失該有的厚重感。莫高窟壁畫中,故事內容豐富,構圖飽滿,氣氛活躍,人物造型比較豐滿,顯示佛家的大度與佛法的廣大,具有普度衆生之意;場面宏大,畫面複雜,裝飾性比較強烈,顏色豐富多彩,表述了佛國的一派盛世之象。其用筆設色屬於傳統的工筆重彩畫。

【展示與評價】(3-5分鐘)

1.組代表發言,自評本小組的討論結果,分享心得。

2.激勵學生學會有針對性、抓重點進行高效討論。

3.小組互評討論結果,說說自己在今後的課堂討論中該如何改進。

【總結】(2-4分鐘)

鼓勵學生談一談本節課學到了什麼,教師補充總結本課學到的知識點,同時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課後作業】

1.週末去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唐代壁畫珍品館參觀。

2.撰寫200字左右的觀後感,在課餘時間和同學交流感受。

3.嘗試用線描形式劃一劃壁畫中的人物。

以上內容3選2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5

[教學目的]

通過本課的教學,向學生介紹標誌設計的基本知識、設計思路和方法,使學生了解標誌設計的基本審美原則和掌握標誌設計的基本技能、設計思路,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樹立正確的國中美術教案審美觀念。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讓我們假設這樣一種情境,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旅遊,在無法用文字語言交流的情況下,如何儘快找到想去的地方?

學生回答……

教師明確:其實答案很簡單,你自然會去找能夠代表這種地方的圖形符號,這樣的符號就是我們要講的標誌。

(二)基本知識

1.什麼是標誌

用一種文字或圖形來代表另外一種事物的符號。

標誌的這種作用與文字產生之前的原始社會採用的結繩記事、堆土記事、刻木記事的作用是一致的。

教師明確:結繩記事盛行於原始社會一次函數與方程學案,“先民結繩以明事”,結繩不同,所寓之事即有別。這應當說是標誌的雛形。

2.標誌的類別

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大家每天可在不同的場合見到一些標誌,請仔細回想,你都見到過哪些標誌?這些標誌各有什麼作用?

學生回答:……

教師歸納:確實如,標誌存在於我們社會的每個角落,適用於社會生活各個方面,在現代社會中,標誌已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視覺符號,它具有獨特的美學價值,強大的社會功用,成爲一個種文化。

(用微機展示一幅圖片,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標誌)

(1)從用途上分:

紀念標誌:1979年國際兒童年一次函數圖像

城市標誌:德國基爾城城徽、聯合國標誌

會議標誌:奧運會標誌

商業標誌:

(2)從造型特點上分:

具象型標誌(特點:形象自然、生動活潑、有直觀趣味感。圖例爲:德國自然出版社標誌

抽象型標誌(特點:造型嚴謹、寓意深刻,是把無形的事物轉化爲有形的可表意的形象。圖例爲:南斯拉夫進出口金榜學案物理貿易公司標誌

字圖型標誌(特點:運用廣泛、傳播速度快。圖例爲:加拿大鐵路標誌)

3.標誌設計的主要原則

簡:簡明易認,一目瞭然(採用美國百氏可樂飲料公司標誌的五次變數學課件_來說明標誌設計從繁到簡的過程)

準:內容準確、形象直觀(日本某建築公司標誌)

奇:獨樹一幟、不能雷同(採用幾幅典型的標誌圖說明)

美:符合藝術美的規律、符合大衆普通的審美情感

4.標誌設計的藝術表現方式

在電影有衆多的流浪漢形象,然而,大家可曾想過:爲什麼這衆多的形象中只有卓別林留有給我們一種卓而不羣的藝術感受呢?原因即在於它獨特的形象設計和別具風格的藝術表達方式。相同的內容,不同的藝術表達,即可產生風格迥異的藝術效果。同樣,既然標誌設計是藝術國小英語教學設計設計,那麼它應運用一些基本的藝術表現方式。下面介紹幾種常用的方式。

(1)形象高度誇張、概括、簡潔、幾何形化(採用太陽神口服液標誌和捷克音樂學院標誌說明)

(2)運用聯想、比喻的方式(採用阿根廷市政銀行和某人壽保險公司標誌說明)

(3)運用象徵的方式(波蘭和平委員會標誌)

(4)運用民族藝術表現形式(採用德國和法國兩種不同風格的標示設計說明民族性特徵在標誌設計中的運用)(突出民族性)請同學們確定兩幅標誌的類型(三)用提問的形式使學生加深對知識部分的理解

中國民航標誌說明:①在創作構思上,作者突出了標誌設計的民族性特點,它以中國固有民族圖騰形象之一“鳳凰”作爲構圖的主體,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滋潤與獨特內涵。

②從造型特點上看,具有極強的現代設計意識,完全符合上述標誌的現代設計原則。是一幅傳統民族文化與現代美原則和諧統一的傑作。

A.中國鐵路標誌介紹

B.加拿大毛紡織公司標誌[_

C.某皮鞋超大廠標誌[_

(四)指導學生分析標誌設計的構思過程

(通過教師自己設計的心理門診標誌和自己家鄉的長城乾白葡萄酒標誌來分析設計人員的設計思維過程)[_

(五)小結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6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瞭解中國瓷器發展的基本情況,能夠大致說出瓷器的種類以及特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欣賞瓷器藝術的基本方法,能夠從器形、袖色以及裝飾等方面進行賞析和描述。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運用比較、歸納等方法分析彩陶,青銅器,瓷器並運用相關美術知識和歷史知識。

教學重難點

瞭解中國工藝瓷器發展不同時期的現象、歷史源流以及審美特點,培養學生學習祖國傳統文化藝術的興趣,增強弘揚民族文化的意識。在學習活動中獲得初步的審美經驗和鑑賞能力。

教法

學法

欣賞、講解、評述、臨寫、展示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收集了許多關於瓷器的資料,下面請兩位同學向大家介紹兩個有關瓷器的基本知識:

1、瓷器是由陶器發展而來,瓷器和陶器有什麼不同?

2、瓷器有哪些種類?它們分別產生於什麼時代?

二、圖片欣賞、分析歸納

1、青花瓷:青軸弦紋瓷尊商代瓷器出現的時代。瓷器與陶器的區別;原始瓷給你的印象和感受。青瓷:我國傳統瓷器的一種,在坯體上施以青袖燒製而成。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爲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峯。

2、鬥彩、五彩在青花的基礎上發展豐富。鬥彩指袖下青花和軸上彩色相結合的彩瓷工藝。五彩瓷在明清兩代逐漸發展、興盛,其配方經過不斷的創新,並進行了多次重大的改革之後,纔出現以紅、黃、綠、藍、黑、紫等爲主的彩瓷。

3、宋代的五大名窯即:

官窯、哥窯、汝窯、定窯、鈞窯。

4、景德鎮窯青花瓷。《蕭何月下追韓信》圖瓶。

三、總結:略

四、拓展

瞭解敦煌瓷器,我國文物的保護現狀。

欣賞活動在學生收集資料的基礎上選出要點以議論、交流爲主要方式,以學生講解爲主。

學生聽講、欣賞。

引導學生從器形、裝飾、袖色等方面進行描述。

欣賞、分析與總結歸納。

學生比較不同瓷器的結構特點。

欣賞五大名窯瓷器,歸納各自的特點。

學生欣賞,適當穿插相應歷史故事講解。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7

教學

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聯繫生活運用中國畫的知識評述人物畫作品。

過程與方法目標:運用水墨的基本技法,嘗試表現人物形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學重難點

能夠運用筆墨技法大膽表現人物形象。

能夠在學習活動中真實表達和表現自己的認識、觀點和情感

教法

學法

欣賞法、引導法、臨摹法、展示評價等。

教師教學活動設計

學生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關於課題“以形寫神”的談話:

1、詞義理解的討論。(出處參照“資料庫”)

2、以《藏族舞蹈》和《戲劇人物》爲例展開討論,理解形和神的概念。

小結:“形”是反映客觀現實的外在形象,“神”則指內在的精神本質,指人物的內心活動:形以神爲依據,形因爲有神而生動。通過生動的人物造型準確地刻畫人物的內心活動,兩者達到高度統一,這就是“神形兼備”。

二、欣賞分析:

1、韓熙載夜宴圖》欣賞要點:

①畫面感受:簡約造型和空白的處理所營造的氣氛。

②詩人的神態:沉浸在無際的冥想之中。

③瞭解寫意畫的特點,感受線條的輕重、疾澀、虛實、強弱以及流暢的運筆,轉折頓挫;墨色隨着線的流動產生濃淡乾溼的變化呈現出的豐富效果。

2、《魏晉磚畫》賞析要點:

質樸的繪畫風格,生動簡潔的人物造型,惟妙惟肖的人物神情刻畫;時代特徵和日常生活情景,時空表現、道具、景物的處理手法;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欣賞《清明上河圖》、《挖耳圖》、《樂女》等。

三、臨摹體會

教師示範,講解要領,學生選擇教材提供的人物畫作品進行臨摹,體會運用筆墨的感受和人物神態的表現。

四、創作表現

作業要求:課本P10頁學習活動一,模仿課本中的繪畫作品,嘗試用簡潔的線條畫出生動的人物。

1、學生閱讀討論。

2、欣賞歸納。

1、學生聽講、欣賞,從神情、姿態、線條、色彩、人物之間的呼應關係等方面分析《韓熙載夜宴圖》中這組簫管樂女的造型,和同學交流你的感受。

2、欣賞體會筆墨線條的運用效果。

3、學生結合生活經驗描述人物神態,加深對人物形象的理解。

學生嘗試練習。

學生按照作業要求進行臨摹練習,教師巡迴指導。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8

教學目的:讓學生了解基本的作畫步驟,構圖知識,美術術語的基本含義

重點、難點、及措施:重點理解構圖知識和美術術語的含義

教具:幾何石膏、掛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舉生活中的生動圖片。

二、素描的含義;

1、用單色的點、線、面的結合表現物體的形體,色調明暗層次等造型因素的繪畫。

2、寫生素描從內容上分爲靜物,動物,風景,人像及人體素描等。

3、工具可分爲鉛筆、炭筆、鋼筆、毛筆、水墨、粉筆。

4、作畫時間可分爲長期素描,速寫,默寫。

5、從繪畫傳統的角度分爲;中國傳統的素描(白描)、西方寫實傳統的素描。三、素描的表現語言

1、線條、色調。對於初學者,首先學會用線條表現形象,即學會用線條打準輪廓及把握比例,透視關係等。

2、初學者注意表現形體的明暗和色調的深淺。

四、素描能力的高低取決於三個方面;

1、感覺能力

2、知識(透視學、解剖學、色彩學)

3、技巧:勤,練。

五、觀察能力:在動筆作畫之前,應該用足夠的時間觀察,研究,分析形象的特徵。要堅持多看,多分析,不斷深化認識和理解的程度,如觀察表現。

1、首先分出兩大明暗體系。

2、用比較的方法分出兩大體系中不同色調的變化。

3、在比較不同的色調時,要時刻注意形體結構的變化和周圍環境的關係及形面,在色調的處理上,有些地方要細膩柔和,有些地方要簡練,概括。

六、素描的要求:

1、物圖得當。

2、造型準確。

3、質感空間感強。黑白的關係,近實遠虛,近大遠小。

七、素描考試指導:構圖定整。結構明確。層次分明,刻畫深入,總體感強,注意形象(局部)。

八、靜物寫生:

1、構圖,上下左右均衡。

2、切點定形。

3、形體分析。

4、鋪大調子。

5、深入刻畫(整體-局部-整體的素描原則)。

6、整體調查。A、形體比例處理。B、形體色調錶現。C、形體背景有空間感

D、物體質感。

九、教師從總體上進行總結,讓學生有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

十、課後作業:讓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臨摹一幅石膏素描。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9

一、教學目標

(一)通過本課學習,發掘學生思想深處蘊藏的個性思維方式和藝術發展空間。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多學科整合手段,收集和處理信息資源的能力。

(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產生主動參與、抒發情感、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興趣入手,削弱既往由於基礎、能力等因素形成的差異,主張學生彰顯個性,以突出自我、易於表現、快樂無限爲過程體驗,感受藝術魅力。

二、教學重點與教學難點

(一)教學重點在於教師要有較高水準的示範、啓發和點撥,造就學生創意思維如泉涌,只要是學生想到的內容都可以是創作之源。另外,合理地、恰如其分地選擇和搭配素材,也是獲得意想不到效果的關鍵。不過,這個過程是要循序漸進,要避免學生急於求成的焦躁心態。

(二)教學難點在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前素材的收集,來自於教師和學生、照片和插圖以及網絡信息資源。另一方面是計算機操作技法的傳授,教師必須讓學生熟練掌握最基本、最實用且效果明顯的圖像處理方法。這樣,纔能有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課前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創作用圖像素材,錄入軟盤。教師也可用掃描儀、數碼相機集中採集,並圖像文件輸入硬盤下爲教學而專門建立的子目錄。

(二)教學器材準備學生創作用電腦,是裝備有局域網的網絡教室,學生能夠相互訪問,也可登陸教師提供的資源站點,實現資源共享和網絡討論的學習方式。

(三)教師可使用《超越現實、實現自我》教學課件進行示範講解。課前要按照操作提示進行安裝和調試。(分辨率爲800×600dpi)

(四)教學設計

教學流程圖(在尚不完全具備現代化教學設施的學校,下列圖形可按步驟排列爲板書設計,並依次標註序號。)

四、教學過程設計

(一)美術教材13冊中第6節《未來的我》一直是學生特別關注的熱點。學生對這節課的內容抱有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同時,這節課也融合了兩個學科的教學內容,相互補充、相互提攜,這就奠定了很好學習基礎和條件。建議將課業標題提升爲《超越現實、實現自我》,打破教材中僅限於“理想”範疇的侷限,只要是學生良好的願望,都可以參與課堂實踐,使教學內容更全面、更貼切,更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在教學設計中,首要任務是製作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課件是本課教學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帶給學生是直觀、生動、形象和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我們將課件大致劃分爲四個步驟,分別是“魂牽夢繞”、“驚奇感受”、“意想不到”和“原來如此”。一步一步地把學生引進教學環節之中,使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由於課件中引用學生熟知的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和文化娛樂的相關內容,對學生有很強的吸引力,更在課件中出現了童話世界、科幻探索、璀璨明星(符合中學生的心理特徵)、甚至是學生意想不到自己的形象也出現在“夢境”當中,自然是興趣盎然。

設問導入: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美麗的夢想,你的夢想是什麼?課件演示:你夢想着有一天學業有成,頭頂博士帽、手持畢業證書站在同學們面前;你曾在夢中穿上威武的軍裝,莊重地敬上一個軍禮;或許你想駕駛屬於自己的豪華跑車周遊世界;或許你想成爲足球明星哪怕是和明星在一起合影留念,也會滿足你深藏心底的願望;或許你想和“哈里?波特”一起步入美麗而神祕的童話世界;也可能穿上宇航服遨遊太空,成爲中國第一太空人才是你真正的夢想……

(三)學生的興趣產生之後,就會迫不及待地要求去嘗試實踐活動,這時是教師啓發引導和基本技能訓練的時機。學生爲“實現自我”就會認真地聽講識記,渴望儘快地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的實踐活動是教學過程中重要的落實和創新部分。但前提是要克服計算機操作實際水平和想象力發揮的侷限,爲此,將學生劃分爲實踐組,可以互相學習、討論。以組爲單位發揮羣體優勢,發揮一部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熟練的電腦操作技巧,帶動其他學生共同完成藝術創作。在活動中,學生根據自己想象的情景,進行創意(設計方案)並尋找合適素材,以美術創作的形式回答上面的問題,注意,教師在評價學生作品時,不能把製作技巧作爲的評價標準,應尊重和保護學生個性發揮,創作手段不要過分強調一致,使每個學生都有能力完成作業。然後分組或全班欣賞作品,鼓勵一些同學介紹自己的作品。在沒有電腦創作的條件的學校,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教學。教師講解、創作方法和學生作業安排略有變化,評價標準以衡量學生創意水平爲主。(由教師靈活掌握)

實踐的主要手段或說是創作途徑,是將學生自己的頭像進行選擇剪切,然後粘貼入已經過處理的主畫面中,可自由組合、拼接。從最後作品效果說,構思巧妙、“天衣無縫”是最完美的作業。在教學評價中,我們改變了過去單一的評價標準,把學生在實踐中的綜合能力和探究性學習作爲評價的依據。評價的目的旨在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多級式評價標準可以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提高學習美術的興趣和能力。

五、教學點評

教學效果總體是令人滿意的,學生的學習美術積極性被充分地調動起來,一部分學生作業成爲教學範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又發現了一些新問題:

(一)教學課件中尚存缺陷,如在“魂牽夢繞”中,爲學生展示的畫面需要不斷打開/關閉窗口,容易造成學生認知體驗和思維過程的中斷,也耽誤教學時間。爲此,在改版課件中“多彩夢幻”是以電影逐幀放映的方式呈現的,既縮短了時間,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部分教學設計內容由於不符合學生的情趣,如學生關注的明星是新鮮而短暫的,他們的形象和觀念是不斷受到新鮮事物衝擊的,如果我們沒有與學生的新觀念、新思維同步,這節課就很難達到預想的效果。從理論角度講,就是在引導學生形成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的同時,還要提供給學生創造活動最適宜的環境。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通過列舉大量生活實例,幫助學生認識色彩的基本知識和規律,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色彩現象中體現的各種色彩關係。

(二)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參與探究,分組合作學習,練習色彩搭配,啓發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色彩現象,感知色彩在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與價值觀: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明白恰當的色彩搭配體現着人們對色彩規律的認識與對美的追求,好的色彩搭配是我們改善和提高生活質

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學會感知各種色彩現象,並能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

教學難點:

欣賞生活中五彩繽紛、千變萬化的色彩現象,體驗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

教具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題

用多媒體展示色彩搭配的圖片實例,引導學生欣賞感受色彩(出示課題)

1.欣賞圖片後的感受是什麼?

2.學生討論,分析,談自己的感受。

3.教師歸納總結,由圖片實例引導出色彩知識。

二、新課展開

好的色彩搭配能滿足人的情緒和審美兩方面的需求。每個人都有色彩感覺,

但想要創造和諧的色彩效果,就要認識和運用色彩的三要素。

1.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純度

色相:指色彩本來的相貌。

明度:色彩的明亮程度叫明度。在有色彩系列中,最深的顏色是藍紫色,最淺的顏色是檸檬黃。有色彩是以無色彩的明度爲基準來判斷的。

純度:指色彩中色素的飽和程度。色彩的相對純度取決於色彩中加入黑白的多少。

2.色彩搭配方法

色相對比:

不同相貌的色彩被運用到一起,會產生豐富的色彩效果,能夠引起人們的關注。(展示體現色相搭配的圖片)。

明度對比:

同一色相的色彩進行變化統一,形成不同明暗層次的色彩,是隻有明度變化的配色,給人以親和感。(展示體現明度搭配的圖片)。

類似色的對比:

色環上相鄰色的對比,如紅,橙,黃給人以融合,平靜的感覺。

冷暖色的對比:

如紅,橙,黃的搭配給人溫暖的感覺,綠,蘭,紫的搭配給人清冷的感覺。

3.生活中色彩搭配實例的討論

師生共同討論生活中色彩搭配的成功實例,學生思考生活中實例都運用了哪些色彩知識。

三、實踐與作業

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用簡單的造型來根據色彩搭配知識來完成色彩的自由組合。

以生活中的雨傘爲例,把傘的簡單造型畫在黑板上,讓學生完成造型後,根據學習的色彩知識自由創作色彩的搭配。

四、課堂總結:

生活中的色彩無處不在,好的色彩搭配體現着人們對色彩規律的認識和對美的追求,通過對色彩實例圖片的分析,有助於學生對色彩知識和色彩規律的掌握,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增強了學生對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

反思:

本課的教學組織中,採取啓發和引導的方法,多從生活中的色彩現象入手,提出問題,讓學生參與思索和討論,在這當中學習和認識色彩規律。在啓發和引導的過程中還運用比較的方法,通過不同的色彩搭配的實例來使學生真正感知和理解。通過富有吸引力的教學手段,充分鼓勵學生積極探索,大膽發言,並引導學生把學習的重點從色彩寫生訓練,變成學會感知色彩現象,從中體驗不同的美感和文化藝術內涵,培養學生逐步形成感受和運用色彩的能力,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淡化專業”的思想。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1

教學設計

說明

教學內容:國中美術實驗教材第二冊第二單元《春天的暢想》

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欣賞、感受、解讀、品味春天,讓學生喜歡春天,讚美春天,更加熱愛我們的大自然。以至讓學生珍惜他們這人生的春天。

2.認知目標:通過學生討論,觀察、品味自然景象與藝術品,欣賞課件中春天的影像,讓學生表述春天,瞭解春天的信息,感受春天的生機。

3.技能目標:能夠用語言表述春天,用畫筆或電腦描繪春夭,用雙手剪裁出春天,用心靈感悟、昇華春天。

重點和難點:

重點:讓學生討論、聯想,能夠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春日景象,弄懂自然美和藝術美之間的關係。

難點:瞭解美術作品中的春天,同時讓學生運用具象或抽象的形式來描繪他們心中的春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2分鐘)

師:同學們,現在我們置身在一個什麼季節裏?

生:春天。

師:在這個春天的季節裏,就讓我們一起來放飛想象的翅膀,去感受着天、體驗春天、探究春天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春天的暢想》活動一:感受春光,瞭解春天。(板書)

二、師生活動(12分鐘)

師:春天來了,我們的周圍正悄悄地變化着,大自然正沐浴在春的懷抱裏,請欣賞屏幕錄像(展示課件一,關於初春的景象)。

學生欣賞,教師適時地做着解說。

看完錄像後,師問:“同學們,根據你看到的和想到的,誰想說一說,春天裏大自然出現了那些變化,那些徵候?大家可以放飛想象,到大自然中去尋找答案?”(同學們討論回答……)

師:剛纔說的是同學們看到和想到的自然景象,大家都是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的,非常好,同學們再想一想:你學過或閱讀過哪些描寫春的文章,作家是怎樣描寫春的,能否舉上一兩個例子。給大家兩分鐘時間討論、思考,看哪一個同學說得。

請舉手的學生回答,教師要不斷鼓勵大膽發言,表揚回答有個性的同學,鼓勵不敢舉手的同學參與進來。抓住切入點朱自清的《春》,看作家是如何描寫春的,讓學生體會春的音韻……

師:同學們想一想:對於春的暢想、讚美,還可以通過哪種形式來抒發?

生:用歌唱形式。

師:對極了,掌聲鼓勵。我們知道有那些歌唱春天的歌曲?

生:《小燕子》《春天在那裏》《春之歌》《春天來了》《春天的故事》……(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數說着。)

師: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我們班不乏會唱歌的同學,哪一個同學起來唱一首你喜歡的關於春的歌曲?

這一環節,學生出於害羞等原因,不敢起來唱,教師要動員、鼓勵他們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學生起來唱,老師首先參與進來,雙手打拍合唱,號召全體同學應和。課堂掀起了高潮。

師:剛纔我們從文學、音樂兩方面暢想了春天,那麼畫家又是怎樣來表現春天的呢?展示課件如下:

七嘴八舌:

欣賞課本中的美術作品,作品都是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的?

通過欣賞討論美術作品,想一想,自然和藝術(美術)有什麼關係?

師:首先讓我們來看第一個問題,請同學們欣賞課本之後回答。

生:中國畫、油畫、水粉畫、水彩畫、鉛筆畫、蠟筆畫、年畫、雕塑、剪紙……

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回答積極的同學。

第二個問題難度較大,讓同學們討論,發揮集體的智慧。如若還不行,教師可提示如下:我們都喜歡看電視,有時看到辛酸處,我們也跟着主人公傷心、流淚,這是爲什麼?主人公的遭遇在實現生活中有沒有?“有”也就是說,劇中的情節現實中是有的,它是取材於生活中的。這樣同學們肯定能夠明白:藝術來源於自然,取材於生活,藝術美是對現實美的集中概括。

通過這樣的探究,討論,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養。

通過對美術作品表現手法的瞭解,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技巧去構思、表現心中的春天。這是本課的難點所在,爲了很好地克服難點,教師即興表現幾個春的小品。教師示範國畫和水彩畫,教師邊示範邊講解。要提示學生:春天的主要色調是什麼?爲下一節課做好鋪墊。

學生欣賞,領略一下表現手法,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但要提示學生,不要被教師的示範框住思維,目的是發揮個人所長、個人風格,體現個性。

三、自主與合作練習(18分鐘)

師:好,下面我們按自願原則,組合小組,也可自己個人一組,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手法、形式、去表現你心中的春天。

展示深件:

各顯神通:

通過自由組合,討論交流,小組成員間達成共識,確定意圖和主題,用國畫、水彩、兒童畫、剪紙等手法進行表現練習。

師:如果你能自己獨立完成更好,我們鼓勵電腦繪圖好的同學到前面講臺的電腦上一顯身手。

教師巡迴指導,走進學生當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一起表現,並且隨時幫助學生解決疑難,鼓勵大膽創新。

四、合作評價與探究(6分鐘)

請完成作品的小組的同學到前面解說自己的創意,並且把作品展示在黑板上,其他各級同樣如此,最後請同學們相互討論,各抒己見,互評作品,讓學生暢所欲言,都參與進討論中。並且讓他們提出改進意見:你認爲怎樣修改會更好?這樣綜合同學們的意見,發揮集體的智慧,供各小組參考、修改、提高。(作業中有鉛筆畫,國畫,彩筆畫,剪紙,等等。)

五、小結及拓展(2分鐘)

教師用激勵讚賞的語言總結、表揚。最後拓展: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季節,充滿希望的季節,在座的同學們,正值人生的春天,希望的春天。

最後提出要求,讓學生們回去以後把作業整理好,按時上交。

借用時節,開門見山,直接導入課題。

根據課程標準要求,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生活,以學生生活經驗爲切入點。這裏把學生的思維帶到大自然中去。

讓學生聯繫到自然,這個問題一個學生很可能回答不全,讓其他同學補充,儘量調動更多的同學參與進來。

通過學生討論、回答,聯繫文學,體現課改的整合意識,豐富擴大了知識面。

與音樂整合,合拍應唱,使每一個同學都參與進來,培養參與意識,更有助於活躍課堂氣氛。

通過學生回答,也讓他們瞭解了繪畫的幾種表現形式。

集體討論,探究,發揮集體的力量。

教師示範是必要的,“雙基”不能丟,但不能以此侷限學生的思維,要張揚個性,允許叛逆、創新。授人以魚,不如投之以漁。

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學,可自己畫,集體畫,小組畫,電腦畫等,發揮個人所長,運用自己喜歡的形式來表現,百家爭鳴。

自評、他評、師評、集體評,評價中有合作、合作中有探究,開發了知識的縱橫度。

昇華春天,拓展知識面。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2

小泥人

教學目標:

1、學會捏小泥人的一般方法。

2、培養動手能力與合作精神。

3、體驗學習活動的快樂,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操。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掌握捏小泥人的方法。

教學難點:想象一定的情境,並根據情境做出各種造型有趣的小泥人。

教學準備:課件陶泥

教學過程:

一、走進教室看一看

1、課件展示在教室裏玩耍的小泥人的圖片,提醒學生仔細觀察。

教師提問:你看到了什麼?

2、學生回答(引導學主回答出“什麼人”、什麼地方”、“在幹什麼”)

教師小結並揭示課題。

二、做個泥人試一試

1、師生一起隨意捏個外形。

教師在視頻展示臺示範講解。(強調“隨意捏”,要大膽,可誇張一點)

2、指名展示,師主共同調整。

三、捏捏泥人動一動

1、課件展示小泥人的不同動作,配歡快的音樂。

2、師主同做“小泥人的體操”。

3、教師提問:你是怎樣讓你的小泥人做不同的動作呢?

教師小結捏泥人動態的要求。

四、美化泥人樂一樂

1、課件展示5張製作完整的小泥人圖片。

提問:你覺得他們美嗎?美在哪裏?你能看出是用什麼方法做的?

師生共同總結美化小泥人的方法。並用課件展示。

2、師主共同美化自己的小泥人。

3、指名展示,師主共同點評、調整。

五、合做泥人玩一玩

1、課件展示一組小泥人的圖片。

教師引導學生從泥人的動態、細節的美化以及組合幾方面來欣賞。

2、分組討論:我們的小泥人在教室的哪個位置做遊戲,做什麼遊戲。

3、小組合作表現。

六、展示泥人評一評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3

一、教學案例

教學背景:

(1)工藝性。在國中美術教學中繪畫作業不像國小美術教學那樣突出,而工藝性作業的效果較有特點。這主要是因爲國中生的動手能力(力量性、協調性、精確性等)迅速發展,有可能在各種工藝課業中做出較好的作業;同時也由於國中生的興趣轉向現實,對某些創意、設計類的課程比較感興趣。

(2)知識性。國中生的求知慾非常強,所以,知識性較強的美術常識、美術欣賞課越來越受到國中生的歡迎;同時由於國中生的理性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日益發展,也希望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指導自己的美術作業。

(3)創造性。美術課都應成爲有意義的創造性活動,教師要啓發、引導學生的想象和形象思維,爲學生有意識地進行創造提供機會。

(4)個性化。國中生的個性差別日益明顯,使美術作品呈現出風格各異的景象。

(5)動機作用。國小生“無意性”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的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於興趣。國中生的學習也需要激發興趣,但動機的作用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二、教學過程:

1、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畫一畫人。板書課題。

2、講解“速寫”。什麼是速寫呢?

速寫,是以簡單而迅速的筆調錶現一種動態形象的圖畫,即在短時間內用簡煉的線條扼要的畫出對象的形體、動作和神態。

它的目的是記錄生活,爲創作積累素材,培養敏銳的觀察力及迅速表現對象(描繪)的能力。要畫好速寫,必須堅持勤奮練習。

3、欣賞:

欣賞課本4、5頁的畫,以加深對速寫的理解。

講明簡單的線條表現動態、神態。

4、寫生前的準備:

教師挑選四位特徵明顯的四位同學,擺出看書的姿勢,講明模特的要求。

5、教師示範:

(1)抓大形,大構架,大比例。(2)用簡單的長線表現特徵,省略繁瑣的。(3)細描。

6、指導練習:

記住:“站七坐五盤三半”,也就是說,坐着看書時,人高是五個頭高。站的時候,人高是七個頭高;坐在地上時,人高是三個半頭高。

我們在畫人物速寫的時候,抓住人物頭、手與書本的微妙關係,才能畫出動態。注意線條越簡單能體現動態越好。

7、學生練習,教師巡視。

8、講評:

對作業中線條簡練、概括的表揚,鼓勵學生在課外、課間休息的時候多畫畫人物速寫,提高自己的繪畫水平

三、案例的幾點啓示

體現教學者的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決定着教學實踐和教學效果的優劣。探究性教學在國中一年級美術教學活動中的實踐,突破了以往一般意義上的美術教學課,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引領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創新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案例的展示,正體現出一種先進而科學的教學理念:“教學不是模式,教學者不但教會學生怎樣看,怎樣畫,怎樣設計,更重要是怎樣想,讓學生標新立異,打破常規。由學知型轉變爲創造型,由被動型轉變爲主動型,由表象型轉變爲感受型,由技巧型轉變爲素質型。”在美術教學中,除了理論知識和傳統技法的學習之外,最重要是通過美術爲手段,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力。因此在學校實施這樣的“創造性思維訓練美術課程”更具有意義和作用。

適合中學的美術教案精編中學美術教案 篇14

一、教材分析<我喜愛的書>

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類型課。把書封設計的學習與裝飾學生自己喜愛的書結合,通過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我喜愛的書》,掌握書籍封面設計的基本技巧,培養其設計意識。

編者沒有沿襲傳統的以具象圖形爲主的設計形式,而是強化了藉助文字圖形這個相對抽象的設計元素進行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路,突出以文字組合、變化、構成爲主的設計方式。更多以文字造型、大小變化、位置安排、色彩搭配及組合圖形等方面來考慮設計,試圖把文字作爲一種獨立的視覺圖形進行設計處理,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封面設計的一般性規律及表現要領。

這種設計元素的單純化、抽象化處理,可以促使學生更易於接受與掌握封面設計的規律性知識。在學習封面設計的同時,本課側重於提高學生字體設計的能力。

教材以學生作市場調查的圖片導入,讓學生到書店選購書籍、觀摩書籍封面,並將自己喜愛的書籍封面介紹給大家。通過調查、交流豐富學生對書籍封面的認識,在交流不同表現形式的書封設計資料的同時,教材提供了相關圖例,使學生討論時根據類別有所對照。教材還提供了書籍封面的展開圖片,使學生了解到完整的書封設計是封面、書脊、封底的統一設計,在設計時要認真綜合考慮。

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係,以及文字的其他各種設計處理都直接關係到整個設計的效果,分析時應加以強調。教材對文字的版式組織布局也給予了重點關注。

把學習內容分爲兩個部分,其一是採用對稱或均衡的佈局形式設計書籍封面,其二是利用非均衡的佈局形式設計具有個性的書籍封面,並提示可設計系列書封,教材提供了相對應的圖例,p3下圖還對圖例進行了簡要分析,使學生獲得更多信息。教材主體部分提供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相關照片,對設計製作時運用的材料、手法給予一定提示,用作學生參考。

教材設置的“活動一”是一個爲其後續活動開展設置的教學準備活動,教師應當在課前提示學生更爲明確的活動要求與方法引導,幫助學生從生活實際中獲得書籍封面設計優劣與市場銷售狀況之間某種內在聯繫的調查結果。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書籍封面對於書籍的重要性,從而激發主動學習的興趣。

考慮到封面設計均衡與否不宜成爲前後兩個活動最爲重要的區分點,教材“活動二”與“活動三”的設置在實際教學中或許會遇到一些操作上的困難。因爲兩種版式佈局都屬於同一知識層面,只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沒有知識側重與難度上的明顯變化,如果調整爲“活動一”側重封面版式形式美的學習,“活動二”注重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的封面設計,則更能體現教學的梯度和活動之間的內在邏輯與知識昇華,也更易於明確兩個活動的不同教學側重點。

“評價建議”一欄學生可以進行自我評價,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狀況靈活設計,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和發展過程。

“資料庫”中對“封面設計”給予瞭解釋,同時提供一些印刷字體資料,給學生設計帶來幫助。如果能有一些作爲圖形處理的字體設計,或許更能體現對教材主體的支持與呼應。

“學習大空間”中針對封面設計的一些相關知識進行介紹,讓學生了解書籍裝訂的形式。並提供特殊效果的書籍封面設計圖片,開闊了學生視野。

在現代設計中,許多的招貼設計比書籍封面設計更多運用了把文字作爲圖形設計的表現方法。如果能夠在此展示幾件此類作品,進行提示,不但可以直接拓展學生的設計思路,開闊學生學習視野,還可以爲課堂教學引入新的教學資源指明方向。

二、教學目標

_夠在調查與交流的學習活動中提高對書籍封面設計重要性的認識。

_夠初步掌握書籍封面版式設計的要求與方法。

_夠把文字圖形作爲一種獨立的設計元素,設計自己喜愛書籍的封面。

三、教學思路

新學年伊始,學生接觸到很多新的教學書籍,教師通過對書籍封面作用的提示,引發學生對書籍封面設計的思考,並安排學生參與課前市場調查,到書店觀摩各具特色的書籍封面,建議學生把喜愛的書籍封面記錄下來,以便交流。國中美術教案8年級上:第1課 我喜愛的書

課前佈置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一本書,用舊掛曆紙背面或較厚的單色紙包好作爲課堂教學的準備。書本可選擇新發的教科書,也可選擇課外書籍,甚至可選擇主題相冊、隨筆日記等心愛之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爲單位交流收集的書封資料及調查結果,討論書籍封面設計的特性和不同表現形式,分析怎樣的書籍封面更能具有市場吸引力。

通過交流進入學習情境。教師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對書籍封面設計的相關知識進行歸納與總結,如書籍封面設計的表現形式通常以文字、繪畫、攝影、圖案爲主,結合圖例講解,提示學生書籍封面設計是正、側、底面的統一設計,培養學生設計時的統一意識和全局觀念。

本課重點是利用文字元素進行封面設計,這裏需要強調的是:文字在此不再只是作爲一種進行識別與交流的語言符號而存在,更多被看成一種可以進行造型變化與設計的抽象圖形。但在教學中可以先不必考慮文字的圖形設計處理,而是強調文字的主次、疏密、虛實關係,以及考慮文字的大小、顏色、位置等因素的整體設計,讓學生基本把握封面設計的一般形式規律與設計要點。

爲此,教學可以暫時把不同文字的語言符號差異忽視,先用不同形狀、大小、色彩的方形色塊替代,教學過程中可以展示以文字元素設計的不同風格的書籍封面,對應展示以方塊組合概括處理的設計圖例。通過欣賞、評價,激發學生興趣,建議把相同文字不同佈局的書封設計作對比分析,使學生直觀感受不同構圖處理帶來的不同視覺效果,從而初步理解與把握形式美的一些法則。

教師對文字設計、處理手法要作相應提示,重在文字外形的設計,而不要過分強調複雜與難辨的裝飾。另外,顏色的恰當使用也是設計成功的關鍵,提示根據書籍的內容聯繫色彩的象徵意義來把握色彩,引發學生對以前所學的色彩知識進行回顧,在設計時綜合考慮。依據活動設置把文字的組織布局作爲學習重點予以關注,安排圖示分析,並把不同佈局效果的書封進行比較,重點分析與總結,在此基礎上學生再動手設計。

接着過渡到下一個教學內容,以不均衡的佈局爲主,強調形式設計與書籍內容的有機結合,然後學生嘗試設計。在條件允許時可以鼓勵學生考慮設計系列書籍封面。

學生作業可鼓勵其嘗試多種工具、手法設計製作,如水彩筆、鋼筆、水粉顏料等都能達到好的效果,手繪、剪貼、電腦繪製等形式也都可以。系列書封設計可以以小組爲單位,選擇出其中的一個草圖或構想進行討論修改,然後集體協作設計製作完成。

評價環節提倡以學生自評、互評爲主,教師把握評價運用,可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有效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四、教學選擇

如果學校硬件條件允許,“活動二”可以設爲藉助電腦,直接利用已有印刷字體作爲主體設計元素,嘗試書籍封面版式的設計。

文字設計中所指的文字應當包括漢字、外文字母及各種數字、字符等語言符號。教學中可以從漢字設計入手,也可從外文字母設計入手,甚至也可從阿拉伯數字或者數學、物理、化學等公式符號設計入手。

學生如果附近沒有書店進行市場調查,可以新學期發的各種書籍在同學之間進行調查瞭解,收集大家對不同教科書封面設計的喜好程度的意見,並通過簡單列表的方式發現大家喜好的緣由。如下表:

色彩 版式 圖形 文字 其他

五、教學建議

請在以下幾個方面填寫你認可書籍封面設計的理由。

在此基礎上,同學之間可以嘗試初步總結大家普遍喜好的書籍封面在設計上有何特點。思考爲何獲得大家認可的理由。

教學內容中有字體的多種因素的處理問題,建議利用電腦課件展示一些變化的效果,會給學生更多信息與視覺衝擊。

教學過程可靈活把握,例如:

1. 市場調查——交流討論——注重版式形式美的設計——形式與內容統一的設計;

2. 市場調查——交流討論——字體設計——書封設計(任選佈局形式)——系列書封設計。

教學情境設置可有多種思考,例如教師可建議學生將自己最喜愛的書送給好朋友或捐給希望工程,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第一課時的教學中建議不必要求學生在書寫美術字上面下功夫,通過方塊替代文字在封面設計中的基本變化特點,引導學生更多關注文字在版式設計中的處理技巧。

第二課時的教學引導及練習要求都務必突出形式與內容的內在聯繫,因爲文字設計與圖形設計一樣,同樣可以表達書籍的主題與情感。

在整個單元教學的學生作業完成後,教師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提供一個適當的展示機會將十分有利於教學效果的提升。以小組爲學習單位進行作品展示,將是一種激發學生學習競爭意識的有效教學手段。

由於一般常見的封面都是以圖形爲主的設計,教師在“活動三”的展示介紹中引導學生對比書籍原有封面設計來介紹自己重新設計後封面的特點,有利於學生鞏固、昇華藉助文字圖形設計封面的方法,深刻理解封面設計中各種設計元素的運用技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