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節暨“走轉改”動員大會講話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走轉改”的其中一個要義就是新聞要更好地服務於觀衆,記者要更多地站到觀衆的立場上思考問題、開展新聞報道

記者節暨“走轉改”動員大會講話稿

我們《“祕書工作”新聞》作爲一檔時政新聞,她的觀衆主要包括兩大羣衆,一是新聞當事人,主要是縣級領導和各區直部門、鄉鎮負責人;二是普通羣衆。那麼對於《“祕書工作”新聞》來說,站到觀衆立場上思考問題、開展報道,就包括對上負責、對中負責和對下負責三個方面。

對上,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領導負責。我覺得,我們的30多個縣級領導,肯定還是希望體現自己的地位和水平。所以在拍攝鏡頭的時候,遇到領導做小動作或者坐姿不端正之類的,有必要重新補拍。有些領導,比如胡區長,她喜歡吃口香糖,那麼記者在拍這些領導特寫的時候,可以很客氣地提醒他們一下,他們一般都還是很理解、很配合。而在轉述領導發言的時候,還是儘量不要從網上去抄襲,應該儘量尊重領導的原意,在他本意的基礎上進行提煉。特別是要用心去領會領導們表達的核心意見、提出的獨到而新穎的理念、做出的重大決定以及準備採取的重大措施之類,只要不涉及敏感話題的,還是應該儘量體現在我們的新聞中。這樣子,領導纔會覺得記者在採訪的時候是用了心的,是負責任的,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假大空,敷衍了事。

對中,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部門和鄉鎮負責。我認爲,部門和鄉鎮對於我們媒體有兩個方面的期待。一是希望我們的新聞能夠多體現他們各項工作的進展,體現他們工作的亮點,一句話,他們希望通過我們的報道,讓區上的領導們看到他們的成績,看到他們在用心做事而不是尸位素餐;二是想借助我們的平臺,把他們的一些政策、措施、準備採取的行動等等,比如說徵兵、新農合、新農保、城鎮醫療保險之類的,傳達到普通羣衆那兒,讓他們工作更順利。所以我覺得在報道部門和鄉鎮新聞的時候,應該儘量多一些信息交代,比如:什麼時候,要做或者已經做了什麼事,涉及哪些人,採取什麼措施,取得或者有望取得什麼效果;要少一些“高度重視、深化認識、加強領導”之類的套話,因爲這些話是實在沒有信息可以交代的時候,用來湊長度的,能夠不寫就不寫。在做部門或鄉鎮領導同期聲的時候,拍攝角度要選擇好,包括話筒的位置都要處理好;在內容的設計上,要充分考慮與解說詞的配合和互補,避免兩者重複,防止在後期製作時被刪掉。做同期聲本來是抱着討好對方的目的,如果沒拍攝好或者拍回來又被刪除了,那比不做同期聲還要得罪人。

對下,就是我們的新聞要對普通觀衆負責。實際上,“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就是要扭轉我們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唯上的新聞觀念和飄浮的工作方法,展現對普通羣衆的人文關懷。

一是要把鏡頭、把話筒、把筆對準基層、對準普通羣衆。通過我們的鏡頭、話筒、筆,反映普通人的現實生活,發現、挖掘被生活埋沒的普通人的艱辛與付出、無奈與徘徊、希望與堅守,在普通人的喜怒哀樂中,找到新聞人物與記者、新聞人物與廣大觀衆之間的共鳴。要改變俯視的眼光,以平視的角度看待我們鏡頭前的普通羣衆,尊重他們,讓他們說得出話,說出真心話而不是配合演出。

二是要滿足羣衆合理、合法的信息需要,這是我們媒體人義不容辭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價值所在。要站到普通羣衆的立場上去報道新聞,思考自己所報道的這條新聞到底跟老百姓到底有什麼關係,他們會關心些什麼內容,他們希望知道哪些信息,然後就有針對性地去填補這些空白,提煉新聞點,豐富新聞內容。要改變我們的行文風格,說普通羣衆聽得懂、聽得下去的話。

不過實事求是地說,就“祕書工作”目前的新聞宣傳環境而言,也許對領導負責、對部門和鄉鎮負責遠比對普通觀衆負責重要得多,也現實得多。迫於現實的壓力,我們的新聞常常會迴避掉一些羣衆很關心、與羣衆關係很大、但是上級或同級部門出於某些方面的考慮而不願意批露的信息。這個也是無可奈何的。

但是,作爲一個媒體,公信力是我們生存的根基。我想,很多同事其實都還是希望多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多體現一些新聞媒體的價值,只是很多時候我們有心無力。所以,我覺得,面對當前的新聞報道環境,我們最需要努力的,就是如何在對上、對中、對下三個層面上找到一個恰當的平衡點,儘可能兼顧領導、部門鄉鎮和普通觀衆的需求。

主流媒體是黨政的喉舌,但是並不完全等同於某些領導和部門鄉鎮的傳聲筒。我很贊同廖巍的一個觀點,那就是我們的新聞不能一味地粉飾太平,不能只報道光輝的一面,還是應該適當地反映一些羣衆的呼聲,做一些監督新聞或者負面報道,體現我們媒體的責任擔當,否則我們媒體現在還殘留的一丁點兒公信力都將會徹底喪失。

操作肯定會有風險、有阻力,但是籠子是可以被撐大的,新聞報道的環境也是可以一步一步改善的。大不了就是走三步、退三步,但是也有可能是走三步退一步,那我們就往前邁進了兩步。如果我們自己都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敢嘗試,那麼又如何去期待新聞報道的環境自己變得寬鬆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