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隨筆寫作:糉子與文化

來源:瑞文範文網 6.66K

本站: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文化,也是我國的一種標誌,我們不能只包包糉子就算了,必須要重新認識端午的文化傳承端午的記憶,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糉子與文化》。

端午節隨筆寫作:糉子與文化

泱泱五千年文化,融匯其中的是勞動人民的汗水,古先賢的心血。而這精神文明的瑰寶正在傳統節日中閃爍着光芒。

誠然,傳統節日是我們心中那不可或缺的“心頭肉”,其中亦凝聚着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它也是我們心中不願割捨的情懷,是每個人心中獨特的記憶。

可如若這顆“寶貝”被商家的利益所玷污,我們該何去何從?

端午節——它是歷史的見證、文化的沉澱。我們吃糉子、賽龍舟,以自己的方式和熱情緬懷這位永載史冊的大詩人,我們從中看到了美好,體會到了幸福,可是精明的經銷商們看到的是白花花的銀子、盆滿鉢滿的票子。端午節的意義驀然充滿了銅臭氣息。“糉子”升值了,殊不知文化卻被這阿堵物薰得退避三舍了。

悲也,嘆也,可這又有什麼用呢?

“物慾橫流”、“人心不古”好像成爲了某些人的代名詞,在這個鋼筋混凝土構成的社會裏“文化沉澱”正一步步的流失。

是時候爲這個社會補補“鈣”了。認清現實、看清本質,勇敢的捅破那層“窗戶紙”吧。面對文化的流失,我們一味地埋怨着商家的“淺陋”與“無知”,宣揚着自己對中國文化的憂慮和擔心。

試問,端午節能有幾人可以“不問世事”,守在家裏、包着糉子,去體會端午文化給我們帶來的精神和情感?我們已習慣了在這快節奏的生活中,遇到節日假期緩解壓力、放鬆身心。我們不管屈原,不管端午,不解傳統文化。我們“逢場作戲”、吃喝玩樂……我們喪失了體會中國文化的機會,我們得到的只不過是節假日的一身疲懶。

沒有文化,談何文明?

沒有文化,如何建得經濟大廈?

沒有文化,我們該何去何從?

面對文化消融,那些先驅、那些覺醒者,那些爲文化命運奔走呼號的人在彷徨中呼籲着、吶喊着。雄獅已從沉睡中甦醒,一聲低吼已震驚世界!

公衆號:隨筆美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