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話心得體會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02W
本文目錄講話心得體會學習胡總書記中央黨校6.25講話心得體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習心得體會教師暑期學習領導重要講話心得體會

10月15日,習總書記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和主持了文藝工作座談會,作爲一名正在學習藝術的大學生,我反覆閱讀了總書記的講話,觀看了此次講話的視頻新聞,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上藝術界的代表們都發表了各自的想法,對目前文藝工作的成果和困難都做了深刻的總結。這次座談會不僅是全國文藝界的大會,也讓我們這些藝術學院的大學生的思想認識有了一定的提高。

講話心得體會4篇

我認爲,這次座談會上的所有講話都是在努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樣新的歷史時期,針對中國文藝的現狀,爲我們指明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發展方向。我想結合我目前所接觸到的藝術領域簡要談談自己的感想。

習主席強調,社會主義文藝,從本質上講,就是人民的文藝。文藝要反映好人民心聲,就要堅持爲人民服務、爲社會主義服務這個根本方向。我覺得這和我們黨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是完全契合的,我們藝術學院的學生以後就業崗位大部分是設計工作,人民的文藝就是人民的設計,要從人民的角度出發,設計出他們需要的東西,能反映出他們心聲的東西,不論是產品設計、環境藝術設計還是平面廣告設計都是如此。前段時間上課的時候老師說我們設計東西后要拿到周圍不懂設計的人羣中去,看看他們是否能看懂這些設計,是否喜歡這些設計,老師還將白居易作爲我們的模範,他說白居易每次寫完詩都會念給不識的老婦們聽,她們聽不懂就改,改到她們能聽懂爲止。白居易這麼偉大的詩人這麼做就是爲了讓自己的作品離人民更接近,也正是這樣才使他的作品如此的膾炙人口,廣爲流傳,經歷了這麼長的時間還能保留下來。

不僅是白居易,我國四大名著《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也是這方面的典型代表。四大名著是中國乃至全人類的寶貴文化遺產,它們經久不衰,傳世於今,容納了中國傳統人文、社會、倫理、歷史、地理、民俗、心理、處事策略……各方面的知識,其故事、場景深深地影響着人們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是當時社會生活的縮影和展現。它們的創作原型來自於當時人民的生活,展現了當時人民的生活,而它們的流傳於世影響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所以文藝離不開人民,影響着人民,文藝應以人民爲中心。

習主席強調,一部好的作品,應該是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同時也應該是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的作品。文藝不能當市場的奴隸,不要沾滿了銅臭氣。優秀的文藝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藝術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場上受到歡迎。我們藝術學院的學生還在大學的象牙塔中,所以暫時還沒有接觸到市場,但是這是遲早的事情。習主席這次文藝座談會開展的非常及時,不僅將目前社會上的不正之風給予了警告,也給我們即將進入社會的大學生提醒,提早讓我們有一個正確的價值取向,知道以後參加工作後應該怎樣權衡利益和文藝,不被各種利益所迷惑,丟失最初的信仰和對藝術的追求。

作爲學生黨員,我們不僅要自身領悟習主席這次講話的精神,還要用我們的行動去影響同班同學,將習主席的精神傳達給所帶新生班級,他們剛剛進入大學,需要有一個正確的引導,我們作爲他們的帶班帶寢黨員就應該充當他們的引路人,指引他們跟隨黨的正確領導,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少犯錯誤。

這次講話及時、準確的給我們指明瞭方向,找出了錯誤,這在我們今後的發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幫助作用,也是我們以後需要積極努力進取和改正的。

xx班

鄭xx

學習胡總書記中央黨校6.25講話心得體會講話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學習胡總書記中央黨校6.25講話心得體會

科學發展呼喚民族生態道德

胡錦濤總書記6月25日在中央黨校發表重要講話,要求全黨和全國人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鬥。我們要建設的小康社會,是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社會。生態文明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礎,又是社會全面發展、全面進步的重要標誌。良好的生態道德是保護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精神動力和道德支撐。最近太湖藍藻影響了無錫市幾百萬人的飲用水。民族生存正在急切地呼喚民族生態道德。因此,以胡錦濤總書記講話精神爲指導,大力加強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綠化意識和生態環境意識,對於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對於全面建設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一、生態文明是人類文明的基礎

胡錦濤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科學發展。科學發展充分體現了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人類文明以生態文明爲基礎,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必須自覺遵循這條重要規律。

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我們都知道,森林作爲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是人類生命的搖籃。“樹葉蔽身,摘果爲食,鑽木取火,構木爲巢”,是森林孕育人類文明的真實寫照。森林爲早期人類提供了隱蔽的住所、豐富的食物、遮體和製造工具的材料。人類祖先是逐步從森林中走出來的。無論是亞洲還是非洲古猿,大多都誕生在於森林環境中,生活繁衍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華文明是東方文明的代表。中華文明的演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態文明的演變。周口店北京人洞穴裏的文物考古證明,遠古時期的森林養育了中華先民。在中國古代的周秦時期,西北地區林草茂盛,秦隴大地成爲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違背自然規律,破壞生態環境,是人類文明衰落的根源。回顧歷史,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國古黃河文明的發祥地,都曾經是森林茂密、水草豐盛的地方,由於生態環境被破壞,導致了古文明的衰落和轉移。古巴比倫文明誕生在沃野千里、林海茫茫的兩河流域,由於大量砍伐森林,生態環境日益惡化,原來大片森林、草原變成沙漠,古巴比倫文明因此而衰落。尼羅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森林和草原的消失使尼羅河文明消失下去。印度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早在公元前30XX年就在印度河流域繁榮起來。但隨着森林砍伐、草原破壞、人口增加,大片土地成爲沙漠,印度成爲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家。目前,全球沙漠化土地面積已經達到陸地總面積的l/4,有ll0個國家受到危害。這就是說,地球上已經有l/4的土地基本失去了人類生存的條件。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了文明的轉移、政權的衰敗和人類生存空間的縮小。歷史上,還沒有任何災害能達到如此嚴重的程度。我國生態環境改善與惡化還處於相持階段,水土流失依然嚴重,荒漠化面積依然很大,生物多樣性依然受到嚴重破壞,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已經達到356萬平方公里,土地荒漠化還沒有根本扭轉;水資源危機已使全國100個城市嚴重缺水,15%~20%的野生動植物種羣受到生存威脅;大多數江河湖泊受到不程度的污染。羣衆編成順口溜形容20世紀河流污染的嚴重程度:“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質變壞,80年代魚蝦絕代,90年代身心受害”,由此表現了羣衆對環境問題的極大關注。進入21世紀,水污染使有關城市飲水連連告急。

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科學發展確定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的根本指導方針,正確反映了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充分體現了黨心民意。我們一定要以史爲鑑,切實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二、生態道德是生態文明的精神支撐

人類從誕生之日起,就不斷地從自然界中索取物質和能量,以維持生存和發展。與此同時,人類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最終發現人只有與自然和諧相處,才能保護和發展人類自己,並由此而逐步總結和形成了一整套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觀念,成爲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生態文明的精神支撐。

保護生態環境是人類的共同理想。世界史學界的研究表明,由於森林的消失,埃及6XX年的文明卻換來了近30XX年的貧窮,這就是殺雞取卵、竭澤而漁對自然資源無窮索取造成嚴重危害的典型例子。英國生態學家格蘭傑警告人們一定要保護生態環境,他說:“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當一種文化達到成熟或過熟時,它必須返回森林,來使自己返老還童;如果一種文化錯誤地冒犯了森林,生物的衰敗就不可避免。”從這個意義上講,失去森林就是失去了人類的未來。越來越嚴重的環境問題迫使人類刻不容緩地作出選擇,是可持續發展還是走向自我毀滅?1972年,聯合國召開人類環境大會,標誌着人類在生態問題上的根本覺醒。20世紀90年代以來,保護生態環境,謀求可持續發展逐漸成爲人類的共識。聯合國制定的《人類環境宣言》、《我們共同的未來》和 《21世紀議程》等重要文件,都把可持續發展確定爲人類的共同理想和國際社會的行爲準則,以此來協調各國的行動。可持續發展是這樣的發展,它即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後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這種發展,要求人們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充分認識和擔負起自己對自然、對社會、對子孫後代應負的責任。這是目前國際社會公認的最基本的生態道德,對促進全球生態環境的保護髮揮着重要作用。

保護生態環境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古代“天人合一”的生態觀,集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精髓。《漢書·貢禹傳》就提出,濫伐森林是引起水旱災害的主因,而保護森林是五穀豐登的保障。魯迅先生曾深刻地指出:“林木盡伐,水澤湮枯,將來的一滴水,將和血液等價。”這些都是可持續發展思想寶庫的珍貴遺產。我們中華民族不但是生態道德的創立者。而且是生態道德的實踐者。遠古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美好傳說。愛護花草樹木,一人栽樹衆人乘涼,前人栽樹後人乘涼,這些傳統美德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植樹造林,養花種草,興修水利。綠化美化中華大地,成爲中華民族繁衍不息的精神支柱。

保護生態環境是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重要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生態環境作爲社會存在的重要內容,系統地研究了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相互關係,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普遍規律。早在1XX年前,恩格斯就指出:“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小亞細亞以及其他各地居民,爲了得到耕地,毀滅了森林,但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這些地方今天因此而成爲不毛之地。”警示人們必須保護生態環境。我們黨一直以戰略眼光關注着生態問題。早在1958年,毛澤東同志就告誡人們:“要看到林業、造林,這是我們將來的根本問題之一。”他大力倡導人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l981年,鄧小平同志針對當年的水災指出:“最近發生的洪災涉及林業問題,涉及森林的過量採伐。”“中國的林業要上去,不採取一些有力的措施不行。”他親自倡導了全民義務植樹運動。1999年,江澤民同志指出,要“通過植樹造林解決兩大心腹之患。一是解決長江、黃河上游植被稀少、泥沙俱下,給我們國家帶來的巨大水患;二是加大沙漠化的治理力度,實現人進沙退而不是沙進人退。”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爲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堅持以人爲本、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科學發展觀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創新和發展,是我們改善生態、保護環境的根本指導思想,是我們全民族都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

三、必須大力加強全民族的生態道德教育

道德和法律同爲我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規範和行爲規範。生態道德是社會公德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道德教育,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於促進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發展,對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大力加強。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大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三個方面協調發展,相互促進。這就要求全體人民都自覺貫徹科學發展觀,在各項工作中特別注意保護生態環境,堅持既造福當代又造福子孫後代,努力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社會。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是維護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的迫切需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就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市場主體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但要節約自身成本,而且要節約社會成本;不但要追求自身的經濟效益,而且要追求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不但要維護自身的利益,而且要維護國家和社會公衆的利益。絕不能違背生態道德,用破壞生態環境換取經濟的暫時發展。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是樹立我國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全面融入國際社會,在更大的範圍內和更高的層次上參與國際合作和國際競爭,充分利用國際市場和國際資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就要求我國公民必須充分尊重國際社會共同的規範準則,包括保護生態環境和堅持可持續發展,以良好的道德形象走向世界,走向成功。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迫切需要。時至今日,我國生態環境還存在許多嚴重問題,這與現實存在的生態道德缺陷有很大關係,邊建設邊破壞的現象還大量存在。有的只顧自身經濟利益,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社會公衆利益。有的只計自身成本,不計社會成本,亂佔耕地,亂佔林地,甚至毀林建廠,嚴重破壞生態環境。有的問題已經到了威脅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嚴重程度。解決這些嚴重問題,既要靠法治,也要靠德治,要法德並舉。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必須以領導幹部爲重點。領導幹部是經濟、政治和社會活動的決策者、組織者、推動者和領導者,在保護環境、改善生態中處於關鍵地位。所以,領導幹部是生態道德教育的重點。要使全體領導幹部充分認識到,在經濟全球化的時代,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生態環境,就是維護本單位、本地區的利益;損害生態安全,破壞生態環境,就是損害本單位、本地區的利益;既要發展經濟,又要保護生態環境,從而在制定本單位、本地區發展戰略和組織實施的過程中,自始至終都能自覺地爲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作出貢獻。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必須普及到全體公民,融入到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人民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體。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部署只有通過全體人民的共同奮鬥才能實現。因此,必須在全體人民中進行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教育,使全體人民都能自覺地按照保護環境的法律和道德規範去工作去生活,自覺地維護自己和他人與整個社會生存與發展的生態環境,做到投資合乎社會公德,賺錢兼顧社會責任,在謀求自身經濟利益的同時,爲建設生態文明社會貢獻力量。

加強生態道德教育,必須從青少年抓起。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是人類的希望。人在青少年階段,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是一個人養成良好道德的重要階段。我們必須利用家庭、社會和學校對青少年進行生態道德教育,使他們從小就養成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的良好道德。如果我國的青少年都樹立了良好的生態道德,我們就一定能夠建成生態良好的小康社會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學習心得體會講話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xx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觸及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個方面,立意高遠,博大精深,貫串着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體現出高度的政治責任、鮮明的人民態度、嚴謹的求實精神,是我們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開工作的強大武器和科學指南。

在xx的一系列講話中,講得最多的是人民,講得最深的是黨同人民的關係。對我們堅持黨的羣衆線路,保持黨同人民的血肉聯繫,堅持人民利益至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根本利益,切實解決好“爲了誰、依託誰、我是誰”的根本題目指明瞭方向,提出了要求。下面,我結合本身的工作實際,談幾點體會。

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同一,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

黨的根基在人民,氣力在人民,興衰成敗也在人民。黨的十八大以來,xx屢次強調,任什麼時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託人民推動歷史前進。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xx提出要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同一,並就這一重大命題進行了系統深入的論述。這一系列重要論述,繼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特點社會主義理論關於黨和人民關係的基本態度和觀點,進一步表明了我黨人的根本政治態度、政治態度和價值尋求。

我們的黨,爲人民而生、靠人民而興、因人民而強。紮根人民,根基才非常堅實;依託人民,氣力才非常強大;服務人民,生命才非常綿長。回顧黨92年洶涌澎湃的發展歷程,不論在戰爭年代、建設時期,還是在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堅持黨性和人民性一致的態度一以貫之、始終如一。黨的誕生,是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的偉大斗爭中頑強求索的必定產物。黨從誕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利益深深鐫刻在自己的旗幟上。92年來,在黨帶領人民實現民族解放、建設社會主義、開闢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道路、迎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黨和人民始終是同甘共苦的命運共同體。黨的發展,是一代一代中國我黨人牢牢依託人民頑強拼搏的結果。92年的歷程告知我們,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是我們黨始終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以人爲本、執政爲民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集中體現,是指引、評價、檢驗我們黨一切活動的最高標準。黨的奮鬥,與人民的奮鬥目標完全一致,現階段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點社會主義。黨的十八大要責備黨“掌控時代發展要求,順應人民共同願看”,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xx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這充分表明,黨和人民有着一致尋求和共同目標。黨與人民羣衆奮鬥目標的一致性,是我們黨寶貴的政治上風和財富。黨的建設,必須牢牢依託人民羣衆來推動,必須牢牢圍繞爲民服務來進行。我們的黨是人民的黨,抓好黨建的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人民。新情勢下,黨面臨的執政考驗、改革開放考驗、市場經濟考驗、外部環境考驗是長時間的、複雜的、嚴重的,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羣衆危險、消極腐敗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全黨眼前。xx一再告誡全黨,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黨才能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於進取,黨才能始終走在時代前列。目前,全黨正在展開的以爲民務實清廉爲主要內容的羣衆線路教育實踐活動,正是爲了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全面進步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我們必須依照中心的部署和要求,紮實深進展開教育實踐活動,堅持黨要管黨,果斷反對“四風”,增強自我淨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進步能力,確保黨始終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始終成爲中國特點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二、堅持爲民務實清廉,確保黨的羣衆線路教育實踐活動獲得實效

我從事計生工作多年,最突出、最深切的一點體會是:計生工作的根基在人民,履行職能的回宿在人民,發揮作用的氣力在人民。

羣衆線路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線路,作風建設的核心是密切黨同人民羣衆的血肉聯繫。xx深入論述了展開黨的羣衆線路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這次活動以集中解決“四風”題目爲主要任務,以“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爲總要求,把以整風精神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貫串活動始終。切中了要害,捉住了關鍵。我作爲省委督導組的一位成員,通過全程參與、展開督導收穫很多、得益很大。通過活動,我感到省委高度重視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省委常委班子始終堅持嚴當頭,帶頭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帶頭反對“四風”,帶頭加強廉潔自律,帶頭學習理論,帶頭查擺題目剖析緣由,帶頭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帶頭進行整改,爲全省紮實展開教育實踐活動建立了典範,作出了榜樣。我省第一批展開羣衆線路教育實踐活動的單位依照中心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緊密結合各自實際,狠抓學習教育,不斷進步思想熟悉;堅持開門弄活動,廣泛徵求意見;認真查找題目,深入剖析緣由;堅持用整風精神,紮實展開批評與自我批評。可以說規定動作有成效,自選動作有亮點,獲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查擺題目環節的工作很有特點:一是查得準,聚焦“四風”,對準要害;二是查得實,真刀真槍,不放空炮;三是查得細,一言一行,纖毫畢現。固然“四風”之害無孔不進,但由於我們查得準、實、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不留盲區,所以“四風”無處躲身,昭然若揭。

“一個行動勝過一打綱領”。題目查出來了就要改,措施定下來了就要辦,而且要馬上改、立即辦,這既是廣大人民羣衆的熱切期待,也是教育實踐活動的題中之義。目前,教育實踐活動已進進整改階段,從全省角度講,整改工作要在真、實、快上下工夫。真就是要真心誠意,真抓實幹,動真碰硬,認真、頂真、叫真,不能虛與應付,隔靴搔癢;實就是要實事求是,腳踏實地,貨真價實,篤實、切實、紮實,不弄虛晃一槍,蜻蜓點水;快就是要眼疾手快,立言立行,即查即改,快抓、快乾、快攻,不得觀看敷衍,貽誤時機。弄好整改,首先措施要實,甚麼題目突出就側重解決甚麼題目,甚麼題目緊急就抓緊解決甚麼題目,在體制機制上找對策,從建章立制上想辦法,大有大改,小有小改;其次落實要實,發揚“釘釘子”精神,以鍥而不捨的態度和堅持不懈的韌勁,打消滅戰,啃硬骨頭,一項一項加以整改,一個一個解決題目,除作風之弊,蕩行爲之垢;再次效果要實,通過整改使每個黨員身潔心淨,神清氣爽,身正行端,整改過程請羣衆參與,讓羣衆評價,受羣衆檢驗,真正獲得實實在在的成效。革除“四風”積弊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也不可能一勞永逸,但只要真轉實改,就可以夠積小勝爲大勝,黨風政風一定會有新的更大轉變,黨羣幹羣關係一定會得到新的更大改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會發出新的更大光芒。

教師暑期學習領導重要講話心得體會講話心得體會4篇 | 返回目錄

7月9日上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xx到xx區調研並作了重要講話。身爲一名教育工作者,7月13日通過學習省委常委、市委書記xx到我區調研工作時的講話精神,精神倍感鼓舞,信心十足。特別是xx書記在講話中提到“要把改善民生作爲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教育作爲一項民生工程,要切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就要把羣衆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時時刻刻牢記黨的教育宗旨。作爲一名青年黨員、教育工作者,我會以本次魏書記講話精神爲指導,積極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牢記一個共產黨員、一個教師的神聖使命,加強學習、提升境界、努力工作,開拓創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爲席王教育加磚添瓦,成爲一名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教師。在今後的工作中,對自己提出以下要求:

第一、始終注重自身道德水平的提高。

教師的道德水平從大的方面來說影響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從小的方面來說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歷代教育家提出的“爲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身弓行實踐”、“嚴謹治學、勤於進取”、 “勇於科研、平等競爭”等,既是從道德層面對教師提出的要求,又是教師良好品格特徵的體現。教師是與學生接觸最爲密切的成年人,其緊密程度甚至超過了家長,因此爲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的健康發展,教師就必須是社會的規範、人類的楷模、道德的化身。

第二、始終追求科學的教育觀念。

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面對新課改帶來的困惑,傳統教育觀念即傳統的教師觀、陳舊的教學觀、專制的師生觀等仍束縛着大批教師。許多教師在聽到學生不同意見時,常用自己的想法束縛學生,或給予傷害自尊心的批評,造成學生不敢提出和老師不同的意見,創造性思維更無從產生,最終不會思考也不願思考。新課程改革順應素質發展之潮流,順應培養面向21世紀的複合型人才之潮流,作爲新課程改革的踐行者,教師就必須與時俱進,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爲指導,始終追求科學的教育觀念,踐行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學生。

第三、始終具備不斷創新的能力。

一個沒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民族,是難以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而創新這一民族靈魂的延續和昇華,離不開“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是一個多層面、多角度、互動互補的立體工程,諸如身體素質、思想素質、心理素質、業務素質、個人素質、羣體素質、單項素質、綜合素質的培養等等。創新,是學生髮揮潛力成長成才的基本素質。其培養,必須貫穿於素質教育立體工程的一切層面、所有角度。教師有不同的崗位、不同的專業,但都必須是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現者、傳導者。如果教師本身缺乏創新素質,又怎麼能以“身教”的師表來樹楷模、導方向、做人梯?因此,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首先必須是有創新素質的隊伍,好的學校,必須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地。

第四、始終致力於成爲學科的專家。

具體而言,教師應該是某一學科或某一領域的“教學專家”,有真才實學,有豐碩成果,受到學生們的尊重,對教育教學有發言權;教師應該是“教育專家”,不侷限於自己所教學科,思想開闊,視野寬廣;教師還應該是“教育管理專家”,明瞭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掌握教育教學原則規律,懂得教育教學心理,並有豐富的創造性和銳意進取的改革精神。作爲教師,不能妄自菲薄的認爲只有大學裏邊纔有專家,只有大學教師才配得上專家稱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在基礎教育領域,魏書生、任小艾等優秀教師代表,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專家,都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第五、始終注意個人性格的塑造。

個性的形成既有先天的不同素質基礎,又有後天環境條件的影響,而後天環境的影響是遠遠大於先天因素的。就青少年學生而言,影響他們良好個性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對他們進行教育的主要施教者——教師的個性。前蘇聯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固然,許多事有賴於學校一般規章,但是最重要的東西永遠取決於跟學生面對面的教師個性:教師的個性對年輕心靈的影響所形成的那種教育力量,是無論靠教科書、靠道德說教、靠獎懲制度都無法取代的。”“只有個性方能影響個性的發展和定型,只有性格才能養成性格。”教育專家之所以如此論述,就是因爲教師個性潛在地影響着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影響着施教的成果。教師個性的影響具有導向、凝聚、使學生親師等多種功能,教師的良好個性品質一旦得到學生的認同,就會激起學生的學習需要,從而由認同到模仿乃至內化。富有個性魅力的教師如同一種粘合劑,能將每個學生緊緊地凝聚在他的周圍;富有魅力的教師能以獨特的教育風格,使學生迷戀而愛聽他的教誨。

第六、始終保持健康的教育心理。

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於是,在雙方的協同努力下,創造出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情境和課堂氛圍。這樣的教學,必然是令人樂而忘憂,如沐春風。但在現實生活中,教師的心理問題又是客觀存在的。有關專家指出,造成教師心理障礙的原因,一方面是教師的超負荷工作,加重了教師的負擔,使其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加上在市場經濟浪潮的衝擊下,相對較低的工資待遇極易導致教師心理失衡。另一方面,是由於社會對教師的過高期望造成的。常人眼中的教師,應當是學識淵博、品行高尚的人。這種期望使許多教師覺得不應當讓學生看到自己的缺點和脆弱,以免破壞自己的形象。教師要保持健康的心理,就必須調整自己的思維方式,以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環境的變化。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提高自我評價、自我調控的能力。

我們每一位黨員教師都在黨旗下莊嚴宣誓:愛國守法,履行教師職責;愛崗敬業,忠誠教育事業;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教書育人,遵循教育規律;爲人師表,堅守高尚情操;終身學習,勇於探索創新。只有做到這些,才能成爲人民滿意的教師,才無愧於人民教師的光榮稱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