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5W

一、邊聽音樂邊作畫

音樂教學經驗交流材料

音樂與繪畫有許多相通之處。據說有許多畫家在作畫時喜歡聽音樂,一聽音樂就繳發了創作靈感,從音樂中得出新的創意。我在教《粉刷匠》這首歌曲時,也讓學生進行了邊聽音樂邊作畫的嘗試。我說:“你們聽了這麼歡快的曲子,打算怎樣作畫呢?”一個學生忙說:“我想象的房子應該建在樹上,粉刷匠正往上爬呢!”另一個學生說:“我想象粉刷匠右手拿着刷子,左手拎着油漆桶,站在架子上正刷房子,房子應該是粉紅色的。”還有一個學生搶着說:“我要畫的房子是大蘑菇房,上邊還有好多漂亮的花點。”大家你一言我一語說個不停,豐富的想象力好像插上翅膀在翱翔。我這時地引導他們說:“你們的想法都很好,那就動手畫吧!”話音剛落,孩子們就高興地說:“太好了!”大家按分好的小組邊討論邊分工:“你畫房子,我畫粉刷匠,他畫梯子。”只短短的幾分鐘,孩子們就在歡樂的和諧氣氛中完成美麗的圖畫,每個人都沉浸在愉悅之中。通過邊聽音樂邊作畫,孩子們的想象力和發散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他們不僅僅得到情感的體驗,還培養和增強了實踐能力。

二、通過表演和自編舞蹈體會音樂作品

音樂藝術的一個突發特徵就是具有音樂形象的不確定性,它是摸不着,看不見的。怎樣讓孩子去實實在在地感受音樂,不妨尋求一種良好的載體。於是,我就讓孩子們將學過的歌曲,通過小組的合作自編成舞蹈。這樣既繳發了他們自我表現的慾望,也使他們進一步感受音樂的深刻內涵的魅

力。自古以來,歌舞就是一對孿生姐妹,載歌載舞,更能體現藝術的真諦。我依據低年級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以及具有強烈表現自我的心理,按照音樂審美教育的目標和音樂教學的規律,將學生分成小組,指導學生邊唱歌邊表演,或將歌曲集體創編爲舞蹈。例如:在學完《快樂的布穀鳥》這首歌之後,我借了一盤錄相帶,讓學生觀察小鳥出殼、飛翔、捉蟲的聲相,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進而將觀察聽到的用動作表現出來。我說:“小鳥出殼,是一下子就鑽出來的嗎?你能表演一下嗎?”學生們爭着說:“小鳥一下一下把蛋殼啄破,才慢慢掙扎出來的。”說完還歪歪扭扭地學起來。我說:“聽一段音樂,音樂中有小鳥啄殼的描寫,誰聽出來了誰就跟着做,看誰表演的最像。”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們都盡情地做着動作表演,有的做出殼的動作,有的作飛翔的動作,有的學捉蟲的樣子。通過聽音樂學表演,學生的表現欲得到滿足,個性得到發展,同時也更深地體會了音樂作品。

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我還指導他們將《粉刷匠》這首歌創編爲舞蹈。我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邊唱邊跳。開始,每組都站成一排,跳同一動作,沒有什麼創新的隊形。後來,我引導他們可以讓跳得好的同學擔任領舞,隊形也進行靈活多樣的變化。如:可前面一個人,後面五個人,組成一個三角形;也可圖成一個圓圈,還可倆人對跳。我最後說,現在可以比一比,看哪個組編排得最好,老師將有“金五星”獎勵。在教師的鼓勵下,他們大膽地創編動作進行展示。真出乎我的意料。他們的創造潛能發揮得這樣好,有的組排着隊揮舞着刷子,按着節拍點得意地走進來,然後又變換成三角形翩翩起舞。還有的組準備了道具,從家裏拿來刷子和小塑料桶,頭上戴着帽子,四個人搭着肩隨着音樂跳進來,那種認真勁和活潑勁可愛極了。每個小組編排的舞蹈都具新異,表演也很到位,老師一一給以肯定和表揚。我深深體會到小組合作式的創編舞蹈更能提高學生們對音樂的興趣。

三、指導學生練習作曲和創編音樂劇使其綜合能力進一步提高能力是直接影響

活動效率,使活動順利完成的個性心理特徵。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與活動密切相關,並通過活動表現出來。因此,我認爲音樂教學的設計應該多以活動爲主,把學生組織起來,使其能力在活動中得到提高。我重點開展了作曲和創編音樂劇活動。

我根據國小生求知慾望強,不滿足於現狀的心理特點,大膽地讓他們練習作曲。六年級學生已能吹奏不少名家名曲,在進入音樂意境的同時,自己也往往產生作曲的衝動。爲了讓學生練習作曲,老師首先將自己譜的新曲做示範,再教學生利用音樂基礎知識和簡單的音樂技巧進行模仿練習,再用級進、小跳等音樂技巧就結合成一條旋律,或者讓學生哼唱一首旋律,由老師代爲寫出旋律,並進行指導。通過多次練習,絕大多數同學放下作曲難的包袱,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已能譜寫簡單的小曲。

爲提高學生作曲的興趣和綜合能力,我還指導他們通過小組合作創編音樂劇。經過調查,我根據全班每個學生作曲水平高低,節奏感強弱,有無舞蹈基礎,語文寫作水平高低等,按男女生的適當比例把他們分成六個等質小組,選取本組中音樂最好的同學做組長;音樂水平中等但具有較強組織能力的同學爲副組長,讓每個小組共同合作創編音樂劇,並在班上公開展示。例如:一個小組九個人,他們把每個學生的作品篩選後,選出一個學生創作的樂曲作爲小組代表。讓三個同學吹奏樂曲,再讓三個學生根據這首樂曲的主題編排舞蹈,兩個學生找適合本曲的打擊樂做伴奏,一名語文好,朗誦水平高的學生創編這個主題的描述調和每一情境的串詞,最後大家合作創編成一個可展示表演的音樂劇。通過合作創編與展示,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發散性思維得到最大開拓,提高了其審美能力和自信心。

四、變教師評價爲師生共同評價

以往音樂課的考評都由老師來評價。評價手段和內容都很單一,每個學生只要唱會一首歌曲,或者會演奏一種樂器就行,至於表情,動作,表演,颱風則沒有要求。考評時,只有臺上的學生有事幹,臺下的學生因無事可做,免不了做些無關的小動作,考評往住在鬆懈的氣氛中結束。這其中的關鍵,是沒有讓學生參與到考評中來,只是教師唱獨角戲。其實,學生同樣是考評的主人,他們同處於一個年齡段,具有共同的心理特徵和情感體會,有他們參與評價,不僅可彌補老師單一考評的缺陷,還增強了集體的親和力,從長遠角度看,也培養了他們將來從事各項工作的參與合作意識。

教學實踐證明,師生對音樂課共同評價,的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音樂不僅是一種吹、拉、彈、唱、跳的表演藝術,同時也是一個人綜合能力的體現。平時聽唱都得高分的學生,但面對着衆人上臺表演,有很大一部分人表現得有些膽怯和忸怩。爲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我要求每個學生要做好表演節目之前的準備工作,並大膽地上臺來展示自己,這其中包括表情、動作、聲音、樂器演奏等各方面。對於臺下參與評價的“小評委”我也提出從以上幾個方面給予考評打分。此外,爲使每個學生都能輕鬆地上臺表演,儘量避免難堪場面。我對做考評的學生還有一個特殊要求,這就是:少挑毛病,多肯定長處和優點,彼此取長補短。如,表情好的,雖動作差一些,仍可評優;音準好的音色差一些,也可評優。音準不好,樂器演奏好的,還可以評優。對於全面發展的學生,可以在優上多加一個“金五星”。通過師生共同評價,那些態度端正,付出積極努力的學生均取得了好成績。最後形成一個師生間,臺上和臺下學生之間,整個班級都其樂融融的場面。在這裏,學生們的奮發向上精神,積極的參與意識以及取長補短,寬以待人的優良品質,都得到充分的體現。

我深深體會到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大力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教與學是一個雙刃劍,師與生都是教改的主體。只有充分調動這兩方面的積極性,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作爲教師,必須通過多種方法和形式,爲學生提供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創造自我的舞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說的那樣:“真正的教育智慧在於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力,經常繳發他們體驗學習快樂的願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