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十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4W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1

一、“世界工廠”對電氣自動化人才的巨大需求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十篇

珠江三角洲地區是聞名的“世界工廠”,已成全球主要的生產製造業基地,是經濟最活躍的地區之一,在機械、汽車、電子、通信等現代製造領域,均需要機電一體化方面的工程技術人員,與此相關的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機電一體化、電氣自動化等專業人才需求量非常大。

通過對佛山地區的考察,我們發現家用電器、電子通訊、電腦配件等行業已發展成爲佛山的支柱特色產業,需有一大批電工、電子、通信與自動化技術人員進行支持。目前,在佛山地區及其周邊地區聚集的家電整機及其配件生產廠有五千多家,還有電力電子設備製造、機械製造、電機制造、通信設備製造等企業近八千家。在人才需求方面,根據我們對科龍集團、美的集團、格蘭仕公司、廣東北電、廣東天樂、順德特種變壓器廠、順德電機廠等多家企業的調查,從總體來看,這些企業的人才需求增長率爲每年20%左右。主要崗位是現場生產工藝、產品工藝、質量檢測、質量控制、物料採購、設備安裝、運行、管理、維修、售後服務等。

二、新興支柱產業高速發展擴大了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需求

在廣州、深圳、佛山、珠海、東莞、中山等地區有衆多的電子企業,是我國電子產品,如通訊設備(程控交換機、手機、電話機等)、家電(電視機、音響設備、空調、冰箱等)、計算機及配件(主板、顯示器、電源、驅動器等)主要的設計、製造基地之一。

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十五"期間,廣東新興支柱產業中技術含量相對高的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發展迅速,投入及產出增長均處於領先地位。20xx年電子信息業、電器機械及專用設備業資產總計爲5623.68和3704.82億元,比20xx年增長1.98和1.41倍,年均增幅24.4%和19.2%,資產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xx年的13.2%和10.7%提高到20xx年20.8%和13.7%。增加值爲20xx.27和1322.39億元,比20xx年增長2.66和2.19倍,年均增幅29.7%和26.1%,高於同期全省工業平均增速,增加值佔全省工業的比重分別由20xx年的16.7%和12.1%提高到20xx年22.3%和14.0%。兩大產業已成爲廣東省生產規模最大的支柱產業,這兩大支柱產業的高速發展擴大了對電氣自動化專業的人才需求。

三、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新技術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過程中,增加了對技術工人的需求數量

珠三角電子行業已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其次新技術、新工藝、新元件、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技術含量不斷提高。 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

在傳統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向以高新技術知識密集型轉變的過程中,企業需要進行設備的更新與改造,需要大量既懂技術、管理,又具備操作技能的面向生產一線的技術人才。企業最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樣的人,也最清楚這些人需要什麼樣的知識結構和技能結構,而且企業最清楚這些人才將在什麼樣的崗位上工作。但是,企業卻沒有太大的精力去培養自己所需要的技術人才。

珠三角地區的電子產品製造業主要是以加工業或製造業爲主,行業的發展在最近幾年出現了新的趨勢,一是合資企業的比例正在不斷地增大;二是電子整機產品加快國產化;三是各企業都向專業化發展,以求取得規模效益;四是企業爲技術改造投入的資金大幅度增長。

改革開放初期,珠三角電子行業主要從事來料加工,生產設備、元器件、原材料大多依靠進口,主要承擔產品勞動密集型工序,技術含量低,生產工藝相對簡單,對生產一線從業人員(如生產線操作工、質檢工、調試工等)的知識面、技術水平、操作技能等方面要求不高,結果沒有受過正規職業教育的初、高中畢業生經過短期培訓後也能基本勝任生產一線的工作。

但是近年來,珠三角電子行業生產、經營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從“來料加工,三來一補”過渡到了“研發、設計、製造”階段,珠江三角洲地區已逐漸成爲我國電子產品設計、製造的重要基地,許多領域(如家電)產品的技術含量、生產工藝、更新換代步伐已接近或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珠三角電子行業已從勞動密集型行業逐漸向技術密集型行業轉變。其次新技術、新工藝、新元件、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步伐加快,技術含量不斷提高。產業的發展必然帶來對人才需求的增長,技術的進步必然要求人員素質的提高。許多企業一方面爲了提高人員效率而精簡缺乏專業技能的冗餘人員,另一方面又大量引入急需的專業技術人員。據有關部門統計,全省需求從事技術工種崗位人員達800萬人,技術工人缺口超過400萬,其中電子信息行業缺口約130萬。從近幾年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看,各個行業中,電子信息行業的畢業生就業率一直處在前列,20xx年市場需求最大的十種職業中電子技術行業的技術工人名列第一。

四、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後,迫切需要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目前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是短缺的,這一層次人才的培養就要靠高等職業教育。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高職要發展不能光靠學校和教育部門本身,更要與勞動保障和人事部門共同聯手,以市場需求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之路,只有這樣,才能解決接受高職教育學生的就業問題。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要把提高學生的職業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加強實踐性教學環節,使學生成爲企業生產服務一線迫切需要的技能型、應用性人才。要以能力爲本位構建培養方案,對職業崗位進行能力分解,以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工作技能爲支撐,明確專業領域核心能力,並圍繞核心能力的培養形成專業領域課程體系。培養方案要體現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要求,以使學生畢業時確實具備相應的上崗能力。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不僅需要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也需要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職業教育承擔着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責任。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相對落後,迫切需要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適應性。據悉,教育部、勞動保障部、國防科工委、信息產業部、交通部、衛生部等6部門共同啓動了“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培訓工程”,以緩解勞動力市場上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和企業需求的反應能力,促進整個職業教育事業的改革與發展。

綜上所述,珠三角地區對電氣自動化及其相關專業人才有着巨大需求,我校位於珠三角地區中心城市廣州,培養能爲珠三角企業服務的高技能型人才工作顯得尤爲迫切。通過對相關企業的走訪與調研,對電氣自動化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及培養模式的探索有了新的認識,並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對專業教學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導意義。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2

一、調研的背景、對象和方法

(一)調研背景

在我國,隨着經濟的持續發展,對會計類專業人才的需求一直處於一種上升的趨勢,即使是大學生人數激增,畢業生就業困難的今天,會計類專業的就業形勢也明顯的比其他專業的要好,在各地的招聘職位需求排行榜上,財經類專業一直處於領先,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社會對會計電算化專業畢業生需求意願較強,九成單位有長期需求,同時會計專業是職業類院校中開設非常普遍的專業之一,由於各行各業、所有大大小小的企事業單位都需要會計人員,所以整個社會每年對會計類人才的需求總量是非常大的。隨着我國大專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人數的不斷增多和企事業單位對會計人員學歷要求逐步提高,整個社會對中職校會計專業畢業生的需求量和提供的會計崗位開始變化。與此同時,中職學生的生源質量也在逐步下降,中職生對原有會計專業課程設置和要求越來越不適應,很多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標準還束縛在上世紀90年代的框架體系中。本次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調研廈門對中職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會計專業設置情況及人才培養情況,在此基礎上開發出廈門市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專業教學標準(包括課程標準),據此培養符合社會實際需要和學生實際能力狀況的會計專業人才。

(二)調查對象

調查的對象:以企業爲主,其次爲財務會計專業的畢業生,進行典型性抽樣調查。企業選取我校畢業生爲20xx、20xx屆30名學生所在的企業。

(三)調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調研採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方式,調查形式採用問卷調查表和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

通過這次的調研,目的是希望能夠對今後會計人才的培養方面能夠更加適應企業需求,在實務操作教學的過程中具有一定的針對性。

二、會計行業發展的對人才需求的趨勢

企業在招聘財會人員時學歷不再是唯一的準繩,公司更爲看重應聘者的工作經驗。

會計工作包括實務工作和理論工作,各企業需要的會計人員大多是一些覈算工作,側重的是實務,所以對於會計人員,企業更青睞有工作經驗的人員,一進公司馬上就能投入工作,免去了公司的培訓成本,畢竟一些基本的會計覈算工作是做出來的,不是“研究”出來的,自然學歷在一些初級會計崗位中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有關專家說,目前會計行業處於低端人才不缺,高級人才告急的階段。出納、普通會計員並沒有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而要找一個有過硬的專業背景,手中拿着國際認可的會計職業資格證書,並在相關行業中“滾打”過幾年的人才卻是件極不容易的事。

那麼,怎樣的會計人才才能算是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是不是一定就需要本科以上學歷纔算高級會計人才?真正合市場“胃口”的會計人才大都具有本科及以上文憑,有3—5年的“實戰”經驗,並持有過硬的職業資格證書。但是,本科文憑並不是必需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纔是走向成功的法寶。但對於工作經驗幾乎所有的企業都要求有2~3年工作經驗爲宜,可見工作經驗對於應聘的重要性。工作經驗具體到應屆畢業生來看也就是實務能力,這不僅要求我們中職學生要有過硬的專業理論功底,而且要求我們會做,從憑證的填制到賬簿的登記直至報表的編制我們都要會獨立操作,做到一看就會,不需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培訓,其實這隻要通過一定的實習實訓是可以做到。通過調研,我們發現企業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他們對一些技術要求不高的工作崗位會考慮招收。大多企業認爲會計是一門技術性和實務性很強的工作,因而他們更看重的是應聘者的經驗和實際操作能力。 企業認爲現在的會計專業畢業生在實際工作中欠缺的有:1.實踐經驗,作爲一名會計專業者,還要對審計及法律知識有一定程度的瞭解。2.實務經驗、職業規化及能力與職位的定位。3.遇到問題無法主動,出色地加以解決,安於現狀,缺少改善工作、管理的建議和見解。

事實說明,應屆畢業生儘管在開始時在應聘會計、審計等崗位時有一些弱勢,但發展的機會客觀存在,只要自己踏踏實實從基本的核算工作幹起,擺正心態,

準確定位,工作幾年後自己不就是人才市中最具競爭力的羣體了,畢竟發展需要一個過程。

三、企業對財務會計人才的需求情況

(一)人才需求量分析

據中國財會網顯示,財會人才的市場需求量僅次於營銷人才的需求,屈居第二位。而中國新聞網公佈的國家工商總局最新發布的一項統計表明,截止20xx年上半年,全國私營企業已達到300萬戶,同比增長20%,增加近35萬戶。按此增長速度分析,全國私營企業每年至少增加了30萬戶,按每個企業配置1-2名會計人員計算,會計行業每年需要增加40多萬會計從業人員。由此可見,財務人才的就業前景較爲樂觀。

(二)學歷需求情況

本次針對企業的學歷需求調查結果顯示,用人單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趨於理智,用人浪費的現象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中小企業對大專人才的需求成爲了這類企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從回收的有效調查表來看,達到了25家,佔調查中小企業總數的58%。

(三)崗位需求情況

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是我們確定專業方向的重要依據。調查資料顯示,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提供的財務會計專業崗位主要是會計覈算、財務分析、財務管理三類崗位,它們所佔比例分別爲:38%、20%、42%。

(四)企業對財務會計專業人才業務素質、能力要求情況

業務素質:

財會人才是做好會計工作的關鍵,要成爲高素質的會計人才,業務素質的不斷深化尤顯重要。

(1)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

企業普遍認爲財務人員要有牢固的財務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並能理論聯繫實際,從實踐中摸索,從實踐中不斷提高,要熟悉企業的具體實際,瞭解財務管理的規章制度和企業有關規定,並從嚴要求自己,做到記賬、算賬、報賬手續完備,內容真實,賬目清楚,這是最基本的財務工作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是做好財務工作的關鍵。

(2)廣泛的知識面

企業認爲光有財務、會計專業知識已經遠遠不夠了,只有涉及廣泛纔可能從賬本里解放出來,成爲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對於財務會計工作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相關的學科如經濟學、稅收、營銷、管理、法律等也應相當熟悉。調查中企業一致認爲“如果一個人只懂會計,他實際上不懂會計”,會計人員應是綜合性的人才,他需要掌握會計信息系統的特性,及時地吸收反饋。

(3)掌握會計電算化,不斷提高英語水平

計算機現已廣泛地運用到財務系統的賬務處理等方面,它將使廣大會計人員從單調、繁雜的記、算、報賬等工作中解脫出來,提高了經濟效率,從而使會計人員騰出更多的時間開展分析預算、統籌等工作,同時,也避免了許多差錯,其優越性不言而喻。因此,財務人員必須具備掌握計算機應用這一能力。

其次,企業認爲財會人才掌握外語知識是我國財會工作與國際財會制度接軌的基礎性條件,它可以幫助我國不斷吸收國外先進管理經驗,探討一些可行性方法,儘早參與國際經濟事務。

能力要求:

1、較強的實踐能力

財務人員經過實踐檢驗,動手能力差不行。當前,我們財務人員越來越感到對於會計這樣一個實用性經濟學科,把理論轉化爲實踐,再從實踐中提高理論的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2、更新知識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特點之一便在於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快,會計工作,與計劃經濟條件下完全不同,會計的服務對象,覈算原則,會計信息內涵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要適應這一特點,財務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學習和掌握現代經濟學科分析方法和思維方式,改進自己的知識結構,豐富自己的頭腦,更新自身思想觀念。

3、較強的社會活動能力

一個企業的財會部門掌握着它的經濟命脈,財會人員的一個重要任務是在經濟工作的重要關口當好領導的參謀,因此,財會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社交能力,不僅要同本單位人員交往,而且要與銀行、稅務、審計等部門進行廣泛的聯繫。作爲一名合格的從事財務會計或審計工作的人員,企業認爲還需要具備很強的平

衡協調能力,這種能力直接關係到其工作成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其生存發展的機會和可能。

四、關於會計專業的思考與建設

通過調研,讓我們瞭解到在今後的教學過程中專業會計應該注重產學研結合。會計專業在產學研方面要積極探索,建立了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吸納社會、行業和企業的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進入教學過程。在專業設置、培養方案、教學運行等方面參與並融入到專業人才培養工作中,進一步加快師資隊伍、實踐基地建設,實現學校與社會的結合,師生與勞動者的結合,教學和生產實際的結合,構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符合學校實際的、靈活多樣的人才培養模式和途徑。

執筆人:

20xx年11月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3

一、調研目的和方式

調研目的:爲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專業建設,使本專業培養目標更加貼近社會生產實際,我係進行了酒店及與酒店相關行業的人才需求調研活動。提供調研,可以及時地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酒店管理專業人才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進而掌握市場需求信息,並以此爲據調整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模式,優化專業建設方案,使本專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

調研對象:酒店行業、與酒店相關行業、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各類招聘會。

調研的方式: 面對不同的調研對象,採用不同的調研方式,具體有:訪談、座談、走訪、問卷、實地觀察、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二、本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結果整理分析

(一)企業調研:主要通過訪談、座談、問卷等方式進行,結果整理分析如下:

1.經調查,酒店企業對前廳服務員、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及其他崗位服務員的需求量彙總如下(圖2.1.1):

圖2.1.1 酒店企業酒店人才的需求量

由上圖可得出以下結果:

(1)酒店企業目前對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康樂服務員的需求量相對前廳服務員和其他人員來說較大。這是因爲酒店企業的客房、餐飲及康樂這些部門的業務量大且繁重,需要大量的人力。

(2)在需求量較大的客房服務員、餐飲服務員和康樂服務員中,餐飲和客房的需求基本相同,康樂較少。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有兩種:一者,酒店的營業和利潤重心通常在客房及餐飲,康樂相對較少,而且享受康樂服務的賓客也較少;二者,雖然客房、餐飲和康樂在社會上都有大量單體營業情況,但相較而言,康樂的容量與數量之比較大。

(3)前廳服務員的需求量較少,這是因爲前廳服務員作爲酒店的門臉員工,酒店對其流動性和職位空缺時刻有嚴格地控制,所以若不是酒店有大的的業務調整或擴張,通常時間上其需求是飽和的。

(4)除了前廳、客房、餐飲、康樂四類的服務員需求外,其他類崗位需求很少。酒店裏常需要招聘的主要就是這四類員工,其他如工程、保安等人員需求量的彈性較大,而且這

些崗位通常和酒店服務專業相關性不大。

綜合以上可知,酒店企業的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前廳、客房、餐飲與康樂,其中又以客房、餐飲、康樂爲多。這些崗位和酒店服務與管理的相關性都很大。

2.調查結果發現用人單位對以上各項崗位的具體任務、職業素質和能力要求(共有的)如下(表2.1.1):

表2.1.1 崗位任務、素質和能力調查彙總表

由上表可以看出,酒店企業對每種崗位服務員的職業要求都作了詳細的描述,並且其中對素質要求都提到語言能力、品質、服務意識、職業道德和崗位技能等,可以分析出目前酒店專業人才應具有:

(1)基本技能:計算機應用、英語聽說讀能力等。

(2)專業技能:在掌握基本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學生能熟練掌握酒店各項對客服務技能的,常參照畢業生所取得的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資格。

(3)專業拓展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酒店專業外但相關的知識(如旅遊)能力。

(4)具有良好的酒店服務意識與職業道德。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更應該重視培養腳踏實地、能說、能寫、能講、能協調、能做人的具有較高職業道德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

(二)畢業生調研:主要通過訪談和問卷的方式對本專業畢業生就課程設置、實習實訓、就業定位、專業建設和發展四方面進行調研。經分析整理結果如下:

1.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的意見:

(1)課程設置儘量全面,應該由更專業的教師講授;

(2)增加外語類課程,如英語、日語、韓語等,可以請一些外教;在語言教學上,應側重於培養學生的外語表達能力;

(3)課程內容應豐富化,課程安排應更均衡,課程講授應注重實踐性;

(4)希望豐富和加強客房和餐飲的實訓課程、計算機課程;

(5)財務和營銷開設的'意義對實際人才需求而言較小。

2.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實習實訓的意見:

(1)在選定實習單位時希望再多照顧一下學生將來的人生規劃,做出更人性化的計劃;

(2)實習實訓時老師可從旁指導或參與其中,多聽聽學生的意見;

(3)實訓內容應豐富化,最好能夠輪崗;

(4)希望有更多的實習選擇,如國際大型連鎖酒店、度假村、豪華遊輪等。

3.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就業定位的意見:

(1)對該專業的就業定位認識不一,有的認爲本專業目前定位在酒店基層服務人員,比較明確;還有的認爲定位較窄,有一定的侷限性;

(2)中國發達及各大一線城市有利於酒店服務人員的發展。

4.畢業生對酒店管理專業的建設和發展的意見:

(1)多開始外語類課程,專業課程的實踐性還得加強;

(2)提升院系的教學管理,讓學生學到更多更專業的知識才。

(三)招聘會調研:這項調研主要採用的是觀察法。

經過走訪多個招聘會現場,通過觀察,發現招聘會中與本專業相關的崗位招聘席位所佔比例較其他專業大,說明目前酒店店管理專業人才的需求量仍然很大。在此類招聘中,對需求人才的學歷、職業資格等的要求呈現出一定的特點:

1.學歷要求:如圖2.3.1,招聘單位所需人才中,研究生佔6%,中職16%,而本科或高職高專高達77%,其餘的1%沒有特殊要求。由此可明顯地知道,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本科或高職高專學歷的畢業生是酒店行業絕對的人才需求大軍。故此可知本專業的就業前景良好。

2.職業資格的要求:各崗位都針對崗位的差別分別提出相應的職業資格證。如前廳服務員要求具有應聘者國家高級前廳服務員資格證,客房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級客房服務員資格證書,餐飲部服務員要求求職者具有國家高級餐飲服務員資格證書等。

圖2.3.1 招聘會中人才結構圖

3.其他要求:此方面提到較多的是良好的身體素質、正確的服務意識、高尚的職業道德,以及吃苦耐勞精神。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4

一、調研目的和方式

在20xx年調研的基礎上,爲了更好的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專業建設,使本專業培養目標更加貼近生產實際,我們進行了調研活動,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藥物製劑技術專業人才知識、能力、素質的要求的變化趨勢,及時掌握市場需求信息,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專業培養目標,使本專業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培養出具有專業技能的應用性技術人才。

調研目的:近年來製藥行業發展迅速,爲了更好的使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適應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優化專業建設方案。

調研對象:藥物製劑技術專業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領導、人事管理部門、生產技術人員,以及往屆畢業生。

調研的方式: 有電話訪談,走訪企業,並與相關企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座談,畢業生跟蹤調查、座談會、文獻檢索、網站查閱等。

二、對藥物製劑專業人才的需求情況

製藥行業是關乎全國人民健康的支柱產業。藥物製劑專業培養具備藥學、藥劑學和藥物製劑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能在藥物製劑和與製劑技術相關聯的領域從事研究、開發、工藝設計、生產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級科學技術人才。隨着製藥產業的飛速發展,對各種層次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急需大量的研發、生產、管理、銷售、服務一線應用性技術人才。“人才是最高貴的資源”,作爲高職高專院校,必須瞭解市場、適應市場、依託市場和開發市場,才能培養出適應和滿足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的人才。

1、人才需求及層次結構要求

通過對專業調研表、專業人才需求表的分析,發現目前製藥企業最緊缺的人才主要有三種:1)誠實守信的專業複合型人才,2)有創新精神的高級技術人才,

3)各技術等級的技術工人尤其是高級技術工人。

專業人才層次結構要求爲:20%的企業需要本科及以上的人才,76.2%的企業需要高職高專及以上的人才,2%的企業只需要中職的畢業生,1.8%的企業目前暫無打算。

2、職業崗位需求

通過對專業調研表、專業人才需求表的分析,發現學生就業的範圍比較廣, 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向:藥廠生產操作、質量管理與控制、研發、工藝設計與改造、醫院藥劑科,除此以外,還有少部分的學生選擇了產品營銷等方向,但都與藥劑有着或多或少的關係。

3、職業崗位能力需求

調查結果發現用人單位對本專業畢業生知識、技能和素質的要求具體如下:

1)基本應用能力:掌握計算機應用、英語閱讀等基本能力,取得計算機一級證書、英語A(B)證書或更高四級證書。2)專業核心能力:在掌握基本應用能力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基本工藝流程的操作、質量控制及現代技術應用能力,取得中藥製劑員中級工證書或中藥檢驗員證書等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資格。3)專業外拓能力: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尤其是管理能力和本專業外的知識能力。4)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針對調研過程中發現的學生流動性大的問題,更應該重視培養腳踏實地、能說、能寫、能講、能協調、能鑽研、能做人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

三、對專業建設提出建議

調查表中企業有關技術管理人員對本專業的建設提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和意見:

1、加強實踐環節的教學,通過職業技能鑑定的培訓和考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加強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加快知識的更新,一方面對開設的專業課程進行內容的調整,增加對專業相關案例的剖析和點評,使學生及時瞭解實際工作情況,爲今後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3、在專業知識、能力、素質培養方面,建議本專業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特別要加強制劑員的實際動手能力,加強藥物組方、加工性能等方面知識,適應製藥行業的發展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四、調查結果對我們的啓示

通過本次專業調研、專業人才需求調查,我們發現問題主要集中在職業知識、技能,道德素養這三個方面,這些問題已成爲影響畢業生向高層次發展和接受繼

續教育的最大障礙。它也必將決定着本專業未來的發展前途,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採取措施,以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專業的建設和發展,培養高素質的應用性人才。

1、重點在職業道德素質上下功夫,對學生跳槽問題頻繁挖掘原因,找出問題的所在。對調查發現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

2、繼續推進培養人才與社會需求相結合,積極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本專業畢業生的各方面能力,爲推動製造業發展做出貢獻。

3、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及時調整課程結構,進行課程體系和內容改革:

(1)專業基礎課程應有機整合,突出項目導入的思想。

(2)專業課程與實踐性教學環節有機互動,做到相輔相成。

(3)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不斷加強職業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5

隨着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遍及各行各業的電子信息化建設浪潮爲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機,電子技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電子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服務等行業的新工藝、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計算機、通信與消費電子的融合預示着一個新的更爲廣闊的市場的來臨;在消費層面,IT產品與數碼、家電、手機等終端設備的互聯互通,與移動通訊環境的平滑對接,引導着電子產品由模擬到數字的生活變革,數字電視、3G融合的數字產品、移動通訊等新應用不斷涌現,孕育着巨大的市場,這些都對從事電子技術行業的技術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爲了更好的進行專業建設,更準確的進行專業定位,電子信息學院電子教研室老師在企業實踐期間對電子專業就業崗位、用人需求進行了市場調研,在調研過程中側重瞭解用人單位的相關崗位能力、素質要求,主要地點是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部分 調研目的與對象

(一) 調研目的

經過對企業調研,經濟發達地區對電子技術專業的高職畢業生需求是巨大的,每年都需要一大批技能操作工人來充實生產第一線,前提是畢業生具備實際操作能力。現在的企業面臨着日趨白熱化的殘酷競爭,爲了減員增效,提高人才的利用率,不願意承擔培訓人才的任務,即企業不養“閒人”,因此企業就千方百計地尋找能夠直接上崗的人才,爲了提高企業的資質等級,各企業都需要具有一定動手能力的大中專畢業生。此次調研的目的是爲了創立職業教育的特色和品牌,深化電子專業“校企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適合本專業本層次培養的基於工作過程系統化的專業課程體系,提升人才培養品質。

(二)調研時間、地點、對象

時間:20xx-1-19至20xx-1-19

地點: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

對象:本次調研的對象是校企合作單位——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各部門負責人和實習學生。

第二部分 調研方法

1、企業專家座談會

調研中,我們在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請到了軟件工程師王經理、硬件工程師李經理參與了座談。會上各專家都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各層次崗位的人才需求及電子專業人才培養的方向等都表示了不同意見。會上,專家們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對就業人才的要求,首先是全方位發展的人才,能很好地與客戶溝通等;其次纔是技術過硬型人才。至於學歷,那是沒有制約性的影響的。

2、參觀交流

本次調研我們參觀了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的各部門辦公室和工作室。中維世紀主要是做安防行業的,公司創立於 ,是一家集安防視頻監控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爲一體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主要研發方向包括音視頻壓縮算法研究及應用,基於雲計算技術的視頻通訊平臺(雲視通)的開發及應用,視頻監控傳輸技術與網絡化、通訊芯片開發及應用,產品線全面覆蓋模擬攝像機、IPC、DVR、NVR、音視頻壓縮卡、顯示屏終端及基於雲視通平臺的各類行業解決方案。

至於學歷、個人品質(如積極向上,善於學習、溝通能力、服從意識、團結協作意識)與崗位的關係,從交流中發現,從事銷售業務、與客戶溝通等崗位與學歷沒有直接關係,而技術主管、人事經理等與學歷有一定聯繫,而對於維修技術人員來說,學歷的影響還是佔相當的比重。

3、調查問卷

針對不同崗位設置了關於崗位需求的調查問卷,獲得了中維世紀科技有限公司的崗位設置及崗位所用到的軟件。該公司需要的崗位很多,大約有57種崗位需要招聘,其中軟件開發工程師、安卓手機開發工程師、嵌入式開發、手機端開發、服務器端開發等是公司當前緊缺崗位。

第三部分 調研內容

主要從企業對人才能力的需求,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市場崗位需求等方面調研。

1、對人才能力的需求

電子行業需要的是掌握了一定專業知識、動手能力強的技能型人才,特別對技能型人才要求比較高,在調研過程中我們注意到,在企業內很多人都承擔了不同的工作角色,打破了原有的“一個蘿蔔一個坑”的用人模式,倡導“一個蘿蔔幾個坑”,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幾乎所有企業都喜歡既懂技能又懂管理,專業知識面廣,一專多能,具有一定社交能力和組織協調能力的專業人才。

2、對人才綜合素質的需求

現在的企業對人才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很高要求,從思想素質到職業道德及人文素質都提出了較高要求。勞動強度大,流動性大等特點決定了電子行業從業人員必須具備吃苦耐勞、勇於奉獻的職業道德精神和品質。

3、企業對職業崗位的要求

電子專業學生的就業崗位羣主要爲電子及相關企業生產線上的裝配工、調試工、檢測工、維修工以及一般的管理員工等。根據生產企業對畢業生適宜職業崗位的要求,總結出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畢業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要求,要求學生具備以下及方面的條件:掌握電子元件的規格、標準檢測方法;掌握計算機應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電子電路圖閱讀能力;掌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的理論和技能,瞭解其發展動態、相關的產業政策和知識產權等法律法規;掌握電子產品的生產管理、技能管理方面的基本知識。

4、市場崗位需求

電子產業的迅猛發展,需求大量的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崗位羣:電子產品製造工程師;電子產品技術支持工程師;電子設備和儀器儀表的系統設計、調試工程師;現代音像工程的設計、調試工程師。

上述這4大崗位羣又包含了更多的具體崗位,是當前社會需求人才較多的`崗位。這些崗位對理論深度和研發能力要求不太高,強調從業人員的實際操作技能;這正是高職院校應用電子類畢業生的特色和優勢。

第四部分 關於專業的思考與建設

經過本次調研,認識到教育不但僅是將書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作爲一名教師,特別是電子教師更應該瞭解行業的前沿知識,不能夠固守書本。同時發現企業很注重對外宣傳,塑造企業文化,對專業人才需求迫切。

同時教育是爲社會服務的,因此爲崗位量身定做學生就是高職教育的職責,爲學生量身定做人才培養計劃更是專業教師的職責。經過本次調研,以及調研後的教學計劃改革,一定能夠使專業培養更貼近社會化。

(一)專業定位

以市場爲導向的專業定位,充分了解市場崗位及崗位能力需求,制定滿足崗位需求培養方案。

(二)專業改革意見與建議

1、建立較爲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

使本專業的課程設置更能適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在制定教學計劃時,組織有經驗的專家、教師認真進行研討,並多次進行修改完善,並聘請專家進行仔細審覈。在課程設置上,做到了既要保證學生能掌握足夠的理論知識,又要使她們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爲學生畢業時能獲取技能證書創造了充分的條件。

2、建立完善的實驗、實訓設施

培養零適應期的應用型人才,建有實驗、實習、實訓基地,主要包括:電子實驗室、EDA實驗室、高頻電子實驗室、通訊實驗室、信息處理實驗室,在這些實驗實訓室可開展單片機、嵌入式、DSP、FPGA、光纖通訊、網絡通訊、信號與系統、現代通信技術等的實驗、實訓、技能培訓、及科技創新培訓,實現了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有機結合。

3、應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

多數企業希望應聘人員具有較高的實踐能力和項目開發能力。如果學生實踐操作競爭力不強,則上崗適應時間較長。長期以來,職業學校培養的學生以其動手操作能力強而被市場所認同,如果喪失了這一優勢,學生就失去了在社會上的立足點。因此要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的培訓,注重實際操作能力。

4、強化學生就業指導

將學生推向社會時候,必須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就業指導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面對企業的面試。學生的接觸面較窄,學校有義務爲學生提供一些就業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掛鉤或校企結合的機制,一方面要形成適合軟件專業特點和區域特色的學生就業推薦模式,建立和疏通學生就業渠道。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6

爲了使我們培養的學生能夠儘快適應市場需求,我們通過各種渠道瞭解當前我們國家建設行業的發展狀況、人力資源現狀以及技能人才需求情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調研分析,同時結合建築企業及畢業生反饋的意見,擬對建築工程技術專業教學計劃重新修訂。現將調研結果作如下報告:

建設事業的改革與發展,急需大批建築技術人才

一、建築業的大發展,迅速擴大了對建築技術人才的總量需求

我國正處在大規模經濟建設時期,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持續增長,20xx年已達55131億元,較之20xx年又增長了12.67%.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60%以上要出建築業及其相關產業完成,近五年來建築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1.64%,增加值年均增長7.29%,都高於同期國內生產總值6.98%的增長速度。隨着產業規模的擴大,近五年來建築業從業人員以年均4.25%的速度不斷加,行業隊伍的迅速擴大,使得行業對專業人才的總量需求逐年大幅度地增長。

二、我國城市化進程,需要大量建築技術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化發展迅速。1990年到20xx年,我國城市化率由18.9%迅速提高到39.1%.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的城市化水平相當低。__大明確提出,要加快我國的城市化進程,到20xx年城市化率要達到55%左右,全國城市人口將達到8.2-8.7億。這一宏大的戰略目標,對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專業技術人才提出了急迫的、大量的需求。

三、建設事業中新興行業的出現,拓展了急需人才的技術領域

伴隨着建設事業的改革、發展和市場化進程,近年來出現了從業人員數量增長很快的新興行業,比較突出的有建築裝飾業、房地產業和物業管理業,20xx年這三業中從業人員數量分別已達850餘萬、118萬和233萬。這些新興行業的出現,明顯加劇了人才市場中建築技術人才短缺的局面。

四、建築領域的科學進步,對建築智能化技術人才提出了大量需求

隨着信息技術、控制技術、網絡技術在建築領域的廣泛應用,智能建築工程已成爲建築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建築工程先進技術水平的試題和工程投資取向正在發揮重要影響,目前在建築工程智能化方面的投資已佔建築工程總投資的5%-10%,大量現有建築進行建築智能化的改造,建設行業的設計施工和牧業管理單位,已經對建築智能化技術人才,尤其是施工安裝和運行維護的一線人才,提出了越來越迫切的需求。

我國建築技術人才需求分析:

當前,在建築業3893萬從業人員中,生產一線的員技能低,絕大多數未經任何培訓直接上崗,高級工不足2.4%,技師不足1%,高級技師不足0.3%.專業技術人員154.6萬,經營管理人員194.6萬,分別佔從業人員總數的4%和5%,兩類人員合起來僅9%,這個比例數遠遠低於全國各行業18%的平均水平,也低於採掘業。建築技術人才數量上嚴重短缺,是目前建築業面臨的嚴峻問題。

通過調查分析,建築技術人才短缺突出表現在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裝飾、建築設備這三個專業領域。建築工程技術專業領域建築業從業人員中約78%分佈在建築施工企業和市政工程施工企業,總數爲3036萬上以人。目前,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爲310.58萬人,佔從業人員總數的10,23%。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中,本科以上學歷佔10.19%,專科學歷佔30.40%

今後10年,建築與施工隊伍從業人員按3000萬考慮,技術與管理人員要達到30%,即900萬人左右,未來10年需要補充技術與管理人員600萬人,年均60萬人,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其中的60%,每年要培養36萬人。

建築裝飾專業領域

目前,我國建築裝飾業的從業人員已達850萬,其中一線操作人員80%以上是家民工,技師和高級技師的比例均不足1%,專業技術和經營管理人員51萬左右,約佔從業人員總數的65.技術與管理人員的學歷水平之建築工技術領域低,專科及專科以上學歷約佔33.3%.在生產操作人員中,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或建設職業技能崗位證書高級工爲4.04%、技師和高級技師爲0.09%。

今後10年建築裝飾業從業人員要達到1100萬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比例約20%,即220萬人左右,需淨增約150萬人,年均增加約15萬人.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中的50%,每年需培養7.5萬人。

建築設備專業領域

20xx年,建築設備安裝領域從業人員443.07萬,在建築業中所佔比例爲11.1%根據對部分建築設備安裝企業的調查統計,國有企業、集體企業和農村勞務企業的從業人員分別佔設備安裝領域從業人員總數的10%、10%和80%,這三類企業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數量約55.38萬左右,佔該行業從業人員總數的12.5%,生產操作人員的數量約387.69萬,佔該待業從業人員總數的87.5%

今後10年,建築設備安裝業的從業人員要達到500萬,專業技術與管理人員的比例需要30%,10年內需補充約100萬專門人才。若由高、中等職業教育培養其中的60%,即60萬人,每年還需培養6萬人左右。

建築技術專業教育現狀建築技術教育培訓的基本情況

目前,全國設有建設類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有290餘所。20xx年建設類高職專畢業生66742人,招生142683人,在校生324144人。

建築技術教育培訓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育培訓規模遠遠不能滿足行業需求

建築業專業技術與經營管理人才與從業人員總數的比例按全國各行業平均水平18%計算,目前需要700.74萬人,現在僅有349.20萬人,總量缺口爲351.54萬人。20xx年,建設類大中專畢業生達到歷史最高水平,中等職業教育、高職高專教育和本科以上教育的畢業生分別爲9213人、77564人和69714人。粗略按當年畢業生全部進入建設行業,且不考慮自然減員等因素,以這樣的培養速度滿足目前行業的需求需要18.85年。可見,建設教育在總規模上與行業需求之間相距甚遠。

(2)教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以能力爲本位還有很大差距

近年來,建設職業教育的教學改革成績顯著,對“能力本位”的認識逐步深刻,在課程內容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上也取得了成效。但全面貫徹落實“以就業爲導向,全面素質爲基礎,以能力爲本位”的精神還有很大差距。課程內容體系,尤其是理論教學內容體系,還遠遠沒有擺脫“學科型”體系的束縛;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還沒有成型,尤其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的實踐教學體系還在初步探索之中;“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建設剛剛起步,還遠不能適應職業教育的需要;學校的實驗實訓條件遠不能滿足使學生畢業即能頂崗工作的需要;企業全面介入職業教育全過程的能動機制尚未形成,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途徑尚不暢通。

對我係建築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工作的建議

綜上所述,我係的建築工程技術專業的培養方向應該從建設行業生產一線對技能型人才的急需出發,在建築與市政施工、建築裝飾、建築設備等三個專業領域實施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工程。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優化教學和實訓過程,探索新的培養模式。堅持爲經濟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服務,爲促進就業和再就業服務的辦學指導思想;樹立以就業爲導向,以全面素質爲基礎,以能力爲本位的教育理念;提高職業教育對社會的反應能力,緩解建設行業技能型人才的緊缺狀況,促進建設職業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根據當前我係建築工程專業培養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1.堅持制度創新,全面推行建設職業資格制度

根據國家的“先培訓、後上崗、先培訓、後就業原則,全面推行關鍵崗位準入制度”,我係應儘快完善“雙證制”,在技能型緊缺人才的培養和培訓中實行學歷證書、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相結合,加強學歷證書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溝通。

2.構建以能力爲本位的課程內容體系

理論教學內容體系,要儘快擺脫“學科型”體系的束縛,加林課程整合的力度,使之與職業能力的培養緊密結合。在此基礎上,搞好事例後課程的教材編寫工作。

圍繞職業能力的培養,建立以能力爲模塊的相對獨立的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要投入力量編

寫實踐教學的教材,完善職業能力的考覈體系,建立實踐教學質量的評價體系。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內容有機結合,形成以能力爲本位的課程內容新體系。

3.建立校正合作的人才培養機制,實行“訂單”式教育新模式

實踐教學是培養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而在企業進行的現場實踐又是其中的關鍵。對於建築技術類專業而言,由於建築產品生產過程的不可重複性,學生如果沒有經過在真實的工程項目中的現場實踐,畢業即能頂崗工作是不可能的。必須建立學院與企業雙贏互動的新機制,使企業全面介入職業教育的全過程,並依照“訂單”方式優先錄用合作院校的畢業生。充分利用企業的工程項目和工程技術人員等可利用的教育資源,建立校合作的人才培養能動機制,實行“訂單”式培養和培訓的新模式,樹立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培養責任,對學生實施學校、企業雙主體教育的新理念。

4.切實有效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和實驗實訓基地建設

“雙師”素質的師資隊全是搞好職業教學改革的關鍵。必須採取得力措施支持教師參與企業實踐,提高他們的專業實踐能力。同進聘請企業的工程技術與經營管理人員到學校任教,或擔任實踐教學的.指導教師,儘快形成“雙師”素質的師資隊伍。

實驗實訓是高職教育教學活動的核心,是實現以就業爲導向的根本途徑,加強實驗實訓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關鍵。目前,我係的實訓基地及實驗設備數量嚴重不足,這樣就會制約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質量和數量。只有加大投入力度,搞好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才能使我們的教育教學真正實現以就業爲導向,以能力爲本位。

五、對修改教學計劃的建議

(一).重新確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使畢業生質量標準要明確具體,能反映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

(二).重新構建人才培養目標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三).重新構建課程體系,建立起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的理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體系和素質形成體系;

(四).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建立起開放式的產學研結合的教育體系;

(五).樹立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意識,建立現代化課堂教學模式;

(六).專業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分析

1.專業知識結構:

(1)具有本專業所必需的數學、力學、信息技術、建設工程法律法規知識;

(2)掌握建築構造、建築結構的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

(3)掌握建築材料與檢驗、建築施工、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施工管理、質量檢驗、施工安全等專業技術知識;

(4)具有建築水電設備等相關專業技術知識;

(5)瞭解建築施工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相關信息。

2.職業能力結構:

(1)具有正確識讀土建專業施工圖的基本能力;

(2)具有正確使用建築材料並進行檢測、保管的能力;

(3)具有一般建構構件計算、設計和驗算的能力;

(4)具有應用計算機進行專業工作的能力;

(5)具有較強的施工現場組織和管理的能力;

(6)具有較強的處理施工技術問題的能力;

(7)具有參與施工圖紙會審工作的能力;

(8)具有一、二個主要工種操作的初步技能;

(9)具有工程項目招投標和經營管理的基本能力;

(10)具有社會交往、處理公共關係的基本能力;

(11)具有藉助工具書閱讀和翻譯本專業外文資料的初步能力。

3.綜合素質結構

(1)政治思想素質

熱愛中國共產黨、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和改革開放的政策,事業心強,有奉獻精神;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遵紀守法,爲人誠實、正直、謙虛、謹慎,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公共道德。

(2)文化素質

具有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具有良好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能力;知識面寬,自學能力強;能用得體的語言、文字和行爲表達自己的意願,具有社交能力和禮儀知識;有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

(3)身體和心理素質

擁有健康的體魄,能適應崗位對體質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樂觀的人生態度;朝氣蓬勃,積極向上,奮發進取;思路開闊、敏捷,善於處理突發問題。

(4)業務素質

具有從事專業工作所必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具有創新精神、自覺學習的態度和立業創業的意識,初步形成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的就業觀和人生觀。

六、對修改課程體系的建議

優化課程體系,根據就業導向、能力本位的要求構建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爲主線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

1.理論課程體系

由必修公共課和專業課、專業選擇模塊、選修課組成。根據目前建築市場需求情況,專業選擇模塊設置了建築施工管理和工程預算兩個專業方向,並以建築施工管理爲主設置課程,工程預算方向課程設在選修課中,有利於學生多方選擇。選修課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開設。

2.實踐課程體系

增加理論課程內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數,加大實踐課的教學力度。除以往的畢業實習外,增加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和崗位實習,完善課程設計。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7

一、專業技術簡介

法律文祕專業是按照教育部關於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文件精神和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立足政法,服務社會”的辦學方針,充分體現高職教育以就業爲導向的人才培養理念,實行理論與實踐並重,學歷教育爲主兼顧職業證書教育,強調學生能力與素質養成的人才培養模式。爲遼寧的經濟建設培養具有較高政治素質和職業能力、掌握一定法律知識的文祕專門人才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專業。該專業是20xx年遼寧省唯一申報成功的司法文祕類專業。並於20xx年按照教育部專業名稱改革要求更名爲法律文祕專業。

法律文祕專業作爲我院首批申報成功的高職專業,自20xx年設立以來根據社會對法律文祕專業人才的素質能力要求和就業崗位(羣)需求變化,不斷調整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專業內涵,並充分收集畢業生及用人單位對專業培養目標的信息反饋,建立了畢業生跟蹤調查計劃。在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先後4次組織相關教師修改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對課程模塊作了重大調整,使之能夠充分適應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和不斷健全的法制社會對法律文祕專業人才的知識水平和素質能力要求。通過專業內部完善,使專業始終在學院專業招生、就業方面保持着較高水平。並於20xx年通過院級示範專業立項審批。

二、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遼寧公安司法管理幹部學院成立於1948年,近60年裏爲新中國的政法系統培養了大批的領導幹部,被譽爲遼寧政法系統的“黃埔軍校”。學院的畢業生資源爲本專業的設置及優化提供了大量翔實可信的人才需求數據,成爲本專業找準定位、探索培養應用型人才規律的人脈基礎。

據多次調研反饋,社會對文員特別是法律文員需求量巨大。形成對此類人員大量需求的原因在於:近年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城市化進程加快、對外經貿活動頻繁,客觀上造成了糾紛的增多;同時隨着我國法制進程的加快,人民的法律意識日益增強,各級法院、檢察院等司法機關和律師事務所等法律服務機構的業務量不斷增加,日常性事務和記錄性工作日益增多。以瀋陽市各基層人民法院爲例,書記員基本分爲兩種情況:一是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經公務員考試合格而錄用的正式書記員,這類人員屬於法院正式工作人員,約佔目前法院全部書記員的.40%,工作滿一定年限且通過司法考試的可晉升爲助理審判員;聘用制書記員約佔到書記員總數的60%,在聘用制書記員裏,多爲職高或大專中文、計算機、法律等專業畢業生,多數沒有受過法律尤其是法律文書、司法筆錄、卷宗整理等專業訓練,不僅需要較長的時間適應工作,而且在製作筆錄、打印判決及送達簽收等方面出錯率較高。難以適應人民法院工作制度化、正規化、專業化和規範化的要求。同時,隨着我國社會主義法制不斷健全,法制觀念深入人心,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所等社會法律服務機構紛紛建立,能夠承擔一定接待、記錄、檔案管理工作的辦公室管理人員、律師(文字)助理等有較大的市場需求,應用型法律文祕實用人才供求矛盾突出。

20xx年,學院結合自身辦學優勢,決定申辦法律文祕專業。同年,本專業完成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及教學計劃的設計,成功獲得了教育管理部門的批准並正式開始招生。

首屆法律文祕專業招生、教學、就業的良好效果促使我們堅定了辦好法律文祕專業的信心。在總結辦學經驗和跟蹤調研的基礎上,我們充分論證了法律文員工作所必需的素質能力,確定了以文祕工作技能作爲核心技能、以法律知識作爲理論鋪墊、以實際職業能力作爲培養重點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了法律文祕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專業發展走上了健康有序的軌道。20xx年,本專業被列入學院院級示範專業建設計劃。

社科系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8

爲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貫徹省委、省政府人才興晉戰略,爲提高藝術院校服務國家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現代產業體系建設的能力,提高藝術類高等職業學校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分別從我省當前美術專業現狀、社會對美術專業人才的需求、我院美術專業教育現狀等方面,對我省基層文化館(站)、藝術畫廊和中國小美術師資、行業企業,以及學院美術專業建設情況進行了調研、分析。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調研報告,以便更好地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順利完成我院美術專業的建設發展。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與專業改革調研指導思想 1、調研活動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爲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服務爲宗旨、以就業爲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以提高教學質量爲核心,創新體制機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課程結構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全面提升藝術類職業學校專業建設水平和產業服務能力,努力培養藝術類美術專業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爲山西經濟發展建設提供優質人力資源支撐。

2、調研活動思路方法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於支持高等職業學校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通知》(教職成[20xx]11號)文件精神,我們深入我省造型藝術行業團體、基層文化館(站)、中、國小校和畫廊等單位,通過書面問卷、個別訪談、電話調查、座談會、文獻查閱、網站檢索等方式,分析造型藝術專業人才結構現狀,專業發展趨勢,人才需求現狀,崗位對從業人員知識及能力、相應的職業資格的要求,學生就業去向等情況,進一步完善我院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方案,以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團隊,加強實踐教學,提升造型藝術專業服務我省經濟社會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二、美術專業人才需求調研 1、行業發展的社會背景

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髮展和對社會精神文明和主旋律文化的倡導與普及,人民羣衆對文化藝術的綜合需求也出現了多元變化,美術事業的發展以多種藝術樣式爲表現,並以其雅俗共賞的特質爲社會服務,以滿足人們的精神生活的需求,它同時給我們的藝術教育提供了一個發展空間;它是我們美術專業教育生存發展繁榮的重要社會條件。同時市場的發展變化也爲當今的美術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條件,由於近年來美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各院校以藝術設計人才的培養爲主,美術專業人才逐年減少的現狀,美術專業高職教育階段如何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美術專業教學的課程結構的改革是我們面對的主要課題。

隨着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藝術審美要求越來越高,需求越來越豐富,趣味也趨向多元化。社會的需要,帶動和促進了我們對美術專業人才培養及藝術教育事業的發展和提高。在未來的藝術市場中,

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壁畫、雕塑等藝術作品也將有相應的空間。

山西省蘊涵着豐富的傳統繪畫、雕塑、壁畫、書法、民間剪紙等藝術寶藏,從最早的漢代畫像石、畫像磚、北魏的大同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藝術,北齊婁睿墓壁畫,唐代的五臺山佛光寺壁畫藝術,宋代晉祠聖母殿雕塑藝術,宋代的巖山寺壁畫藝術,金代大同華嚴寺壁畫和朔州崇福寺金代壁畫藝術,元代永樂宮壁畫藝術等源遠流長的歷史和豐富的民間藝術人文資源,它是造型藝術專業高職教育健康發展的沃土。近年來山西省委、省政府把“調整產業結構”作爲興晉富民的重要舉措,尤其是文化產業已成爲山西新的經濟發展增長點,對於山西傳統藝術的開掘、整理和現代繪畫藝術的創新和發揚亟需一批專業的美術人才,這爲我省高職美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也爲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2、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近年來我省的繪畫、書法、雕塑等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的新變化,通過我們認真調研,在全省各地文化企事業、中國小、藝術公司、畫廊、畫院、各美術中大學聯考培訓學校和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中都離不開美術專業的藝術人才培養,隨着我省的文化事業發展走上了跨越式發展的道路,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設文化強省的戰略目標,美術專業教育工作更要抓住機遇,致力於培養我省文化藝術人才,使美術專業教育再上一個新臺階,爲美術專業教育創造一個新的發展機遇,創造更好的平臺。

根據我係近年來對我省文化及相關產業綜合情況的調查瞭解,同時也結合了《山西省文化廳20xx年度山西文化統計年鑑》,具體情況見下表:

文化及相關產業

比例 從事單位

藝術教育業 文化市場經營機構 基層文化館(站) 畫廊 美術中大學聯考師資 其他文化及相關專業 美術設計、出版、報社 18% 10% 20% 3% 15% 15% 15% 中國小美術師資 藝術管理工作 美術宣傳工作 職業畫師 基礎美術技能培養 企事業單位美術工作 美術設計、美編

通過山西省基層文化大調研的結果數據表明,由於各種因素的制約,在中國小、文化市場、基層文化館站等部門人才缺少的問題依然非常突出,這種現象嚴重地制約了我省美術教育事業的發展。我們在調查中發現,一是省內偏遠貧困地區的文化(站)、中國小、美術人才嚴重缺乏,各地山區的中、國小美術師資嚴重缺失。二是現有人員年齡老化。三是現有人員存在學歷層次偏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省藝術事業的發展。文化教育對高質量人才的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但從目前全省美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模式來看,並不能充分滿足這一需求。我省廣大鄉鎮、農村中國小爲加強學生素質教育也需要大量的藝術師資。綜合各方面的人才缺口,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還需要我們根據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不斷調整人才培養方案。

3、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分析

從事美術專業的職業崗位大體可歸納爲:1、從事藝術創作類(主要爲各地畫院、社會各層次畫廊、各大、中、小企業單位、出版社、報社、文

化旅遊娛樂場所美術編輯美工等);2、從事教育類(大、中專學校藝術類專業教育、普通中、國小及有關社會辦學單位等);3、從事美編、輔導類(有關藝術館、站和社區文化中心等);4、從事藝術研究類(藝術科研單位等);5、自由美術職業者(職業畫師、美術中大學聯考班、農村的民間美術藝人等,數量極大)。

三、美術專業現狀調研 1、專業點分佈情況

從我省的發展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角度看,擴大培養藝術後備力量,既適應文化事業發展的要求,也提高全民的文化藝術素質,同時也滿足了廣大學子對知識的渴望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嚮往,對文化事業的發展有着積極作用。

根據20xx年山西省文化廳公佈的“山西藝術教育調研報告”統計,我省設置藝術專業的本科院校、高職高專學校,由1998年以前的不到10所,發展到現在的46所,在校生人數也在逐年增加。在全省64所高等院校中,有46所院校設立了藝術類專業。其中,少部分設立了美術繪畫專業課程,如:中國畫、書法、油畫、雕塑、版畫專業。影視美術專業和綜合壁畫專業只有一至兩所院校開設。

2、專業招生與就業崗位質量分析

美術專業生源主要來自我省各地區。近年來我省美術生源一直保持較快的發展勢頭。從近十年來看,美術考生從兩三千人一直髮展到近年二萬八千左右的美術大學聯考生,生源是有一定保障,但近年來美術生源質量和綜合素質明顯下降,高職高專生的生源較爲突出。美術專業的生源大體由兩個部分組成:1、有專業特長的普通高中畢業生;2、各類藝術中專學校、藝術類職業高中。

依據全省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的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0%,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0%,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

雖然近幾年就業形勢嚴峻,從美術專業學生就業去向比例來看,就業情況較爲平穩。各類與藝術類專業相關的行業(企業)中國小、文化館、畫廊、出版社美工等成爲該專業學生就業的主要渠道。此外,由於美術專業的特殊性和本專業學生較強的實踐能力,自主擇業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進入社會各類私企、畫廊、美術大學聯考培訓、藝術公司等也逐漸成爲學生就業的重要渠道。

隨着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完善,學院在20xx年設立造型藝術系,調整了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使人才培養更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根據歷年美術專業就業崗位分佈情況統計,畢業生中進入事業單位的佔25%,進入行業(企業)單位的佔45%,自主擇業的佔25%,繼續深造的佔5%。隨着社會發展變化,美術專業市場的發展和美術專業的專業特殊性,美術專業學生都有較強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擇業能力,自主擇業靈活就業(開辦畫廊、中大學聯考美術培訓班)的畢業生人數逐年上升,逐漸成爲其就業的主要渠道。畢業生就業區域主要集中在山西,60%在太原市就業,30%在地市級城市就業,10%在縣城及以下地方就業。

3、美術專業教育情況及存在問題分析 (1)課程設置情況

近幾年,隨着藝術職業教育的發展,各藝術高職院校都圍繞美術專業職業崗位羣建設和職業能力的需求對專業教學進行了改革和探索,在課程結構設置上做了相應的調整。我係結合省內調研情況對本專業設置和專業課程結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和改革,按職業崗位的要求,在課程設置上結合就業發展需求加入了藝術設計基礎課和造型基本功綜合繪畫表現技法課,同時加大了實踐技能訓練的力度,加強了藝術寫生實踐課時的比重,我係在沿襲傳統的繪畫教學模式基礎上努力加強完善課程結構的合理性,以進一步適應本專業培養目標。

(2)專業實訓條件情況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各學校美術繪畫專業都建有一定的實訓設施,但各學校之間的實訓環境和條件差異很大。總的來說各學校在實訓設施建設上的經費投入都顯不足,離培養高端技能型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要求還有在一定的距離,實訓條件還需完善。

(3)推行“雙證書”制度情況

目前,各藝術職業院校大多都在推行“雙證書”制度,但發展不平衡,有的學校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未開展此項活動,有的學校獲證率高,有的學校獲證率低。近年來,我院美術專業學生中級證書通過率達到95%左右。

(4)師資情況

調查顯示,我省內各藝術院校美術繪畫專業師資配備有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專兼職”教師比例不當,“雙師型”教師數量偏少,職稱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近幾年,我院積極組織青年教師深入一線參加藝術實踐,鼓

勵青年教師報考研究生,參加藝術系列職稱評定,使美術專業教師和美術史論教師隊伍結構得到一定改善,但與人才培養要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美術專業教學改革建議

隨着省內藝術市場對美術專業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對美術繪畫專業人才的基本素質和專業技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 也不再盲目追求高學歷, 而是紛紛將眼光瞄準了比較實用的技能型藝術人才,通過調研,我們進一步認識到,美術專業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產學研相結合,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進一步調整課程結構設置,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運行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專業教師業務能力與史論教師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全面提升美術專業教學和實訓基地建設,緊緊圍繞繪畫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的培養和教學改革,爲藝術市場發展提供合格的藝術人才。 開拓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渠道。

(1)推進校企對接,加強專業協同合作

爲保證本專業學生藝術實踐與就業,美術專業根據本專業特點和實際情況,認真調研,聘請社會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努力創造實現美術專業教學與企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推行“雙證書”制度,實現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近年來美術專業與社會畫廊、中國小、藝術設計公司和各地寫生實習基地建立了不同形式的校外實訓基地,通過與這些基地的合作,進行靈活多樣的教學組織形式,實現專業教學要求與企業(行業)崗位技能要求對接,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在教學過程中,把美術專業的新技術、材料的運用引入專業教學體系,並把校企共同開發與專業課程和教學資源有機的融入一體,將學校的教學過程與社會需

求(行業)緊密結合,校企結合共同完成教學任務。

(2)努力探索優化美術人才培養方案,積極推進中高職藝術教學體系銜接

美術專業在堅持從日常課堂基礎教學到藝術實踐、生活體驗到藝術創作過程中,努力探索高等藝術職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圍繞專業教學發展動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爲中心,強化專業基礎技能,造型能力、綜合技法表現能力與藝術理論基礎修養,提升本專業學生的綜合素質,積極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思維理念、自覺研習專業學習的主攻方向,堅持造型基礎,專業技能與美術專業理論並進的教學模式,在高職專業前兩年的教學中,完成基礎教學任務,爲高年級打下堅實基礎。爲藝術實踐與實習就業打下良好基礎。從而達到專業技能與綜合素質的雙重培養目標。

(3)深化課程教學內容改革,加強教材建設

美術專業在原有教學基礎上,針對本專業教學發展變化與各畫種的專業要求,積極推進教學改革,積極引進先進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內容。以專業技能培養爲基礎,以職業能力培養爲核心,注重專業基礎技能知識和技法表現能力學習及藝術理論綜合素質並重的教學模式,全面推進美術專業教學發展,注重精品課程的建設,加強主幹課程教材建設,努力構建特色教學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

(4)建設教師團隊,提升服務能力

加強和完善教師隊伍的培養建設,強化造型基礎教學實力與提升藝術創作及理論教學的師資團隊建設,積極促進“雙師”結構,鼓勵青年教師堅持專業基礎教學與實踐,促進專業骨幹教師在藝術創作、教研、學術和

社會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鼓勵教師參加技能培訓並獲取藝術系列職業資格證書;根據實踐教學的需要,有計劃的選聘既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又有一定教學能力的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促進本專業教學與實踐;積極引進與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在教師隊伍的學歷結構方面使研究生學歷教師達到青年教師比例的45%以上;深化藝術職業道德教育、進一步強化師德師風建設和教師業務考覈等活動,努力建設一支結構合理,師德師風優良、教學技能強、專業水平高的教師隊伍。

完善校企合作機制,構建專兼結合的專業教學團隊,使本學科在專業應用領域與實際相結合,力求達到專業教學與社會實用人才需求的有效接軌。

(5)加強藝術實訓,轉變培養模式

全面推動藝術實踐教學,努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藝術感受、綜合表現能力和藝術創新能力。推動藝術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學生與社會實踐聯繫,在日常教學中與社會服務、美術展覽、畫廊等有機聯合,強化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教學中鼓勵教師引導學生,綜合本專業特點和優勢積極大膽實踐,多與社會接觸,並依託學院教學平臺,教學指導,爲藝術實踐實訓創建良好的支持,使美術專業教學走向多元化的藝術培養模式。

(6)實施第三方評價,加強教學質量考覈監控

藝術教育質量與畢業生就業率以及社會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是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因素,實施第三方評價,即建立學生及其家長、就業單位、藝術行業、研究機構等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的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制度。

加強對藝術教學及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發展的監督與質量監控,對藝術人才的培養、專業設置規劃、藝術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和教學大綱的修訂、爲教學改革提供重要的依據,它將進一步推動藝術職業教育改革,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做到良好的自我監控、主動有效的使教學改革與研究引向健康發展的軌道。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9

視覺藝術與人的視覺感官密切關聯,其範疇十分廣泛,凡看得見、摸得着的藝術,如傳統的國畫、油畫、雕塑、版畫,以及現代動漫畫、攝影、影視、環境等藝術門類,皆爲視覺藝術。數字視覺藝術其實就是這些藝術門類的“數字化”,雖然這種基於“數字技術”之上的視覺藝術目前還屬於新興的藝術,但在今天的藝術應用領域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在環境藝術中,數字技術使得設計師在環境規劃方面如魚得水,對他們的工作幫助極大,在某種程度上,也讓環境與城市規劃設計更加人性化。隨着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轉型戰略目標的提出,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培養也越來越來迫切。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數字媒體高速發展的浪潮中,企業或市場對信息技術與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數字視覺藝術教育的培養方法因此更趨多樣化抑或複合化。

20xx年,人社部更是把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列爲在國家新職業技能人才培訓六大專業之一,並加大其建設與發展力度。無論是早先的圖案設計教育還是今天的數字媒體藝術教育,其目的都是爲市場需求培養人才,即便是國畫、油畫、雕塑等都無法與市場絕緣。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藝術感悟能力、創新意識的培養,更注重面向市場的實際應用能力,這些纔是今天的藝術市場之所需。雖然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但隨着社會需求的變化,它亦是一個常談常新的問題。

因此,結合企業或市場對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我們從中國目前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主體、動力、環境及創新能力等關鍵環節出發,對北京、上海、廣州、青島、西安、大連六個城市近百家從事數字視覺藝術的不同性質的企業進行了問卷調研。本次調研主要集中在民營企業(佔75%,全國範圍),它們代表着衆多中小型企業對視覺藝術人才的需求願望,包括室內外建築效果與動畫設計、影視動畫與後期特效合成、廣告設計等方面的情況。本報告在具體調研的過程中主要是面向應用性的視覺藝術人才,而非純藝術的視覺藝術人才。

一、數字視覺藝術概念及特徵

隨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國外數字視覺產品的出現,以及個人計算機或個人終端機的普及,近些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視覺藝術行業的數字化呈現出較快的發展態勢。特別是中國數字視覺藝術的十多年發展,已經爲現今的數字化視覺藝術錘鍊了能夠應對不同需求的人才隊伍,並積累起相對豐富的技術與藝術資源,成爲中國現階段數字視覺藝術的核心內容。

(一)數字視覺藝術的概念

什麼是數字視覺藝術?在新媒體情境(new-medium condition)中,視覺藝術已經從傳統的物質性構成中被“數字”(digitized)了,並轉化爲當代媒介藝術無所不能的“數字資源”,在當下更趨多元的時代,這些被“去經典化”的視覺藝術作品比“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更深入人們的生活,因爲媒體與科學技術的擴張已成爲生活主導的事實,不得不讓人們面對數字視覺藝術的普遍性拓延。用馬歇爾·麥克盧漢的話說,作爲人類情感與思想表達的一種媒介,數字視覺藝術也屬於“人的延伸”範疇。這樣看來,所謂數字視覺藝術,是指藝術家利用具備圖形處理能力的電腦爲核心技術設備,進行基於數字編碼技術上的藝術作品的創作活動。與傳統藝術創作的不同處在於,數字視覺藝術作品還需藉助網絡等主流的傳播媒介進行發佈、展示,以便受衆觀看、欣賞或以互動方式完成欣賞,這一藝術審美過程可被視爲完整意義上的“數字視覺藝術”。正因爲如此,當代數字視覺藝術中更偏好於探討虛擬與真實混雜的特性,其最佳寫照就是在數字媒體技術環境中呈現的攝影般寫實的動態影像,以及“真實的”人機交互效果。

(二)數字視覺藝術的特徵

從概念表述中可看出,當下動態的以及人機交互的影像,實際上已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的主要表徵,這是因爲:一方面,數字技術的介入,使得視覺藝術作品的互動性更傾向於人與虛擬對象的關係,而非與源對象(即傳統視覺藝術中的“模特”)之間的關係;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創造的虛擬空間讓人們“身臨其境”,其中的時空錯置感讓今天的視覺藝術創作有了無限可能性,而不至於被源對象所限制。正如現代設計先驅之一的亨利·凡·德·威爾德說,技術是產生新文化的源泉;文化理論開拓者的丹尼爾·貝爾也認爲,“視覺觀念成爲了主流。……科學技術的發展孕育了這種新文化的傳播形式”。言下之意,數字視覺藝術也是數字技術孕育與發展的產物。不同領域涉及到的技術內容不盡相同,涉及到的技術也非常多,但無論何種技術,它必須在在具體的應用中體現出自己的價值。

由此可見,由於技術的牽引,數字視覺藝術呈現出三個比較明顯的本體特徵——“虛擬性”(Virtuality)、“交互性”(Interactivity)與“技術性”(Technicality)。顯然,在當代新的視覺藝術創作中,技術表現出的極致動能前所未有,無論是在虛擬(如動畫與遊戲)或仿真技術(如建築與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效果圖、體驗式漫遊)領域的應用,還是投影機、攝影機與紙媒等媒介領域,技術始終是當代視覺藝術創作的根本,並且無法與藝術真正分離。因此,數字視覺藝術必然涉及到許多應用領域,如影視、廣告、遊戲、攝影等,而傳統的美術也可以作爲“源文件”形式被涵括在可視的數字視覺藝術之內。不難看出,數字視覺藝術集傳統美術、現代媒體技術及視覺設計於一身,不僅爲人的生活帶來高效與便捷,同時也改變了我們對藝術的理解。以20xx年世博會上展出的的《清明上河圖》爲例,觀衆可以在長90米、高4.5米的弧形屏幕上,看到圖中1000餘個中國古代人物形象在日夜景交替中,舉止各異、栩栩如生。影像播出長達4分鐘,“原汁原味”地再現了清明上河圖的風采。虛擬的場景將《清明上河圖》賦予了全新的生命,曾經幾千年前的封建社會的繁榮景象是我們今天無法想像的,通過虛擬方式瞭解那段歷史,也爲我們提供了一條對其文化、歷史的鑑賞最便捷和最直接的途徑。

二、企業需求的人才及其規格

人才,是指那些在一定社會條件下爲社會的某一領域創造性地做出較大貢獻的人,其核心關鍵詞是“創造”與“貢獻”。按照這樣的理解,在數字視覺藝術領域,那些有創造性的人,一般情況下應該是技術與藝術“雙棲”及市場的開拓者,他們的普遍特徵,是通過創造性的勞動爲數字視覺藝術行業貢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這些人大多集中在電影、遊戲或娛樂等領域,比如斯皮爾伯格、詹姆斯·卡梅隆、暴雪執行副總裁Frank Pearce等等。

然而,如果以此來衡量“人才”,那麼大多數人難以成“才”。事實上,人的勞動按其層次來劃分,可分爲模仿性勞動、重複性勞動和創造性勞動三個層次,前兩種勞動都是以繼承性爲重要特徵,即重複前人創造出來的勞動形式和經驗,而勞動者自身沒有創造,因而在勞動經驗與價值上,並不具有明顯的提升。但不可否認,這兩個層次上的勞動者對推動人類社會的整體進步,以及在夯實人的勞動成果方面,還是起着重要作用的,是另一種意義上的人才。換句話說,模仿與重複是創造的基礎或前提,創造性的人才最開始也必然會經歷模仿與重複的勞動過程。在國內目前多數的教育條件與環境下,毋庸諱言,創造性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因爲“人才”不同於一般人,其最本質的一點就在於他能超越前人和常人並有所創新。當然,現實也不至於如此悲觀。在學院教育之外,社會職業培訓機構起着完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作用,踏入社會的有志青年還可以在工作中尋找更有力的發展機會,同時也能有效地提高自身的素養。一旦具備天時、地利、人和,原本處於模仿與重複層次上的人,將最終成爲有創造力的人才。這就是我們強調市場或企業需求之於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重要性的主要緣由,也是人們更深入地揭示“人才”核心的意義所在。

表1:數字視覺藝術的發展前景

面對數字視覺藝術的廣闊前景,不同企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人才的理解與需求自然會有不同之處。現如今,國內外各大小型遊戲、傳媒、電影等製作公司成百上千,部分有實力的公司配套有相應的培訓部門,已解決了公司內部技術力量不足的問題。社會上還存在以數字技術爲核心板塊的專業培訓機構,它們爲國內數字視覺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前進的勇氣。然而,對多數培訓機構或部門來說,他們所需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標準並不明朗,因此需要通過市場調查來解決這一缺憾,並提供或建立恰當的培養規格。

(一)市場中的基本情況

從全國範圍的調查結果看,不少企業在招聘新員工的過程中,都認爲數字視覺藝術方面的人才是“非常緊缺”(24%)和“比較緊缺”(55%)的(見表2)。其中,北京企業回答“非常緊缺”的比例最低,爲11%,而大連的比例最高,達到了50%,也就是說,特大型城市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資源上較一般的大城市(二線城市)豐厚。然而,這一結果並不等於說市場上沒有數字視覺藝術方面的求職者,而是因爲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太少了,或者說,願意到二三線城市工作和發展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並不多,以至於對那些身處二線城市且急需用人的中小型企業來說,卻爲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而發愁。在這種情況下,除上海的相關企業在“可提供實習基地”的比重較高(68%)之外,青島、西安、大連等二線城市的企業普遍傾向於面向社會和院校“可提供實習基地”以及“可進行人才委託培養”,兩項比重均高於北京與廣州。具體來說,企業在人才需求方面的情況是:

表2:數字視覺藝術人才供需基本情況

1. “最爲緊缺”的人才需求

由於被調查的企業大多集中在較爲專業的藝術/設計/創意(51%,全國範圍)以及建築/房地產(29%,全國範圍)等領域,因而這些企業所需的人才多數是從事建築效果圖/建築動畫類、影視動畫/後期/特效類的技術或視覺藝術的人員,而且“最爲緊缺”,前一類的比重達到了(42%,全國範圍),後一類也達到了(30%,全國範圍),兩類相加,人才需求比重已達72%。在所調查的六個城市中,有四個城市的企業對“最爲緊缺”的建築效果圖/建築動畫類的人才都超過了50%(見表3)。由此可以看出,房地產和娛樂行業的業務量持續增長,依然是經濟快速發展中領跑的“火車頭”,對那些已掌握了3Ds Max、Maya、Softimage、Aftereffects、Fusion、Combustion、Shake等三維與合成、特效技術的人來說,求職成功的機率將會相對佔優。

表3:6大城市中建築數字化和影視類數字視覺藝術人才需求的比較

2. 需要有“職業道德與忠誠度”的人才

在回答“進行專業人才招聘時,主要看重應聘者的哪些能力”時,全國範圍內有52%(見表4)的企業選擇了“職業道德與忠誠度”,其中大連有高達90%的相關企業選擇了這一項。這一調查結果表明,被調查企業對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職業道德與忠誠度非常重視,大多數企業甚至認爲比應聘者的專業技能、團隊協作和組織協調能力、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等指標更爲重要。從企業角度來說,員工的職業道德與忠誠度意味着公司合力的強弱,甚至是公司競爭力強弱與否的重要參考指標,可視爲一種市場經濟行爲對個人的要求與約束。對於從事數字視覺藝術這一屬於服務行業的企業來說,特別強調職業道德的重要性也就不足爲怪了,因爲在專業技能與意識、敬業精神以及自律等方面,都要求員工能夠承擔起相應的職責,並將其置於個人利益之上。

表4:企業對人才各項能力需求的比較

3. 對“動手能力強”的人才的需求

能力是人才培養的首要原則。雖然學歷和證書也是個人能力的一種“證明”,但我們不得不承認,能力不等同於學歷和證書,“能力”是個人學習與創新、溝通與交際、分析與策劃等諸多技能的集合。事實上,調查顯示的結果也證明了這一點,在六個城市的調查中,除北京的公司本科畢業員工(32%)超過專科生(26%)、且還擁有研究生學歷(僅爲3%,全國範圍)的員工外,其他五地的大多數公司員工爲專科學歷,綜合比重達到了52%(表5)。此外,在回答“證書可以爲應聘者適當加分”這一問題時,六個城市中有73%的企業寧願選擇動手能力強的求職者,而不是持有各類認證書的人,大連在這一問題上的態度最爲“堅決”,比重達到90%。上述結果至少反映出企業不歡迎“眼高手低”者,這也難怪大多數企業在招聘信息裏都會加上“有相關經驗者優先”這樣不成文的規定了。

表5:數字視覺藝術從業人員學歷分佈情況

4. “視覺藝術設計/製作人員”需求量大

在被調查的所有企業中,所招聘的崗位類型以“視覺藝術設計/製作人員”爲最,比重達到95%(見表6),其中,北京、西安、大連三個城市的比重爲100%。這一比重反映出“視覺藝術設計”在整個行業中的重要性,同時也說明這一行業目前還處於較低端的運作層面上,所聘用人員的主要職責就是“製作”,這一點可從“更願意選擇哪種來源的視覺藝術人才”的答案中得出,總體來看,有53%的企業選擇了“職業教育機構的畢業學員”作爲公司的員工,這種狀況在二線城市尤爲明顯(表7)。

表6:企業需求崗位情況比較

表7:企業對人才來源的認可度

(二)社會培養規格與定位

上述由調查結果而來的四個方面的需求指標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企業或市場的立場,但是它們構成了社會職業培訓中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規格與自我定位的主要指導原則。

1. 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社會培訓機構的核心指導原則

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世界知名數字動畫與特效公司的成功無不以此爲基業。近些年來,中國已有一些社會培訓機構,如水晶石數字教育學院,就以培養高端型技術複合人才爲己任。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以“實戰教學、實用教學、實時教學”爲理念的專業教育培訓機構,其目標就是面向個人及機構提供專業數字藝術教育服務,並致力於通過領先的技術、高品質的教學案例和變革性的教育方式,培養受業者終生學習的意識,助力於數字視覺藝術領域從業人員素質的提升;十餘年來,從“水晶石”等機構走出來的高端製作技術人才,陸續成爲行業的中流砥柱,這就爲中國數字視覺藝術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這些機構還借鑑國外成功的職業培訓經驗,將培養重點放在了操控實際項目的能力上,並根據受業者不同的職業取向,制定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培訓方案。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師資隊伍均是參與過國內外重大項目的數字技術專家和業界頂尖高手,這些來自第一線的專家級教師將大量實際項目的製作及操控經驗傳授給受業者,這就保證了受業者可以獲得技術掌控上的迅速提升,順利實現高質量就業。

2. 職業操守與修爲:受業者自我定位的重要原則

社會培訓機構需要立足於行業內控制,從一開始就讓受業者以職業角色的身份介入某項工程,通過職業認同內化而養成自己的職業道德意識。數字時代的虛擬性爲數字視覺藝術增加了想象的無限可能性,特別是在動畫創作領域,創作者的想象比任何時候都海闊天空,因而所創作出來的形象,無論作者是否意識到自己的社會職責,都應該自覺遵循而不是由外在力控制自己的職業行爲,力求避免壞的社會影響(如喜羊羊、光頭強等動畫角色的負面性)。通常情況下, 對於數字視覺藝術從業者的職業操守和工作規範的控制有三種模式:受衆控制、自我控制、同行控制,核心模式就是從業人員對其自我的控制。以自律求自由,可以爲人們帶來較多的有彈性的活動空間,換言之,爲了避免較多的他律, 就需要更多的自律。“道德的基礎是人類精神的自律”就是這個道理,數字視覺藝術業界應予以反思。

3. 能力優先:職業培訓中的第一原則

能力包含多個方面。如果從人才培養的角度說,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能力尤爲重要。所謂自主學習能力,是指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的學習能力,其前提是學習的主體必須主動靈活地運用不同方法和手段去發現問題。在以能力爲主導的數字化藝術學習語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和必要的學習資料,順利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是自我學習與管理能力實現的關鍵。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強調把學習活動置於不確定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通過學習來解決問題,並形成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因此,基於問題的自主學習不僅能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而且由此養成的批判性思維,正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需要的一種特別的能力,它有利於複雜問題的解決。

然而,社會職業培訓機構並不能完全承擔起培養有“職業道德與忠誠度”及“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人才,畢竟這些只是職業培訓機構,併兼有獲取培訓利潤的商業目的。在這種情況下,高等院校(特別是本科院校)理應肩負起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之職責。

三、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中的問題與對策

不得不承認,社會職業培訓機構魚龍混雜,教學力量與硬件設施良莠不齊,加之主管部門監督不嚴,導致培訓機構或多或少都會出現一些困擾自身發展的問題。國內高校在這方面的又有哪些問題與不足呢?有沒有相應的解決策略或辦法?

(一)存在的問題

先從高校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說起。進入新世紀以後,中國高校數字視覺藝術教育取得了包括規模、質量、軟硬件建設等在內的建設成就,爲當代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走向國際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從這次企業人才需求調研的結果中,我們卻發現一個十分尷尬的事實,即前文提到的企業“更願意選擇哪種來源的視覺藝術人才”時,有過半的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職業教育機構的畢業學員”。人們不禁要問,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或問,高校視覺藝術教育怎麼了?仔細分析,我們認爲高校數字視覺藝術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多數高校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在產、學結合方面尚未形成氣候。

該學科的教育特點決定了它必須產、學相結合(或校企合作)的道路。然而,通過調研發現,其實多數企業都不太願意參與高校(含職業院校)的教學活動和運行管理,也不願爲學校提供兼職教師、教學設備和培訓經費,院校和企業在合作中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一方面,在市場競爭中,企業往往無暇或沒有能力對問題做深入思考,可能只會抱怨從業者素質的低下;另一方面,即便有企業願意參與數字視覺藝術教學的環節中來,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企業參與其中後的投入很難得到相應的回報,這與企業的利益相背離。目前許多高校雖然都開設有數字視覺藝術專業,但普遍存在師資缺乏、技術水平一般且嚴重與市場脫節的現象。高校師資力量的薄弱直接導致高校畢業生的質量無法滿足國內當前市場的需要。

2.教師隊伍的專業性和實踐能力不足。

自20世紀末開始,中國高等教育院校開始大規模擴招,與數字視覺藝術相關的新專業建設層出不窮,同時高校師資隊伍也快速擴張,部分本身沒有數字視覺藝術學習與創作經驗的人也加入到隊伍中來,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雖然現在各類高等院校的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已經意識到忽視市場需求的弊端,但由於參與市場的程度仍然偏低,再加上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育起步較晚,這就使得本屬於實際操作型的數字視覺藝術專業同業界還保持着一段距離。

3.技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短板與瓶頸。

衆所周知,數字技術是數字視覺藝術的主要呈現手段,一般情況下,學習者掌握常用的一些工具(軟件)就可以勝任很多工作了。但一些較爲高端的效果,如交互與特效,還是需要了解甚至掌握部分腳本語言(Flash中的AS、3Ds max中的MAX Script、AE中的表達式,等等)。然而,在許多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學中,以腳本技術爲內容的課程實在有限,加之沒有相應的課程支持體系,因此造成學生沒興趣學習,畢業後又很難適應企業的生產環境,自然就難以滿足企業之需要了。換句話說,課程設置與實際教學內容沒有充分考慮企業需求和學生的職業發展,缺少真正實用的學習內容,無法滿足企業的需要,這已經成爲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質量提升的瓶頸。這樣的結果,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後,還需要企業進行較長時間的“二次培訓”,即使是專業對口也需要重新接受相關的技能訓練。

再看社會培訓機構的問題。如前所述,在國內數字視覺藝術培養方面,雖然有水晶石、火星時代等的存在,但對整個國內數字視覺藝術教育而言,這樣優良的職業培訓機構少之又少,遠遠不能滿足目前國內市場對這類人才的需求。不過,問題的關鍵在於,從整個社會職業培訓行業來說,包括水晶石在內的機構並不能真正培養出人們所期望的“德才兼備”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原因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它們的首要任務是職業技能培訓,其前提是追求市場利潤與收益。這就決定了社會培訓機構不可能承擔起學生德性和人文、藝術修養上的培訓職責。於是乎,高校素養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就真正成爲了“兩張皮”,各幹各的營生。

(二)可能的解決對策

在目前高校的教育體制下,有一點可以肯定——我們暫時無法拋開行政化的、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而把“兩張皮”整合爲一張皮,或者選擇類似於“水晶石”的一套教學方法。在這種條件限制下,我們設想,是否可從企業需求的角度,在人才培養的內容、方式等方面予以重點考慮並尋找可能的解決問題的對策。

從調研的情況看,目前企業最需求的是“德才”兼備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所謂“德”,除個人的品德修養外,其實還涵蓋了爲人處事、團隊協作、責任心和敬業精神的能力。應該說,僅僅從學校層面並不足以讓學生真正成爲有德性的人,即使努力優化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課程設置,強化以企業或市場需求爲導向的課程建設意識,似乎也不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倘若我們能夠將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課程內容定位在“人文藝術”這一立足點上,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藝術精神”,特別是一種敏銳的審美意識,是否可以爲高校的數字視覺藝術教學帶來一定的起色?在我們看來,藝術精神有助於強化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並由此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因此,就未來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所面對的對象而言,人文藝術的審美觀念尤爲重要,所謂“德藝雙馨”,其實是相輔相成的。藝術的審美意識可以理解爲一種情感動力,它是人在生活中對審美經驗、情趣、理想等多種美的綜合;人之德育本身的核心指向是人在社會中需遵循的倫理與行爲規範,延伸到企業、市場,就成爲一種行業規範和商業合約等具體內容。進言之,在今天的數字時代,藝術精神、德育觀與職業道德緊密聯繫,它涉及人的健康、情緒、生活質量等方方面面,而這些方面,都可以通過高校的人文藝術課程的引導來實現。換句話說,企業所需要的有德之才需要在具體的專業情境(如動畫相關課程的教學)中進行,專業教師的言行也將在其中起主導作用。

至於學生的“才氣”培養,首先要強調從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所面向的工作崗位和任務出發,明確培養規格和關鍵的能力要求,充分發揮企業需求在確定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方面的積極作用,並徵求其對教學內容、實踐教學以及實訓場所建設等方面的意見。其次,按照數字視覺藝術的規律開展有效的課程開發與建設方法,建立常規性的新媒體行業調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動獲取專業建設的基本信息。最後,按照數字視覺藝術的具體內容,構建一個系統化的現代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在這一過程中,課程設置者最好是“雙師型”的教師,既能理論教學,又可技術指導。因此,師資隊伍培養與建設工作應在常態下運行,同時以開發專業核心教學項目爲突破口,把握專業教學及其改革的大方向。

此外,學生自學意識的培養也是我們解決問題的一條可行途徑,從市場需求角度看,企業歡迎有自主學習意識的人加入團隊工作。這就要求構建一套學習型的數字視覺藝術教育體系,推進“學習能力”建設工作。顯然,在數字化的視覺藝術教育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承擔數字視覺藝術教學課程的教師應當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並努力做到: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並有組織地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如工作室中的自主學習);提倡學習和工作的良性互動,創造合作與共享的專業圈,由此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並藉助實際的項目,以便形成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專業化教學團隊。與此同時,還需促進並鼓勵專業教師與相關學科的研究和國際交流,探索建立專業教師終身學習的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接受教師實習,爲教師量身打造學習型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規劃。當然,也有部分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教師在從事教學的同時也參加實踐,而且不少高校還外聘了一些行業精英來校授課,因而對於市場需求信息的掌握較之以前更加全面、及時而準確。這應該是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教育未來前進的道路之一,也是我們爲企業或市場培養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必經之路。

四、結語

綜上,本報告從與數字視覺藝術相關的概念、特徵、技術以及企業人才需求出發,我們依據企業調查問卷的結果所得,詳細分析了目前市場比較緊缺的視覺藝術人才的培養問題,尤其是德才兼備和有自主學習意識的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總體而言,市場或企業所需人才的就業前景還是很廣闊的,雖然每年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的畢業生成千上萬,從職業培訓機構走出來的學員也不少,但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尤其是高端的具備綜合素養的人才還是相對緊缺。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才“供需”的矛盾。這種矛盾是否可以解決,我們認爲,其關鍵在於高校與社會職業技術培訓機構能否真正“默契配合”,實現產、學互補。

此外,這份調研報告還逐次梳理了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的規格或標準,並分別考察了社會培訓機構、專業院校在數字視覺藝術人才培養方面的的優勢,目的在於呼籲政府以及社會廣大有志之士重視數字視覺藝術人才的教育問題,並對職業培訓教育予以相應的扶持。同時我們也希望這份報告可以被高校數字視覺藝術專業所採納,權作一份參考文本。

人才需求調研報告 篇10

一、調研背景: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中職學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熟練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裏,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然而,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因此我們小組黃勁草、劉志君、龍鳳鳴、楊令潤四人組成調研小組分別對湖南普照科技有限公司、湖南科信電子有限公司及湖南友銘貿易有限公司進行調研。

二、調研目的與指導思想

1、目的: 中職教育是堅持以就業爲導向,以能力爲本位,以服務爲宗旨的大衆教育。爲彰顯職業教育的特點,通過本次調研收集和分析商務英語類專業學生的社會人才需求狀況信息,瞭解社會、行業以及企業對商務英語類專業人才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的變化和趨勢,爲我校商務英語的專業設置、招生規模、學生就業指導提供信息,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教學計劃和課程標準的修訂、教學的改革提供依據和幫助,提高我校商務英語人才培養質量及畢業生的就業質量。

2、指導思想:運用科學的方法,客觀、公正地進行調研,保證調研結果的科學性、有效性和準確性。

三、調研的主要內容:

1、所調研企業的涉外商務工作崗位(英語)的設置情況

2、所調研企業涉外各崗位人才需求的情況

3、所調研企業人才來源渠道

4、所調研企業對舌癌各崗位人才的要求

5、適合本專業培養層次或類型的崗位(羣)的具體工作任務

四、調研方法

走訪用人單位,通過現場考察、座談法、訪談等方法進行調查,文獻和統計資料研究方式(網上調研)。

五、調研結果分析

(一)涉外商務相關行業現狀及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20多年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對外貿易逐年增長。目前我過的對外貿易總值在世界居於前列。但是,中國的外貿企業主要是以加工貿易的形式爲主。加工貿易已成爲我國對外貿易的最主要的方式,同時加工貿易也是我國利用外資的重要形式。其主要存在一下幾點不足:發展水平較低,附加值和技術含量不高,基本上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我國加工貿易中的加工往往只會體現爲對零部件或原輔材料的簡單加工和裝配,經濟效益偏低,中方獲利較少;使用國產資料較少,主要依賴進口原料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變:我國加工貿易現有的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適應加工貿易的迅猛發展,管理水平較低。這樣就在當前的國際競爭主要藉助於我國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和地理區域位優勢必然導致出現西方對我國出口產品“反傾銷”,同時還導致企業對外依賴性過大,處於被動。這樣

就爲我國的企業參與世界分工的過程中,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生產中的管理質量就成爲企業發展的一個必然選擇,依靠低價的素質較低的勞動力將被更多具備高素質的技工和既擅長英語又精通國際貿易的雙向型人才所取代,勞動密集型逐步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這樣,企業將需要更多的人才參與到生產、管理和服務中來,商務人才的缺口將繼續拉大。

外貿人才的需求擴大在幾年以前,我國的企業尤其是加工製造型企業需要的僅僅是簡單的工人,對於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產品的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也不高。企業的管理也是粗放的管理模式,忽略了人的發展和培養。尤其是“亞洲金融”風暴,對我國的外貿行業發展是一個很大的打擊,外貿人才更是遭受到“冷遇”。 至從“亞洲金融”風暴以來,我國的企業與東南亞國家的企業在價格競爭上非常激烈,而且近年我國人民幣不斷面對生值壓力,而且技術工人的成本不斷增加,導致珠三角很多地方出現“民工荒”。這樣導致外貿企業不斷加大對人才的招聘力度。20xx 年7 月中國出臺的'“新外貿法”, 我國對外貿易經營權的進一步放開,將有大量的民營企業等生產企業開始走進國際市場開展競爭。我國的外貿行業遇到一個既充滿挑戰又帶着機遇的時機,目前在珠三角乃至全國,外貿人才都大量缺乏,而且成爲稀缺人才。根據國家教育部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未來五年,我國外貿人才的缺口達100 萬人之多。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的職業競爭性和發展性。 目前對於外貿人才的尋求,不僅是需要外語類人才,還需要更多的專業人才,外貿跟單員、外銷員、採購員、物流師、進出口經理、涉外律師和商務談判師等成爲當前外貿行業中的熱門職業。

隨着外貿發展,更多的職位出現,需要更多的人才,這爲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提供了方向。 對於外貿人才的需求主要體現在外語的交際能力上,要求很好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溝通能力。而且還要求對於國際商務和國際貿易的知識的掌握。

(二)商務英語專業人才需求現狀

近年來,商務英語人才,尤其是既熟悉國際商貿規則,又能熟練運用英語進行國際商貿交流和商貿業務實踐的高職院校商務英語人才,以其高技能型一線人才的特點和優勢,在國內的國際商貿人才市場中,受到了普遍的歡迎,其需求量逐年上升。商務英語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裏,但企業內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無論是在數量上、層次結構及專業素質上都還存在許多不足。

1、商務英語人才需求增長較快

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我國各種體制的企業數量也快速增長,使得我國人才總量需求也穩步增長。

中國加入WTO,尤其是20xx年7月1日起頒佈實施《新外貿法》之後,對外貿易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極大地拓展了商務英語的發展空間,上萬家企業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目前,無論大型三資企業,還是國營、民營中小企業都存在開拓海外市場、參與商務英語的行爲和意圖,越來越多的商務英語人才如單證員、報關員、報檢員、外銷員等都將走俏職場。國內著名人力資源網站前程無憂統計數據顯示,僅20xx年底該網站就發佈了全國20xx多家外貿企業的19000多個需求職位,而教育部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統計數據顯示,中國每年高校經濟大類畢業生僅13萬人左右。以此推算,即使13萬人全部從事外經貿工作,仍不足以滿足全國人才市場對國際商貿類人才的巨大需求。

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炙手可熱,就業前景十分廣闊。人才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而國內本專業的人才供給卻十分有限,據預測,在未來10年裏,商務英語專業

的人才將是最受歡迎的10類熱門的人才之一。

2、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

企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不斷提高,單純的外貿或者英語專業以及其他專業的人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素質的高層次要求,我國各主要城市人才市場的統計結果表明,複合型人才即那些既懂英語又懂國際貿易和商務知識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越來越受到用人單位的偏愛,人才結構出現了新的變化,進一步呈現出重實際操作、多學科交叉的趨勢。

(三)、商務英語專業對應崗位的工作任務分析:

通過分析本次實踐調查結果,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崗位需求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總結:

1、商務英語專業的適用崗位

從調查的結果看,出口營銷管理人才、國際商務談判人才、外貿業務員、商務英語翻譯、單證員、報關員、跟單員及報檢員等崗位需要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比例分別爲23.4%、21、6%、19.8%、16.7%、10.2%、5.4%、2.9%

2、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的期望

調查中,用人單位認爲最受歡迎的商務英語專業人才爲學習成績好,並具有較強的社交能力的佔半數以上,社交能力強的爲其次,學習成績好的佔的比例最低。由次可見,培養綜合素質高的畢業生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對學歷的要求不是很高,50%的用人單位認爲只要能勝任本職工作就可以上崗工作。

在外語技能方面,最注重口語表達能力,其次就是書面翻譯能力和寫作能力。

(四)、商務英語專業定位及課程結構體系構建分析

在本次調查過程中,一些用人單位非常富有責任感,認真、仔細地給我們提出很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現總結如下:

首先,培養方向。用人單位普遍認爲,中職培養人才的定位應該是初級技能型和應用型人才,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課程設置。在商務英語專業應該涵蓋的課程這個問題上,選擇商務英語語言技能類的佔36.7%,商務翻譯類的佔27.8%,文化背景和跨文化交際的佔19.6%,選擇財經管理類的佔15.9%。這表明用人單位是非常注重商務英語專業畢業生對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

另外,用人單位對商務英語專業的學生是否應該學習第二外語的態度也很一致,多數認爲有必要或很有必要。

(五)商務英語專業教學反思

本次調查結果表明,企業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正在發生多樣化的變化。無論在專業能力上還是在個人基本素質要求上,都有了新的轉變,所以我們在中職商務英語人才的培養上也要相應的轉變。

1.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加強學生適應社會本領的培養

積極推進教學改革,探索學生培養的“寬基礎、活模塊”新路.調整現有課程設置,積極進行技能鍛鍊引導逐步提高學生技能素質 在課程設置上, 根據企業要求加強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的要求, 增開一些社會急需領域的相關課程,增加實踐操作類課程.

2、加強學生的就業教育

提高學生快速適應企業的能力 加強就業培訓和指導,使學生充分認識和掌握應聘的技巧和機遇。更重要的是,外貿工作人 員應該熟悉並能熟練操作各項進出口流程。作到迅速調整自己,適應企業和社會。

3、加強職業資格證的培訓力度

教育和引導學生考取就業資格證書,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勞動和社會保障部20xx年3月頒佈了《持職業資格證書就業的職業目錄》,規定了90個必須有職業資格才能進入的行業,我國從1993年起開始推行學歷文憑和職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過去只要有學歷就可以就業,現在和以後的趨勢是既要有學歷,又要有某個職業資格證書才能進入人力資源市場,所以,要根據專業特色,相對應地培養學生考取商務英語等級證、計算機等級證、祕書資格證、報關員資格證、普通話證等。

4、精心組織多種學生活動,培養和鍛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

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既有賴於其自身對知識的探求,更有賴於起自身精神和行爲的磨練和修養。事實證明,學生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提高學生的總體素質。要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諸如社會調查、社會服務以及各類文娛、體育活動,融素質教育於活動之中,各類活動應注意考慮與專業培養相互結合,同時要注意發揮學生個體的不同特點,力求做到讓學生人人積極參與、人人從中受益。

5、加強與社會各界的廣泛聯繫,不斷開拓就業市場

在積極培育就業市場的同時,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積極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主動與一些用人單位建立穩固的、長期的合作關係,瞭解當地的就業政策,獲取更多的就業信息,方便學生求職。同時,還應尋求在外省建立實習基地,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開創了一些集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習活動爲一體的就業實習基地,既給學生創造好的實踐機會,又爲學生順利和高質量的就業做好超前工作,創造良好的條件。

五、商務英語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建議

(一)專業建設

很多企業需要的是既能用流利的英語進行溝通,又兼具商務操作技能和行業知識的人才。英語語言是基礎,是開展國際商務業務的有利工具。

專業是發展方向,是從事國際商務業務的堅實基礎。只精通外語的人才已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隨着我國經濟進一步地全面開放,跨國公司將越來越多的涌入中國,國內的企業也必將走出國門,參與更大範圍的國際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既精通國際商務語言,又掌握國際商務專業知識和貿易規則。這是經濟發展對商務英語人才培養提出新的要求。

(二)教學改革建議

1、招生階段

生源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今後的教學質量,因此在招生錄取階段就應該嚴格把好關,加強對報考學生的英語成績(必要時口語水平)的考覈力度。並可視情況制定一些相關政策以保證生源質量。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的根本環節。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懂得在商務英語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抓好以下幾項:

(1) 新生入學以後必須經過一個爲期兩個月左右的英語語音語調訓練和強化並對此進行嚴格考覈,爲學生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 主要課程的教材一定要適合中職應用型這一特點。對現有的教材進行嚴格的把關,對不適合中職學生的教材一定要否決。

(3) 對現有的商務英語考試模式進行改革尤其是口語聽力的課程。

2、課外語言氛圍學習語言要注重氛圍一味強調課堂教學遠遠不夠。必須對該專

業學生強調“英文思維”的重要性鼓勵學生主動學習提高學生自學的能力。

(1) 選派認真負責、水平較高的商務英語專業教師擔任商務英語專業學生班主任工作做到平時對學生語言上的潛移默化。如用英語開班會舉辦英語晚會等。

(2) 定期舉辦各類英語講座、報告、英語沙龍、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及英語短劇大賽等活動。

(3) 鼓勵並組織學生課外英語活動如指導學生收聽、觀看電臺電視臺的英文節目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