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懷聖寺的導遊詞(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1K

廣州懷聖寺的導遊詞 篇1

懷聖寺坐北向南,佔地面積2966平方米,整體採用中國傳統的對稱佈局,在主軸線上依次建有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禮拜殿坐西朝東,禮拜時面向聖地麥加,建築的比例、色彩、裝飾均具西亞風格。

廣州懷聖寺的導遊詞(通用3篇)

大殿樑下題字爲:”唐貞觀元年歲次丁亥鼎建,民國計四年歲次乙亥三月甘一日辛未第三次重建。”“大清康熙三十四年歲次乙亥臘月十七日乙己再重建。”除大殿之外,尚有望月樓、東西長廊、藏經室、碑亭、光塔(宣禮塔)等建築。全寺佔地面積4.5畝,建築總面積1553平方米,其中大殿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懷聖寺的光塔馳名中外,是極具價值的建築古蹟。光塔整個用磚石砌成,主要磚牆,內外謾灰,建築平面爲圓形。有前後二門,各有一磴道,兩樓道相對盤旋而上,到第一層頂上露天平臺上出口處相匯。在平臺正中又有一段圓形小塔,塔頂在最初原是金雞向鳳飛翔。金雞或鳳是我國古典建築喜用的題材。

到明代,該塔金雞一再被颶風吹落。修復後,於康熙八年(1669年),又復爲颶風吹落,後遂改爲葫蘆寶頂,晚近改爲橄欖形。該塔露出地面部分總高爲35.7米,現據專家考查,認爲塔下面土掩埋部分尚有數米。古代有關記載說塔高16.5丈。該塔因年代太久,現巳經日益傾斜,若遇地震,上部小塔將難免墜毀。這種古老的圓形磚塔,並使用磚磴道盤旋而上,在我國古建築中確實很突出。我國磚砌佛塔,最古的如唐代多爲方形、轉筒狀建築,用木梯木樓板上下。到來代,塔纔多用八角形及磚磴道的砌法,但砌工簡單,與光塔的圓形雙樓道的精巧技術,遠遠不能相比。專家以爲我國清真寺宣禮塔的磴道技術,影響並提高了我國磚砌佛塔的建築技術,在我國工程技術史上不是一件小事。有關光塔的建築年代問題,目前尚未確定下來,有說唐代的,有說來代的,也有說元代重建的。現存寺內的元代至正十年(1350年)郭嘉從《重建懷聖寺碑》及南來方信孺《南海百詠》、南來岳珂《程史》都認爲建於唐代,比較可信。寺有教民約2O00戶,600O多人,多數爲回族,奉行格迪國教禮。寺內藏有元代至民國中丈、阿拉伯文碑、匾共40餘方。懷聖寺經常有國內外旅行者來寺禮拜或參觀。同時,接待了許多穆斯林國家高級別的訪問團。近年來,該寺自己也組團出訪了伊朗、馬來西亞等國和香港。

光塔位於寺門西南隅的正式名稱“懷聖塔”,因教徒在誦經時常在塔頂用阿拉伯語呼喊“邦卡(呼喚之意)”,也被稱爲“邦卡樓”。粵語裏“邦”與“光”諧音,另外塔位於珠江邊,唐朝時入夜後塔頂懸燈來爲來往的船隻導航,故人稱“光塔”或“番塔”。

此塔建於唐朝貞觀年間,具有阿拉伯風格,高36米,青磚砌築,底爲圓形,表面塗有灰沙,塔身上開有長方形小孔用來採光。塔內有二螺旋形樓梯繞塔心直通塔頂。塔頂部用磚牙疊砌出線腳,原有金雞立在上面,可隨風旋轉以示風向,明初被颶風吹落,1934年重修時改砌成尖頂。

廣州懷聖寺的導遊詞 篇2

懷聖寺又名獅子寺,俗稱光塔寺,是中國四大古代清真寺之一,也是我國現存最古老的清真寺建築。位於越秀區光塔路56號,被列爲廣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來以來,廣州爲我國海外貿易的主要港口,那時廣州的阿拉伯富商最多,他們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一座規德宏大的清真寺,即今日的懷聖寺,寺的命名錶達了中外教民對聖人穆罕默德的尊從和懷念。

該寺禮拜大殿置於院庭的正面,它是3間帶周圍廊、歇山重檐綠琉璃,帶斗拱的古典式建築,巍然聳立在帶雕石欄杆的大平臺上,充分顯示了大殿的高貴威嚴、石欄杆板上的雕刻各異,有葫蘆、扇子、傘蓋、花卉、獅子、游魚等物,極爲活潑生動。大殿內部潔白明亮,用木地板及三面拉門,殿內裝飾雖少,但很整潔大方。

建於唐初,是伊斯蘭教傳入我國後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爲紀念伊斯蘭教創始人“至聖”穆罕默德,故名懷聖寺。地處古阿拉伯商聚居的“蕃坊”。寺名“懷聖”是懷念伊斯蘭教創始人“至聖”穆罕默德之意。又因寺內有一光身柱形塔,故又稱光塔寺。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曾毀於火,至正十年重建;其後明清時期先後重建。

懷聖寺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光塔路56號,寺院坐北向南,佔地面積2966平方米,在主軸線上依次建有三道門、看月樓、禮拜殿和藏經閣;光塔在寺西南角,還有迴廊和碑亭。光塔始建於唐代,高36.3米,青磚砌築,塔身圓筒形,向上有收分,表層塗抹灰砂,塔身開長方形採光小孔,塔內設二螺旋形樓梯,雙梯繞塔心盤旋而上,各自直通塔頂。塔頂原有金雞,可隨風旋轉以示風向,明初爲颶風所墜。頂部用磚牙疊砌出線腳,上砌尖形頂,爲1934年重修。此塔爲國內現存伊斯蘭教建築最早最具特色的古蹟之一。

廣州懷聖寺的導遊詞 篇3

懷聖寺又名光塔寺,位於中山六路光塔街,是公元七世紀伊斯蘭教傳入中國後最早興建的古清真寺之一,

廣州懷聖寺,據《南海百詠續編》載:懷聖寺爲"回教之祖,名貴聖穆罕默德,寺號懷聖,懷念貴聖也"。可見,懷聖寺寺名是這樣得來的。懷聖寺與揚州仙鶴寺、泉州麒麟寺、杭州鳳凰寺合稱中國伊斯蘭教四大古寺。

相傳唐高祖武德年間(618-620xx年),伊斯蘭教創始人穆罕默德曾派門徒4人來華傳教。其中的艾比•宛葛素於唐貞觀初年從波斯灣到達廣州,建造了懷聖寺。懷聖寺於620xx年建造,至今已有1300多年曆史。

懷聖寺歷史上曾遭火焚而後重建。現寺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再次修建的。全寺佔地2966平方米。寺門西南隅爲著名的光塔;正面爲看月樓;樓後爲月臺、水房、東西迴廊等;再後爲禮拜殿。殿坐西朝東,禮拜時面向聖地麥加,

禮拜寺造型莊嚴肅穆,比例、色彩、裝飾均具西亞風格。寺的整體採用中國軸體對稱佈局,層層深入,逐步展開。

寺內設有教長室、藏經室,禮拜大殿和專供洗禮的水房。教徒們常在星期五“主麻日”和伊斯蘭教節日前來聚禮。廣州交易會期間,許多阿拉伯商人前來做禮拜。

寺內的光塔,高36米。它的圓形塔身、筆尖形的塔尖顯示了阿拉伯特有的建築風格。在每次禮拜前,就有人登上塔頂高喊“邦克”,招呼伊斯蘭教徒快來做禮拜,故該塔最初叫“邦克塔”。因“光”和“邦克”在廣州話裏發音相似,故該塔又稱光塔。當時阿拉伯教徒常在晚上登塔點燈,爲阿拉伯船舶指引航向。

懷聖寺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當年建造懷聖寺的艾比•苑葛素歸真後,葬於桂花崗的先賢古墓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