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稿件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2W

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以xx同志爲核心的黨中央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作出的重大部署。最近一段時間,我認真閱讀了中央規定的必讀篇目和文件,並按照“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的要求,逐篇逐章學習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xx關於“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重要論述選編》等規定書目,深受教育和啓迪。今天,我想圍繞守初心、擔使命這個主題,談一些個人的體會和認識,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題黨課稿件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xxxx開宗明義地向世人宣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爲中國人民謀幸福,爲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在5月31日召開的中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他就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再次向全黨鄭重作以重申。同時他還多次強調:“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爲什麼出發。”深入思考感悟xxxx的這些重要論述,我理解,對於我們黨員幹部來說,守初心、擔使命,就是要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羣衆觀點,始終不忘爲人民服務的初心和宗旨,回答好“我是誰、爲了誰”、“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要幹什麼、應該幹什麼”的問題,歸根結蒂就是能否切切實實踐行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問題。因此,我體會,我們黨員幹部要做到守初心、擔使命,需要把握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問題:

一、守初心、擔使命,必須內心尊重羣衆

“內心尊重誰”的問題,是一個認識問題和態度問題。歷史唯物主義認爲:人民羣衆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古人說:“民爲邦本,本固邦寧”。“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人心向背,歷來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興衰成敗的根本因素。幾千年來,從盤庚的“重民”、周公的“保民”到孔子的“愛民”以及“民爲貴,社稷次之,君爲輕”、 “民爲邦本,本固邦寧”、“民爲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等中國傳統政治文化,都充分反映了以民爲本的思想。列寧曾經把人民羣衆比作大海,而把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比作滄海一粟;斯大林把人民羣衆比作大地母親,把布爾什維克黨比作安泰。電視劇《江山》主題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共產黨永遠的掛念;老百姓是山,老百姓是海,老百姓是共產黨生命的源泉。”回顧中國革命歷史,我們黨是在與人民羣衆的密切聯繫中誕生、發展和壯大起來的,羣衆觀點和羣衆路線是黨的基本政治觀點和根本工作路線,人民羣衆的擁護和支持是黨的力量之源和勝利之本。我們黨98年的歷史經驗表明:不想羣衆,就會失去人心;只想自己,必然會被人民拋棄。只有始終視人民羣衆爲衣食父母,帶頭爲民謀利,才能不斷增進黨同人民羣衆血肉相連的魚水之情,始終團結和帶領人民羣衆走在歷史潮流的前列。

天地之間有桿秤,老百姓就是那定盤的星。我們工作做得好不好,羣衆感受最真切,也最有發言權。作爲黨員幹部,我們首先要內心尊重羣衆,從思想深處樹牢“人民是創造歷史的主體”和“羣衆是真正的英雄”觀點,真正把人民羣衆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要拜人民羣衆爲師。打掉高高在上、自以爲是的“官氣”,主動放下架子、撲下身子,到基層去,到一線去,聽聽羣衆怎麼說、多問問羣衆怎麼看、多請教羣衆怎麼幹,在羣衆的實踐中汲取智慧,尋找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要自覺把羣衆當作主考官和閱卷人,歡迎他們對我們的工作“挑刺”、“拍磚”、“找茬”,尤其是要特別珍視“不同意見”中的“真理顆粒”,真正把羣衆的監督變成自查反省的“鏡子”、砥礪奮進的“鞭子”。

二、守初心、擔使命,必須腦中裝着羣衆

“腦中裝着誰”的問題,是一個思想感情問題和立場站位問題。xxxx指出,“以百姓心爲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唐太宗是我國曆史上少有的開明君主,他在《百字箴》中有這樣一段話:“耕伕役役,多無隔夜之糧;織女波波,少有禦寒之衣。日食三餐,當思農夫之苦;身穿一縷,每念織女之勞。”其意就是告誡人們,吃每一頓飯、穿每一件衣心裏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勞苦。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同志,他對人民滿腔熱情,心裏裝着全縣的幹部羣衆,唯獨沒有他自己。上任之後,他帶領全縣人民進行封沙、治水、改地的鬥爭,同普通農民同吃同住同勞動。他常說,共產黨員應該在羣衆最困難的時候,出現在羣衆的面前;在羣衆最需要幫助時候,去關心羣衆、幫助羣衆。56年前,焦裕祿同志親手種下的一株小麻稈,如今已是華蓋如雲。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滄桑,這棵樹始終矗立在那裏,帶給人們一片綠蔭,也活在百姓心中,大家親切地稱它“焦桐”。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只有我們把羣衆放在心上,羣衆纔會把我們放在心上;只有我們把羣衆當親人,羣衆纔會把我們當親人。一個政黨、一個政權,如果不顧老百姓的飢寒冷暖、安危疾苦,就必然會失掉人心,最終都難以逃脫被推翻和拋棄的命運。

作爲黨員幹部,我們應該在“腦中裝着誰”這個問題上認真反思,要深深地明白“人民在我們心裏有多重,我們就在人民心裏有多重”這個道理,牢固樹立民生優先、羣衆至上、基層重要的理念,像關心親人一樣關心羣衆,像感受親情一樣感受民意,帶着良心和感情幹工作,懷着道德和倫理做事情。當我們作決策、抓落實的時候,要想到這事關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所以我們必須盡職盡責、盡心盡力,不能馬虎大意、敷衍塞責;當我們住在寬敞的住房、使用便捷的車輛時,要想到還有相當數量的老百姓居住陋室、以步當車,所以我們必須艱苦樸素、節儉節約;當我們享用着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的辦公設施時,要想到偏遠貧困地區農村還有部分老百姓的住房夏天是“火爐”、冬天是“冰箱”,所以我們必須節儉節約,不能鋪張浪費;當我們外出開會想以會代遊的時候,要想到偏遠山區還有部分老人一輩子連縣城都沒到過,所以我們必須潔身自好,不能公款旅遊;當我們下基層爲老百姓排憂解難時,要想到自己也是來自老百姓,所以我們必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不能“忽悠作秀”;當我們的親屬想借助我們的權力和影響謀取私利的時候,要想到還有一些老百姓可能呼天不應、叫地不靈,辦事無助、孤立無援,所以我們必須嚴格管好家屬、親屬、下屬,不能縱容放縱;當我們坐在主席臺上做報告作部署的時候,要想到臺下有許多人威望更高、能力更強,所以我們必須謙虛謹慎,不能居高臨下、頤指氣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與羣衆拉近距離、加深感情,才能消除隔閡、化解矛盾,也才能真正得到羣衆的擁護和支持。

三、守初心、擔使命,必須一切爲了羣衆

“爲了誰”的問題,是一個宗旨意識問題和羣衆觀點問題,是黨員幹部從政履職、幹事創業的根本問題。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鬥都應致力於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政治立場。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就明確宣示:“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或者爲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爲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蘇聯共產黨曾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最具影響力的政黨,是爲了廣大羣衆的利益而登上歷史舞臺的。但在執政70多年後,這個擁有2000多萬名黨員的大黨及其創建的偌大的蘇維埃政權,卻在無聲無息中一夜覆亡了。究其垮臺的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但主要還是它日益蛻化成一個特權階級和官僚主義的政黨,背離了大多數民衆的利益。與之相反的是,在淮河戰役這場國共生死決戰中,543萬解放區老百姓自發組成運輸隊、擔架隊、衛生隊,爲前線輸送給養,幫助救治傷員,支持共產黨打敗了國民黨。所以後來陳毅元帥在總結準海戰役時形象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羣衆用小推車推出來的”。我想,小推車推的不是戰爭的物資而是百姓的人心,共產黨之所以能夠打敗國民黨,最關鍵的就是因爲我們黨是爲老百姓謀利益的,所以纔會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

《黨章》明確規定:“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羣衆的利益,沒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因此,作爲黨員幹部,在“爲了誰”這個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清醒頭腦,始終站在羣衆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每作出一項決策,每開展一項工作,都要以人民羣衆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爲出發點和歸宿,以是否符合最廣大人民羣衆的根本利益爲評判標準,有利於羣衆的就幹,不利於羣衆的就不幹,努力使我們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部工作都能充分體現人民羣衆的利益。比如,我們從事的XX工作,與老百姓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這裏可以列舉調研中掌握的具體事例作以說明)這就要求我們在想問題、作決策時,要邁開步子,身到一線,多聽羣衆意見,多查現場實情,看一看哪些是羣衆急需的,哪些是羣衆盼望的,真正摸清羣衆的所思所想、所求所盼,這樣才能把好事辦到羣衆心坎上,把實事辦到羣衆需要處。

四、守初心、擔使命,必須熱情關心羣衆

羣衆利益無小事。關心羣衆疾苦是共產黨人的天職,是我們黨執政爲民的直接體現。早在1934年,毛澤東同志就說過:“解決羣衆的穿衣問題、吃飯問題、住房問題、柴米油鹽問題、疾病衛生問題、婚姻問題。總之,一切羣衆的實際生活問題,都是我們應當注意的問題。”人常說: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這獎那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老百姓不關心GDP,不關心統計數據,看重的是收入的增長、生活的改善,在乎的是心理的感受、內心的滿足。明崇禎年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憑着“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民謠,贏得了窮苦老百姓的支持,勢如破竹地推翻了明王朝300年的統治;土地革命時期,我們黨一句“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就“喚起工農千百萬”,以星火燎原之勢成就了中國革命的勝利。古今中外大量的歷史事實表明:誰能爲老百姓謀利益,誰就能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如果僅僅做華而不實的表面文章,口惠而實不至,就必然會被老百姓所拋棄。

xxxx指出:“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這是堅持立黨爲公、執政爲民的本質要求。”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宗旨,堅持以人爲中心、以人爲目的、以人爲方向,努力從羣衆最關心的問題抓起,從羣衆最希望辦的事情做起,從羣衆最不滿意的地方改起,越是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越是要當成心上事、要緊事,馬上去做,認真去做,使羣衆生活得更有尊嚴、更有品質、更有價值,讓羣衆感受到共產黨是值得信任的、共產黨員是值得託付的。在這裏,我引用鄭板橋的一首詩與大家共勉:“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希望大家牢記在心,努力做一個組織放心、羣衆滿意的好公僕。

五、守初心、擔使命,必須真誠團結羣衆

加強同羣衆的團結,是增進黨同人民羣衆魚水之情的關鍵問題,也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人心齊,泰山移。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凝聚力、戰鬥力、生產力。河南南陽內鄉縣衙有這樣一副楹聯,“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說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這幅對聯,生動地說明了官員與民衆的關係。我們黨同人民羣衆的關係是魚和水的關係、種子和土地的關係。毛澤東同志曾經強調:“有兩種團結是絕對必要的,一種是黨內團結,一種是黨同人民的團結。這些就是戰勝艱難環境的無價之寶,全黨同志必須珍愛這兩個無價之寶。”

應該看到,世界因不同而博大,社會因多樣而精彩。敢於傾聽、主動傾聽、善於傾聽、樂於傾聽羣衆的意見,是幹羣溝通的起點,是羣衆工作的基點,是取信於民的關鍵點,也是在多元中立主導、在多樣中謀共識、在多變中明方向,團結不同階層、不同利益主體共同奮鬥的基礎。作爲黨員幹部,我們要時刻牢記聯繫羣衆是“最大的優勢”、脫離羣衆是“最大的危險”、服務羣衆是“最大的責任”這個道理,帶頭髮揚黨的優良傳統,始終同羣衆一塊苦、一塊幹、一塊過。真心實意地做羣衆的貼心人。比如,(這裏可以列舉調研掌握具體事例作以說明)在接待羣衆來訪中,我們要知道,對一些羣衆來說,走投無路才走信訪的路,投靠無門才登信訪的門,所以我們不能有“衙門習氣”而高高在上、盛氣凌人,不能將老百姓視作“刁民”而頤指氣使、吆三喝四,讓羣衆既傷心又寒心。要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帶着感情、懷着親情地傾聽羣衆意見,幫助羣衆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拆掉黨和羣衆的“隔心牆”,架起幹部和羣衆的“連心橋”,也才能讓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六、守初心、擔使命,必須清正感召羣衆

清正廉潔,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幹部最起碼的要求。羣衆看幹部,首先看是否廉潔。一個幹部工作再有能力、有水平,自身若不廉潔,在羣衆中照樣沒有威信。xxxx指出:“一個黨員就是羣衆中的一面旗,千百萬共產黨員的先進形象就是我們黨的光輝形象。”西安碑林有塊《官箴》刻石中寫道:“吏不畏吾嚴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分析一些領導幹部腐敗的原因,關鍵是放鬆了主觀世界改造,動搖了理想信念,喪失了黨性原則,丟掉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最後一步一步地滑向了犯罪的深淵,走上了人生的不歸路。

“高飛之鳥,死於美食;深泉之魚,亡於芳餌”。作爲黨員幹部必須明白,我們已人到中年,是人生的負重期,是家庭的頂樑柱,更須懂得管好自己的道理,不因處在八小時工作時間之外而放鬆自己,不因處在組織監督視野之外而放縱自己,不因社會不良現象而隨波逐流,不因親朋好友而喪失黨性原則。世界上有些事情可以有千百次失敗,只要有一次成功就行;有些事情可以有千百次成功,卻經不起一次失敗。對於我們黨員幹部來說,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份威信;破一次規矩,就留下一個污點;謀一次私利,就失去一份民心。因此,我們要嚴格遵守黨章,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和廉潔從政各項規定,做到在私底下、細微處、無人時都能守住底線,在“生活圈”“社交圈”“朋友圈”都能分清界限,在親情、友情、人情面前都能把握原則,常留一份寧靜給自己,多存一份淡泊在心底,努力做一個組織和羣衆信賴的人、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回顧人生問心無愧的人。

xxxx指出,“以百姓心爲心,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是黨的初心,也是黨的恆心”。初心不改,是爲恆心;恆心爲民,即爲初心。作爲黨員幹部一定要牢記這個道理:“深入羣衆魚得水,脫離羣衆樹斷根。”只有通過我們的“初心”加實幹,才能換來羣衆的“歡心”加點贊。

有人說:“入黨一陣子,爲黨一輩子。”仔細思索這句話,很有道理。從面對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的那一刻起,我們的命運就已經和黨的命運緊密相連。我想,既然我們面對黨旗宣了誓,那麼我們就要以身許黨,切實守住黨的初心,自覺擔負黨的使命,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爲黨的事業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這樣,才能稱得上對黨忠誠、爲民盡責。

最後,我想用xxxx《念奴嬌·追思焦裕祿》一詞中這段話與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遠矣,兩袖清風來去。爲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