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範例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8K

做好德育工作,老師要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享受幸福,激發潛能和求知慾。下面就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的範文,歡迎閱讀。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範例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篇1

幾年來我校始終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德育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以“德興校”的戰略方針,堅持以人爲本,創新德育工作方式,把全員育人作爲重點,以德育活動爲主體,以學科教學爲主陣地,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環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高尚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了學生和諧發展。

一、全員參與,打造良好的育人環境

“全員育人制”以一種“全人”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提倡教師在關注學生學業進步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道德、品質的培養,使學生成長爲一個自尊、自信、寬容的人,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學會生存、學會生活。學校自實施全員育人制以來,通過教師、學生、家長等各個方面的共同努力,學生的各方面素質得到明顯提高,得到社會的普遍認同。

1、加強德育隊伍建設,確保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學校成立以校長爲組長,書記、副校長爲副組長,校委會成員及班主任、政治教師爲成員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施行四條主線,確保工作落實:校長──政教處──年級主任──班主任組成的管理育人主線,由校長──教導處──教研組長──任課教師組成的教書育人主線,由黨支部書記──團委──學生會組成的組織育人主線,由校長──總務處──工會──後勤人員組成的服務育人主線,多渠道安排部署,增強協調功能,確保德育工作落到實處。

2、建設高素質的班主任隊伍

班主任的工作是培養人、教育人、塑造人的工作。班主任的工作要跟上時代,是德育工作的生命力所在。爲此我校每學期組織兩次班主任培訓會。組織學習優秀班主任的工作經驗報告。許麗麗老師是師生心目中最優秀的班主任,曾獲得泰安市骨幹班主任稱號,她的事蹟最有說服力,每次開學初我們都要請她做一次經驗交流會。通過學習優秀班主任的經驗和方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創造性,進一步推進了我校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

3、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增進了家校聯繫

隨着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高新區的快速發展,學生家長都忙於掙錢,缺少與孩子溝通,只知道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缺少對孩子學習和生活的指導,致使一部分學生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爲此我們學校成立了班級、級部、學校三級家長委員會,每學期定期召開兩次家長培訓會。我們組織了學生和家長、老師一起觀看鄒越老師的演講,《讓世界充滿愛》的教育活動,從而引導師生以自己微細的觸角去捕捉每一個感動的瞬間,凝結成愛的結點。我們還請來了“關工委”的專家——聞欣老師,爲家長們做了一次生動的報告。通過培訓提高了家長們的社會責任感,扭轉了他們的片面認識,糾正了他們的一些不良做法,拉近了教師和家長的關係、促進了家長和學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爲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爲構建和諧教育環境打下了堅實的基石!

二、以學科教學爲主陣地,大力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課堂教學是實施德育最基本、最主要的渠道,教師要根據本學科的任務和特點既引導學生接受相應的專項文化知識又要培養學生道德素質,真正做到教書育人。語文學科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積極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激發培養學生愛祖國、愛自然、愛生活的真摯情感,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單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不斷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體會人間真情,激發愛親人、愛生活的情感。政治教師教育學生在努力學習科學理論的同時,注意陶冶情操,養成良好行爲習慣,把個人成才同祖國前途、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形成愛黨愛國、關心集體、尊敬師長、勤奮好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的好品質。美術課,我們一改“畫畫”這一單調的教學模式,讓學生製作手抄報,從內容、款式、色彩方面力求新穎。這類課堂的重視,使學生學會了創造、學會了合作、學會了互相幫助。其它學科亦是如此。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我們努力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生活中自主學習、自我教育、自我成長、享受幸福,激發潛能和求知慾。爲了解家鄉規劃,感受家鄉鉅變,展望家鄉美好未來,我校每學期都要帶領新生到高新區規劃展示中心進行參觀。使學生全方位瞭解高新區的歷史、變遷、文化、城市建設、經濟發展和遠景規劃,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對自己所生活的城區的熱愛,促進了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更使學生們增長了見識,開闊了眼界,積累了知識。同時我們還組織學生到鳳凰湖公園、天頤湖、天澤湖等實地感受家鄉鉅變。在這裏同學們與大自然親密接觸,欣賞眼前的美景,感受家鄉巨大變化,洋溢着無以言表的喜悅,增強了建設美好家鄉的信心,樹立了爲家鄉的明天發奮讀書的決心。

三、開展校園活動,全方位提高學生思想品質

1、爲幫助學生儘快適應學校生活,引導學生在人生新起點上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生活習慣,訓練學生遵守紀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鍛鍊學生的意志力,幫助學生學會生活,學會與人相處,做一名優秀的新時代學子,每學年開始,學校都開展新生入校軍訓活動。學校與附近的部隊取得聯繫,由部分軍官負責訓練。在訓練場上他們以嚴格的要求領着學生跨越一個又一個障礙。在休息和交流的時候,他們和藹可親,講述現代科技在軍事領域的重要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2、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爲學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內容之一。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學校德育要求,開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較爲明顯的效果①積極開展專題講座,心理宣傳落實到位。②多種形式結合,心理諮詢強勢輻射。③整合教育資源: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紮紮實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各種喜聞樂見的活動來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學校各種設施,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3、學校注重校園文化的軟件建設,加強精神文化建設。

(1)徵集格言警句:充分調動廣大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羣策羣力、精心編寫和摘選,評選出富有特色的學校語言。“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折枝花濺淚,踐草鳥驚心”這些標語既來自課本,又源於生活,易於學生接受。

(2)、我校定期舉辦手抄報、演講比賽、徵文比賽、藝術節等活動。這些活動不但豐富了同學們課餘文化生活,而且增進了同學之間的默契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集體榮譽感,更讓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到快樂。

(3)學校以愛國主義教育爲主線,以思想品德和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爲重點,開展了形式多樣、時代鮮明的主題班會。例如:“樹形象,強素質——做合格中學生”,“緬懷先烈,珍惜幸福”另外,我們每學期還組織兩次“班容班貌”評比活動,重大節日期間,我們組織相關專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

4、爲進一步增強在校學生的法律意識,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營造和諧的校園環境,我校圍繞“學法律、講權利、講義務、講責任”這個主題,在全校範圍內開展“法在校園”法制教育宣傳週活動。邀請龍泉派出所所長等到我校作專題報告。極大地培養了全校學生的愛國守法意識、權利義務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自覺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爲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良好的法治環境。

通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教風學風踏實嚴謹,教學活動井然有序,師生風貌文明誠信,校園環境整潔優美。素質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這都是“德育爲先,以人爲本”辦學理念結出的碩果。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不斷強化德育意識,堅持不懈地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使德育管理科學化、特色化,使學校健康持續的向前發展。“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們將永不停歇求索的腳步。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篇2

德育是學校教育的靈魂,是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工作的保障。多年來,在縣教育局的親切關懷和精心指導下,我們始終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牢固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思想,秉承“以人爲本,讓每一個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的辦學理念,着力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育人格局,形成了“突出一條主線,三個結合育人”的德育模式,全面推進了素質教育的深入發展。 一、突出一條主線,着力提高學生素質。

印度有位哲人說過:播種行爲,收穫習慣;播種習慣,收穫性格;播種性格,收穫人生。完美的人格是建立在良好的行爲習慣基礎上的。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需要常抓不懈,強化訓練。因此,我校以學生養成教育爲主線,狠抓學生德育工作,把對師生的養成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中,以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我們採取了以下做法:

1.抓制度建設,使學生養成教育有章可循。

爲了加強學生的養成教育,我校除了嚴格按照《國小生守則》、《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對學生進行教育外,還結合學校和學生實際,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如《學生一日常規》、《先進班集體評比標準》、《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標準》等。對學生學習、行爲、禮儀、衛生、勞動、鍛鍊等方面提出要求,讓學習強化、督促檢查有章可循。

2.抓強化教育,使學生養成教育規範有序。(1)新生入學,進行入學教育,以制度學習爲主,規範學生的各種習慣。進入一年級後先進行爲期一個月的文明禮貎、良好行爲習慣養成教育,然後舉行專門的評比,評出文明之星。

(2)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提高校園文化建設的標準,與養成教育相配合,通過懸掛標語、用學生作品裝飾教室、表彰優秀學生等形式,營造良好的養成教育氛圍。(3)抓細節,促養成。針對養成教育內容,組織各項檢查、抽查、整治。每天多次檢查或抽查的常規有:進出校秩序,教室、衛生區打掃等;定時檢查或不定時抽查的常規有:課間操、眼保健操、升旗紀律、教室桌凳、書本擺放、學生個人衛生等;整治的常規有:進出校不戴紅領巾,遲到,亂扔垃圾,說髒話,違反紀律,佩戴首飾等。所有的檢查都與學生操行評定和班級、班主任的考覈掛鉤,讓學生在學校檢查、老師教育、學生監督、集體輿論的氛圍中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4)通報、曝光。輿論的作用是強大的,爲了強化學生行爲習慣的養成,我校利用黑板、廣播站,設立通報欄和曝光臺。對常規檢查的結果予以通報,以表揚先進,激勵後進。(5)多種教育手段相結合。對於部分後進生,通過班主任、家長、年級組長、少先隊總輔導員、副校長、校長的層層教育,通過德育培訓班、處分等教育手段,督促其養成良好習慣。

3.抓檢查評比,使學生養成教育充滿活力。(1)對各項常規要求檢查評比,每週評出 “衛生示範班”、“養成教育示範班”,並頒發流動紅旗,評比結果與班主任考覈、 “優秀班主任”的評選相結合。(2)把全校所有的教師分到各班級任輔導教師,輔導教師的年度考覈得分和所輔導班級的常規考覈掛鉤,促使輔導教師也和班主任一樣抓學生、班級常規管理、養成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4.抓各項活動,使學生養成教育形成特色。(1)抓德育主題月活動。制定具體的主題月實施方案、細則,以主題月促進學生養成教育,一個主題月抓一個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2)抓整治活動。抓一個專項,解決一個問題,抓典型、重落實,擲地有聲。(3)抓特色活動。如:班級佈置比賽,班級文明公約制定評比,精神文明班評比、文明禮儀評比、爭創五星級文明監督崗等。

5.抓學生羣體,發揮學生的榜樣監督作用。

學生是班級、學校的主人,一個學校養成教育的好壞與學生幹部的培養密不可分。(1)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可以使各項監督檢查有序進行,有充足的人力保證;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可以使學生之間互相監督,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可以使學生養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習慣;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可以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榜樣作用。總之,培養、使用好學生幹部,是實現學生養成教育從“他律”到“自律”的重要途徑。(2)使用好紅領巾監督崗,爲監督檢查學生的養成教育提供充足的人力保證,也讓學生在體驗參與管理的過程中養成監督他人的習慣。

二、抓好三個結合,精心打造特色德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指出:“學校、家庭和社會要互相溝通,積極配合,共同開創素質教育新局面”。可見,抓好學校、家庭和社會三結合,對孩子進行系統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一)重視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受教育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我校十分重視和發展家庭教育,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舉辦家長學校等活動,把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緊密結合起來,共同關愛、教育學生,凝聚教育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使家長成爲學校德育的重要力量。

1.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融入到學校管理中。我們依據《山東省普通中國小家長委員會設置與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成立了第一屆家長委員會。家長代表、家長委員會成員均由關心學生成長,熱心學校教育,熱情支持學校工作,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社會影響力的在校學生的家長組成,他們能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會議,爲學校的發展獻計獻策;他們能就學生家長、學生、社會等反映的有關問題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協商,動員和組織家長參與學校活動和家長培訓,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協調一致。家長委員會是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密切配合而形成的一道美麗彩虹,使得我們在溝通中尋找到更好的教育契機,讓孩子們得到家長與學校的雙重關注,從而更有利於他們的成長與發展。

2.家校牽手,合作共贏。一是成立了家長學校,組建了家長學校講師團。聘任富有家教經驗的家長、教師及校外家教專家擔任講師團成員,定期組織家長培訓,做到了目標明確,計劃落實,規範嚴格,內容針對性、實用性強,幫助家長掌握與子女溝通的有效方法,提高家教水平。二是定期召開家長會。向家長彙報學校教育情況,傾聽家長意見,進一步加強了家校的溝通,大大地增加了教育效益。三是開通了校訊通。班主任及任課教師充分發揮“校訊通”的作用,加強家校聯繫,讓家長及時瞭解到孩子的學習動態,互相反映學生表現情況和提出教育建議。四是進行家訪。爲了更多地瞭解孩子們在雙休日、長假期間的學習、生活情況,我們還要求班主任進行頻繁的家訪工作,做到時刻關注每一個孩子。五是使用家校聯繫卡,瞭解家長對子女進行教育的情況,向家長通報學校的各項教育的目的和教育要求。

不論是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其目標都是一致的,家庭教育只有積極配合學校教育才能獲得教育孩子的最佳效果。

(二)優化社會環境,整合校外資源優勢,促進學生髮展。

1.建立社會化德育網絡,我們緊緊依靠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做好對學生的教育工作。一是在學校成立了以關工委成員爲主體的書畫家工作室,聘請當地老藝術家定期到學校授課、輔導學生,使學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和影響;二是村校共建,校企聯合,共同育人。三是定期邀請法制副校長到校給師生上法制課,提高法律意識,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知法守法,做一個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的好少年。我們的做法也得到了上級領導的充分肯定,團省委及市縣關工委主要領導多次到我校視察,給予高度評價。

2.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積極依託社會資源,組織學生到敬老院、購物廣場等聯繫基地進行實踐和服務,發揮校外活動場所在學生成長中的重要作用。使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得到有機整合,形成了齊抓共管、共同培育一代新人的良好局面。

俗話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不僅要教書,更要育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校德育工作將堅持以素質爲根本,以活動爲載體,以社會爲舞臺,努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更健康、更全面的發展。

德育工作經驗交流材料篇3

多年來,我們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引領學校德育工作,堅定不移地以“德育興校”戰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人爲本,創新德育工作方式,以人文精神培養爲重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讓學生在人文化的教育環境中陶冶高尚的情操,逐步提高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形成科學的世界觀、高尚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促進了學生和諧發展。現將我校德育工作的一些做法總結如下:

一、以德育活動爲主體,注重體驗感悟

“教會學生做人”是德育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多年來,我校以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爲指導,根據青少年的身心特點,以德育實踐爲主體,將德育工作寓於豐富多彩的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和實踐中體驗感悟,從而提高道德素質和人文素養。

在德育的實踐與探索中,我校逐步形成了六大系列教育活動:

一是節日、紀念日主題教育活動。如:在母親節、教師節組織學生徵文比賽,清明節祭掃沈從文大師墓,五四青年節、國慶節組織文藝演出等等。

二是禮儀常規教育活動。從認知和行爲兩個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文明意識。在全校開展了“爭創文明校園、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餐桌,爭做文明學生和合格小公民”的教育活動,要求學生“把飯吃好、把書讀好、把操做好、把歌唱好”,從學習和生活的細節做起,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三是體育藝術教育活動。我們堅持每期舉辦一屆校園藝術周,讓學生展示出自己在體育,音樂,美術,舞蹈,書法等各方面的才能,成立了各種學生會,校園巡邏隊,校園督查隊等團體,豐富校園生活,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個性,陶冶學生情操。

四是科技教育活動。我們組織開展了校園科技創新比賽、藝術品製作比賽等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五是社會實踐教育活動。如組織學生到敬老院進行慰問演出,到德育基地舉行團隊活動,讓學生走出校園,既有效填補了“雙休日”教育的空白,又使青少年在實踐中得到鍛鍊成長。 六是主題教育活動。我校每期都組織開展“愛心助殘”活動,並設立“愛心助學基金”,讓學生在活動中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關愛他人的意義。爲了更好地發揮每週升旗儀式的教育作用,升旗儀式由各班自主申報,旗手由本班品學兼優的學生擔任,有升旗班級介紹和旗手介紹,並由該班班主任作國旗下講話,這樣的升旗儀式更貼近學生實際,使學生在受到最直觀的教育的同時激發起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增強了班級凝聚力。

二、以學科教學爲主陣地,重視課堂滲透

1.學科教學——努力挖掘德育資源。

學科教學中蘊藏着豐富的德育資源。我們將德育資源的挖掘和體現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人文學科教學中,把世界觀、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同時有意識地發掘家鄉悠久的人文傳統和豐厚的文化積澱,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熱愛學校的美好情感,從而更深刻地瞭解人生、認識社會、感受現實,增長生存、發展和成功的生命智慧。在自然科學學科教學中,教師在傳授科學知識、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根據學生特點,發揮學科優勢,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得真知,在實踐中品味成功,在思索中激活思維,注重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良好習慣,端正學習態度,指導學習方法,爲他們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使學生在提高科學素養的同時獲得人文素養、道德素養的提升。

2.課程設置——由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爲了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最大限度地發揮課程的德育功能,我校加強了德育課程建設,使原先單一的德育課堂向多元化發展。一是把傳統班會課改爲活動課,引進辯論會、演講競賽、

研討會、知識競賽、“實話實說”、座談會等形式,一課一主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心理需求,通過充滿知識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動,叩擊學生心靈,激勵其奮發向上。二是開設了人文閱讀鑑賞課,引領學生博覽中外名著,品評文學佳作,感悟多彩人生,提高人文修養。三是開發活動課程,在豐富的文體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和堅韌的意志。課外活動時間,我校的文學、器樂、書畫、英語角、籃球隊、象棋隊、芭茅杆製作小組等興趣小組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四是開設校外課堂。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到吉首消防中隊、看守所、楊家坪監獄、敬老院等單位參觀體驗,讓學生在特定的環境中接受道德教育。

3.教學評價——努力體現人文精神。

課堂評價具有導向激勵制約功能,我們制定了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課標準。將人文教育內容加入評課標準,從教學目標、內容、過程等方面,按照“有機滲透”的原則科學地進行評價。我校還把教學民主、教學細節等內容作爲重要的評課內容,主要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細節的處理,是否尊重愛護學生,是否符合課改要求。通過課堂評價的導向最大限度地凸顯課堂教學的人文教育功能,在科學、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以班集體教育爲主渠道,注重自我完善

1.民主管理——喚起學生自尊。

在德育過程中,我校一貫倡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班級管理特色的形成,充分發揚教育民主,創設寬鬆、和諧、開放的教育環境,使德育過程成爲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積極參與的過程,成爲師生間雙向交流的過程。鼓勵班主任根據班級具體情況,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進行高效能的班級管理。學生幹部一律競爭上崗,班級中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常規管理放手由學生組織實施,讓學生在自我管理中培養做人的尊嚴感、道德感、責任感。不少班級探索出了特色鮮明的管理方法,如班委輪換制、班長組閣制、一日小班主任制等。

2.自定班風——激發學生自悟。

各班班風的制定注重過程的教育作用,放手讓學生討論醞釀,在此基礎上確定富有班級個性的班風,不少班級還發動學生設計了班徽、班旗、編寫了班歌,制定了班規班約和班級行動綱領。這種由學生心底流淌出來的班級精神,最能叩擊學生心靈,其效果遠遠超過了空洞的說教。班級的主題班會也從學生中徵集主題,由學生自行策劃主持,取得了明顯的教育效果。

3.德育作業——促使學生自省。

我校給每一位學生配備德育作業本,要求學生每天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爲進行反思,記錄自己的人生感悟,讓學生在自律中自我完善、健康成長。班主任每天利用德育作業及時瞭解學生思想動態,與學生進行心貼心的溝通。各班針對實際情況,自行佈置德育作業,從個人瑣事到國家大事、從班級建設到學校管理,無不成爲學生在德育作業中進行思考的內容。此外,在期末評選“三好學生”與“文明學生”時,我校採取學生自評、同學互評、老師評價三結合的方式,在公正、公開的評價過程中,讓學生對自己的思想、行爲進行自省與總結,從而受到最真切、最持久的教育。

4.人生設計——促進學生自立。

組織學生進行“自我形象設計、自定奮鬥目標、自定人生格言、自選心中榜樣”活動。每人一張自我人生設計卡,上面寫着自已的人生奮鬥目標、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點等內容。人生設計卡猶如一面鏡子,學生隨時可以對照反思,激勵自己,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

四、以優化的德育環境爲依託,注重濡染薰陶

1.校園環境——潤物無聲。

注重凸顯校園環境的美育功能,努力形成藝術化校園的特色,充分發揮環境的薰陶作用。走進我們的校園,校訓、師訓等德育宣傳標語映入眼前,德育宣傳窗美觀大方,校園環境雖小但優美和諧。校園環境體現了貼近學生生活,陶冶學生美好情操,提高學生人性修養的審美追求。

注重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充分利用網絡、黑板報、粘貼欄、宣傳欄、榮譽室、校園廣播系統等宣傳陣地,對學生進行正面教育;在教室內精心張掛偉人畫像、語錄,班訓等;在教學樓的走廊和主幹道設置精美的櫥窗,展出豐富多彩、富有教育意義的材料;組織專題圖片展覽、專題節目製作與播放、專題環境佈置、專題歌曲播唱等活動,倡導積極向上、文明高雅、健康活潑的校園文化。

2.師表引領——耳濡目染。

重視教師人文精神的塑造,引導教師牢固樹立“三個意識”,即服務意識、質量意識、法規意識;發揚“四種精神”,即進取精神、創新精神、協作精神、奉獻精神,鼓勵教師爭做教書育人的楷模,爲學校的發展多作貢獻。制定並嚴格執行《師德考覈細則》,規範教師從教行爲。以“展師德風采、創優秀羣體、樹教育新風”爲主題,開展師德教育系列活動。全校教師牢固樹立“以服務樹信譽”的辦學理念,在教學中面向全體,真心關愛每個學生;在生活中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學生耳濡目染,人文素養便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升。以人爲本的德育思想爲我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鮮活的血液,人文素養的培育爲紮實推進素質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支撐。特別是通過近兩年的努力,我校校園環境整潔優美,教學活動井然有序,教風學風踏實嚴謹,師生風貌熱情自信,素質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今後,我校將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思路,積極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不斷豐富學校內涵,加快形成辦學特色,努力把我校辦成學生、家長、社會心目中的高質量、高品味、信得過的品牌學校。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