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四篇:論痛(四)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1K

LS46——《五變第四十六》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說明

《黃帝內經素論》第五十四篇:論痛(四)

‖LS46—D0101→Y1401‖→‖LS53—D0101‖遷移說明:

1、 《五變》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類經》置於十七卷七十六《風邪五變》,獨立成篇;

3、 《甲乙》將風厥、消癉、寒熱、留痹、積聚病之五變,拆散分置於卷十第二(上)、卷士第六、卷八第一(上)、卷十第一(上)、卷八第二,皇甫謐按病名分類,與《黃帝內經》依醫理成論大異。按病名分類則紛繁雜亂,依醫理分類則主旨清晰,一零一整,相去遠矣;

4、 《內經校釋》按:“本節文字,後人多從五運六氣學說的觀點加以解釋,但關於運氣學說起源的時間,尚有爭議,有人認爲當在東漢或東漢之前;有人認爲當在魏晉之後或唐代,因此,以運氣觀解釋此文字是否正確,尚難定論。丹波元簡謂:‘本節諸家並以運氣家之言而解之,然運氣之說,昉於唐以後,乃不可以彼解此,必別有義之所存,候考。’本文註釋及語譯,暫從諸家以運氣立說,不當之處,待知者正之。”

5、 少俞以木匠伐削樹木爲例,論述病之五變與體質之關係,遷入本論本位,後續《論痛》及所遷入之《壽夭剛柔》,正好形成篇首帝問之解論。故此遷入,與《論痛》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6、 本篇爲體質學說篇章,其相關解論,均爲體質(骨節、皮膚、腠理狀況)與疾病之關係。《黃帝內經》之體質學說核心觀點,詳見《生氣通天論》、《本病論》、《通天》陰陽五態之人、《陰陽二十五人》之具體論述。

D0101風厥:

1、《甲乙》卷十第二(上)《陽受病發風》作“風”;

2、《內經校釋.五變》、《靈樞.五變》均作“風腫”;

3、《靈樞懸解》卷七《五變》作“風厥”,並注:“風厥、汗出、消癉、留痹、積聚,是爲風邪五變。”

4、帝之五問所含風病之五變,在後文少俞均有具體解論。據D0401帝問“人之善病風厥、漉汗者,何以候之?”確知:“風腫”,必爲“風厥”傳抄之誤,故當從《靈樞懸解》作“風厥”。風厥之義,詳見少俞解論。

D0101意:臆,即臆想、猜想。

Y0101百姓:

1、 詳見《師傳》LS29—Q0101“百姓”之注。

2、 百姓者,百官也,非當今“衆人”、“黎民”、“人民”之謂也。

Y0101非求人:據《增韻》:“求,乞也”、《玉篇》:“求,索也。” 可知:求,即求人。非求人,即不是風氣求人受傷。

Y0201斤:據《說文》:“斤,斫木斧也。” 取用斧砍木意。

Y0201礪:磨刀石,粗磨。

Y0201斵:

1、《內經校釋》注:“砍伐,砍削。”

2、斵,zhuo2,即斫,《說文》:“斫,擊也。”

Y0201木之陰陽:

1、姚春鵬譯:“樹木的陰面陽面。”

2、《內經校釋》注:“樹木向日面爲陽,背日面爲陰。”

3、樹木之陰分陽分。樹木之陰陽,非獨向背之陰陽,亦有上下之陰陽,內外之陰陽等,故宜譯作“陰分陽分”而概言之。

Y0201皮、弛:

1、《內經校釋》注:“皮,作‘離’解,不是樹木之皮。《廣雅》釋詁王念孫疏證:‘《釋言》雲:‘皮,剝也。’……皮弛,即鬆散,裂開,形容木質不堅。”

2、據《說文》:“皮,剝也。剝取獸革者謂之皮”、《說文》:“弛,弓解也”、《廣雅》:“弛,緩也。”可知:皮、弛,即剝落、鬆弛。

Y0203蚤華:《內經注評》注:“蚤同早。蚤華,就是早期開花。”

Y0204條:蕭條。

Y0207卒:通猝,即突然。

Y0207杌:

1、 張景嶽注:“木之無枝者也。”

2、 黃元御注:“木無枝曰杌。”

3、 杌,wu4,樹無枝葉,即樹幹。

D0401漉:

1、 姚春鵬注:“汗出貌。”

2、 《說文》:“漉,浚也。從水,鹿聲。”漉即溼。

Y0501【月囷】:

1、《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肉之聚處曰【月囷】,即臀肉也,此肌肉之本,【月囷】肉不堅,則其餘肉必不堅也。”

2、【月囷】,jun2,突起的肌羣。

Y0501渾然:

1、《內經校釋》注:“大致的情況。渾,大的意思。《文選》幽通賦注:‘渾,大也。’”

2、《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渾然者,渾舉其大概而言之也。”

3、據《切韻》:“渾,濁也。”渾然,即渾沌不明狀,亦即模糊。此言其渾然者,說明這是針對前文“而無分理”之模糊而言。

Y0701必有剛強:

1、《內經校釋》注:“必有剛強之性氣。”

2、《靈樞懸解.五變》注:“柔弱者,肺,剛強者,肝也。肝氣剛強則怒,肺氣柔弱則易傷消癉也。”

3、必有剛強之性格

Y0801目堅固以深:

1、 姚春鵬譯:“眼睛堅固深入。”

2、 《內經校釋》譯:“兩目轉動不靈活,眼睛深陷在眶窩中。”

3、 與《論勇》LS50-Y0701“目深以固”義同,即目光堅定而深遂。

Y0801長衝直揚:

1、《內經校釋》注:“衡,指眉上的部位言,《文選》魏都賦劉注:‘眉上曰衡’。”

2、古“衝”作“衝”,古“衡”作”衡”,兩者形似,易誤讀誤傳。《論勇》LS50—Y0701作“長衡直揚”,當爲正經。衡,即眉毛。長衡直揚,即長眉倒豎,正如《三國演義》猛張飛。

Y0801臗皮充肌:臗,kuan1,《內經校釋》注:“臗,同寬。臗皮充肌,是指皮膚肌肉充脹。”

Y0801消肌膚:

1、《甲乙》卷十一《五氣溢發消渴黃癉》作“消渴”。

2、據《奇病論》SW47—Q0901“此五氣之溢也……故其氣上溢,轉消渴。”可知:《甲乙》作“消渴”,其無不可。消肌膚,即消蝕肌膚。

Y0801消癉:

1、《內經注評》注:“又名熱癉,即消渴病。消,指消耗津液而見消瘦;癉,指內熱。消癉就是邪熱內熾,消灼津液,而見多飲食且消瘦的證候。”

2、《內經校釋》注:“即消渴症。消,指津液消耗而瘦,癉,指內熱消癉即指熱盛於內,津液消灼而成的多飲多食及消瘦的病症。”

Y1001顴骨者,骨之本也:

1、 姚春鵬選注:“張介賓:‘目下頰骨曰顴,周身骨骼大小,可驗於此。’張志聰:‘夫腎主骨,顴者,腎之外候也,故顴骨爲骨之本。’”

2、 顴骨,是骨節之根本標誌。

Y1002懦懦然:

1、姚春鵬注:“柔軟的樣子。”

2、《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懦懦,弱貌。”

3、懦,ruo4,軟弱。懦懦然,軟綿綿。

Y1002地、天:

1、《內經校釋》注:“地,指地閣,即下巴。天,指天庭,即前額部位。”

2、《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地者,面之下部;天者,面之上部。”

Y1002炲:

1、《靈樞懸解》作“殆”,黃元御注曰:“殆然、污然,晦而不明也。”

2、《甲乙》卷八第一上作“炲”,此義明確,從之。炲,即黯淡。

Y1003後臂:

1、《內經校釋》注:“此前原有‘後’字,據《甲乙》卷八第一上刪,以與上文合”。

2、當從原作“後臂”。前句之“臂”與本句之“後臂”,部位不同:前句言前臂,本句言後臂。

D1101痹:

1、《說文》:“痹,溼病也。”

2、痹,由風、寒、溼三氣導致的肢體麻木或疼痛。詳見《痹論》。

Y1201各視其部:

1、《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各視其部,視其肉所不堅之部也。”

2、《甲乙》卷八第一上作“視其三部”,其義甚明。

Y1301不澤:姚春鵬譯:“缺乏光澤。”

Y1301淖澤:

1、《內經校釋》注:“微有溼潤。《素問》經絡論王冰注:‘淖澤,謂微溼潤也。’”

2、《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淖澤,溼氣濡滯也。”

3、據《說文》:“淖,泥也。”取溼潤;澤,光澤。淖澤,溼潤且有光澤,即潤澤。

Y1301稸:xu4,古通蓄,積蓄。

D1401病形:

1、《內經校釋》注:“即顯示某種疾病存在的形態特徵,如前文所言,‘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熱。’而表現小骨(如顴骨小)、弱肉(其肉無【月囷】)的各種外部形態變化,就是病形。”

2、即病態。

Y1401以知其時:

1、《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以知其時,知其時令之生克也。”

2、以知病變之四時狀況。

Y1401時高則起,時下則殆:

1、 《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時高則起,得生旺而病癒也。時下則殆,遇衰克而病危也。”

2、 姚春鵬注:“凡遇生旺之時,疾病可以好轉,若遇衰下之時,疾病就會危險。”從之。

Y1401衝通:

1、 姚春鵬注:“張景嶽:‘雖非衰克陷下之時,而年有所衝,則氣有所通,其病亦因而起。’意思是說年運之氣與人體不相適應,就會感觸而發病。”

2、 《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年有所衝犯而感通。”

3、 衝通者,相沖也,衝突也。當年有衝通,即當年運與年忌相沖時。詳見《陰陽二十五人》LS64—Q0520xx年忌之明示。

Y1401因形而生病,五變之紀也:

1、《靈樞懸解》卷七《五變》注:“因其形虛而生病,五變之綱紀也。”

2、姚春鵬譯:“這叫因形體素質不同而引發的疾病。這就是五變爲病的綱要。”

3、《內經校釋》譯:“這就因各人不同的身體、氣質類型與年運的五行屬性的生克、反侮等關係所導致的。這些都是五變的綱領性的認識。”

4、因體質虛弱而生病,是五類病變之標誌。

公衆號:其人頌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