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篇:腹中論(四)

來源:瑞文範文網 2W

SW40——《腹中論篇第四十》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說明

《黃帝內經素論》第四十篇:腹中論(四)

‖SW40—D0101→Q0901‖→‖SW46—D0101‖(已遷至《病態論》)

‖SW40—D0601(可治不)‖→‖SW40—D0701‖→‖SW46‖(已遷至《病態論》)

‖SW40—D1001→Q1102‖→‖SW18—Q0118‖→‖SW17‖(已遷至《脈要精微論》)

‖SW40—D1201→Q1401‖→‖SW47—Q1201‖→‖SW45‖(已遷至《厥論》)

‖SW40—D1501→Q1501‖→‖SW47—Q0201‖(已遷至《奇病論》)

‖SW40—D1601→Q1601‖→‖SW33—Q0501‖(已遷至《評熱病論》)

D0000《腹中論》:《素問懸解》卷六《腹中論》黃元御雲:“篇名《腹中論》,義取腹中有形語也。”

LS18——《營衛生會第十八》自然巡航之遷斷校註釋譯說明

‖LS18—D0101→D1001‖→‖SW40—D0101‖遷移說明:

1、 原篇《營衛生會》非獨立論文,湊篇之簡,宜遷出;

2、 《甲乙》置於卷一第十一《營衛三焦》,獨立成篇;

3、 《類經》置於八卷二十三《營衛三焦》,獨立成篇;

4、 《太素》置於卷第十二《營衛氣》,與《營氣》LS16-D0101→D0111合而成篇;

5、 《靈樞懸解》仍置於卷五《營衛生會》;

6、所論營衛二氣之生成與運行,乃腹中病重要機理,遷入本論本位,與《腹中論》主題相符,義理相通。

‖LS18—Q0101(以傳與肺)‖→‖LS18—Q0401(胃上口)‖→‖SW40‖遷移說明:

1、 “以傳與肺”四字,原位Q0101“谷入於胃”後,與原位人體生理機制不符,義理不屬,竄簡,當遷出;

2、 作爲上焦運行機理,遷入本位,與人體生理機制相合,義理相貫。

‖LS18—D0501→Q0501‖→‖LS18—Q0901‖→‖SW40‖遷移說明:

1、 帝問伯答,所論汗液所出,均爲衛氣及下焦道相關論述,與前後文意不屬,當遷出;

2、 《類經》置於十六卷五十四《熱食汗出》,獨立成篇;

3、 《靈樞懸解》置於卷五《營衛生會》LS18—Q0901“先谷而液出焉”句後,從之;

4、 衛氣在下焦之道及全身之運行,遷入本位,論述集中,義理相隨。

‖LS18—Q0601(上注於肺脈)‖→‖LS18—Q0402(走腋)‖→‖SW40‖遷移說明:

1、能“化而爲血”者,中焦之營氣也;能“化而爲血”者,實脾臟之功能,而非肺臟之功能也。“上注於肺脈”五字,原位Q0601“化其精微”句後,與中焦之氣機理不合,竄簡,當遷出;

2、肺乃上焦之氣運行器官,能“上注於肺脈”者,真氣也,五字遷入本位Q0402“走腋”之後,與上焦機理相符。此遷使兩處義理俱合,可謂正當其位,充分必要。

Q0101以傳與肺:

1、《內經校釋》譯:“經消化吸收,其精微傳注到肺,肺朝百脈,故五臟六腑都能得到營養。”

2、見遷移說明。

Q0101清者爲營,濁者爲衛:清,指混合均勻、不分層的液體或氣體,此指溶液或乳清液;濁,指不均勻、易分層的渾濁液,此即濁液。清者爲營,濁者爲衛,即乳清液形成營氣,渾濁液形成衛氣。

Q0102度:據《衛氣行》LS76-Q0103“故衛氣之行,一日一夜五十週於身,晝日行於陽二十五週,夜行於陰二十五週,周於五髒。”可知:度,即周。

Q0103隴:《靈樞懸解》卷五《營衛生會》注:“隴,盛也,與隆同。”從之。

D0201少壯:《衛氣失常》LS59-B0801對老壯少小之定義:“人年五十已上,爲老;二十已上,爲壯;十八已上,爲少;六歲已上,小。”即爲本解。

D0201夜瞑:《內經校釋》注:“夜間入睡的意思。”

Q0201晝精:《內經校釋》注:“指白天精力充沛,精神飽滿。”

Q0201五臟之氣相搏:

1、《靈樞懸解》卷五《營衛生會》注:“五臟之氣相搏,髒氣失常,彼此相爭,鼓搏不寧也。”

2、參考《天年》LS54-Q0501→Q0510五臟之氣衰變規律,“搏”或爲“薄”之誤。語譯從“薄”,即削弱。

Q0201伐:據《說文》:“伐,擊也”、《廣雅》:“伐,殺也。”取殺伐意。

Q0301營出於中焦,衛出於下焦:

1、《靈樞懸解》卷五《營衛生會》注:“營出於中焦,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也(決氣語)。衛出於下焦,陽根於下也。衛出下焦,而中焦受谷,泌糟粕,蒸津液,出其精微,上注於肺,化而爲血,以奉生身,則營亦出於上焦也。其實營衛出於中焦,無非水谷之所化也。”

2、營氣出自胃之中焦,衛氣出自胃之下焦。

D0401三焦:據後文Q0401伯答看,此“三焦”應爲“上焦”,疑音近錄誤。

Q0401上焦,出於胃上口:

1、《內經校釋》注:“上焦爲肺所居,也是宗氣所聚之處,而宗氣的主要來源,是由胃中水谷精微所化生,上行佈散於胸中,所以稱上焦之氣出於胃上口。”

2、《靈樞懸解》卷五《營衛生會》注:“上焦出於胃之上口,並咽喉,以上貫胸膈而布胸中,此上焦之部,宗氣之所在也。”

3、上焦之氣,出自胃之上口。

Q0501慓、悍、滑、疾:見《平人絕谷》LS32—B0101之注。

Q0601泌:分泌,即過濾而分離。

Q0601上注於肺脈:向上輸注到肺動脈。見遷移說明。

Q0702故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

1、《靈樞懸解》卷五《營衛生會》注:“汗者,衛氣之蒸泄,而亦營氣所醞釀,是以奪血者無發其汗,奪汗者無出其血。汗脫亦死,血脫亦死,人生有兩死而無兩生也。”

2、所以人生有兩奪(奪血、奪汗)將死,而無兩奪(奪血、奪汗)得生。

D1001漚:《說文》:“漚,久漬也。”久漬而腐爛,取漚爛、糊狀意。

D1001瀆:小水溝、小水渠,引申爲水。

公衆號:其人頌經

熱門標籤